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药炮制是中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也是中药区别于天然药物的显著特点。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以后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随着这些化学变化而改变的物质基础是中药炮制前后性味、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阐明中药炮制过程中发生的这些化学变化是中药炮制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对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阐明了多味中药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化学成分变化,主要的化学反应包括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置换反应、异构化反应和分解反应等。本文对近年来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反应机理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机理研究的方向及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分析技术以仪器分析为主,大量先进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已经较广泛地应用于中药炮制机理研究领域,对阐明中药炮制的机理,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水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多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进行介绍,并对其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微量元素研究对中药研究和应用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微量元素与中药材的栽培,中药的炮制加工,中成药的工艺研究及中药的合理应用之间相关性的综述,阐明了微量元素研究对中药研究和应用的指导意义,同时也给研究人员对微量元素的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传统的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不仅难以阐明药物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而且步骤繁琐,劳动强度高,成功率低.细胞膜受体是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靶点,将受体与药物的特异性作用和色谱技术的高分离能力相结合,就有可能建立药物的特异性筛选新方法~([1]).  相似文献   

5.
炮制前后朝鲜淫羊藿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炮制前后朝鲜淫羊藿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炮制后淫羊藿中与肾功能有密切关系的Ca、Mn、Fe、Mg、Zn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增加,但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无明显变化,为进一步阐明淫羊藿炮制入药的科学内涵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石油焦制备炭分子筛的原位合成TG-DTA研究与机理考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邢伟  阎子峰 《燃料化学学报》2001,29(Z1):198-201
以石油焦合成新型微孔炭分子筛是石油焦升值利用的有效途径.实验采用TG-DTA原位技术,研究了石油焦合成炭分子筛反应过程的全貌.还采用反应快速终止技术研究不同活化阶段反应产物的结构特点.并结合实验现象,推测活化过程分两步进行,活化反应在低温段和高温段存在两种不同的活化机理即低温强碱活化机理和高温金属离子活化机理.利用TG-DTA原位技术考察金属离子对石油焦的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徐筱杰 《化学进展》1999,11(2):202-204
中药复方的特点是多靶酶、多靶点及多种组分起作用。在中药复方的制作过程中也伴随着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可能形成各种复合物。因此中药复方是一个复杂的分子体系,其作用机理也非常复杂。利用实验室方法分离纯化获得组分已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而研究其作用机理更是...  相似文献   

8.
秋水仙碱(COLC)临床上用于乳腺癌、皮肤癌、宫颈癌、白血病、霍奇金病及AIDS病的治疗,并能控制和预防急性痛风症~([1])的发作.DNA贮存着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所有信息,指导着细胞一系列的活动,也是体内抗癌药物主要的作用靶.而电化学研究可以得到DNA与识别分子相互作用的宏观信息,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本实验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两者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获得了它们相互作用的基本信息,为其与DNA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铬鞣液的组成及各种铬配合物在铬鞣过程所起的作用,对于阐明铬鞣机理和实际的铬鞣操作过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国内外研究铬鞣液组成所采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归纳,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昊  李静  秦竹  周群  孙素琴 《分析化学》2003,31(7):828-832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鉴别了350种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借助于各种药用植物和动物配方颗粒的FTIR指纹图谱的差别可进行快速分类鉴别;根据配方颗粒与中药原药材谱图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中药材经过炮制、加热、水提处理后,配方颗粒与原药材之间在谱图上所代表的化学成分上的异同可以进行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凭借不同炮制方法与未经炮制处理的配方颗粒间FTIR谱图的差别,可以进一步分析炮制后配方颗粒化学成分的变化,不同炮制方法对配方颗粒化学成分的影响;对于不同厂家的配方颗粒及同一厂家不同生产批号的配方颗粒也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方法快速,简便,专属性强,不需对样品进行分离提取。  相似文献   

11.
靶点(drug target)是药物作用的源头,是药物治疗疾病最直接、最重要、最初始的生物学基础.长期以来,中药由于其自身成分复杂的特点,关于作用靶点的揭示与阐明,以及分子药理机制等相关研究一直未能获得突破性进展,因此严重制约了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但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以及生物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发展,人们不断摸索和建立了一系列药物靶点的鉴定和识别方法,并尝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以及中药复方的作用靶点研究中,且取得了不少原创性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的前进步伐.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中药靶点研究中出现的新方法与新策略,希望能够对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人们提供全新思路,并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最终促进中医药现代科学研究取得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庚酸甲酯高温燃烧化学动力学机理的系统简化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的系统简化方法, 对庚酸甲酯高温燃烧化学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系统简化. 首先采用两步直接关系图法(Directed relation graph method, DRG)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PCA)方法对由1087个物种、4592步可逆反应组成的庚酸甲酯燃烧的详细机理进行框架简化, 得到了包含108个物种, 547步基元反应的框架机理. 在此框架机理基础上, 进一步采用计算奇异值摄动法(Computational singular perturbation, CSP)对框架机理进行时间尺度分析, 再选取30个准稳态物种, 采用准稳态近似(Quasi steady state approximation, QSSA)方法构建了包含78个物种、74步总包反应的全局简化机理. 模拟结果表明, 在较宽的参数范围内, 框架机理和全局简化机理均能重现庚酸甲酯高温燃烧时的点火延迟、物种浓度分布和熄火等燃烧特性. 此外, 基于框架机理阐明了庚酸甲酯高温燃烧的反应路径和对点火有重要影响的基元反应. 与详细机理相比, 框架机理保留了良好的精确性和全局性, 可以很好地反映庚酸甲酯的燃烧特性, 有助于对生物柴油的燃烧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乌头碱水解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头碱为C_(19)二萜类双酯型生物碱,是乌头类中药的主要毒性成分和活性成分,乌头碱具有很强的抗炎和镇痛活性~([1]),在临床上被用于抗肿瘤药物,由于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必须经炮制后使用.乌头碱水解产物已有报道,但主要集中在苯甲酰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上,焦乌头碱很少提及,本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乌头碱的水解产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确定了3种主要产物的结构,为研究乌头碱类生物碱的水解产物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 在Schrdinger软件平台上, 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了嗅觉受体OR1D2, OR7D4和OR51E1的三维结构模型. 运用分子动力学模块Desmond将与激动剂以及抑制剂分别对接的嗅觉受体复合物置于磷脂双膜中进行模拟. 最后将辛味中药的小分子分别对接到嗅觉受体中, 并与苦味中药的对接结果相对照, 依据实验结果, 讨论辛味中药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着重于同源模建、分子动力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综合应用, 探讨辛味中药化学成分与嗅觉受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为从分子层面揭示辛味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帮助, 也为中药药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曾志  杨东晖  杨挺  袁敏 《分析试验室》2003,22(Z1):171-172
长期以来,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产业中特有和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随着天然产物化学和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在植物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方面的重点均已转向利用各种仪器进行品质评价方面.中药来源于自然,其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中药发挥其疗效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质量评价与控制的重点与难点.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所体现的是综合效应和整体疗效.然而多年以来在中药的研究靠中,采取了与化学药品相同的研究思路,结果将药材及制剂内部各成分的综合作用和相互关系彼此孤立.在中药材及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中,也往往是采用各种分析检测手段测定其中某种有效成分,并以其含量多少来判断比较某种药材的质量.这种质量控制模式很难做到全面衡量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疗效和稳定性.单一成分含量达标并不能说明该中药材质量合格.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模式能综合反映某一特定药材各主要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因此它比测定任何一种或几种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都丰富和有用的多.中药提取物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所得到色谱指纹图谱反映了该中药的化学组成及其含量分布状况,其特征峰可作为鉴别中药的依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色谱指纹图谱的相关参数来对中药原药材的质量进行控制,进而使中成药的质量得到保证,此方法的运用是切实可行的.另外,在有效成分不明确的前提下,利用色谱指纹图谱来评价中药的质量是有其意义的.色谱指纹图谱作为控制中药质量的新手段将在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上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地黄的色谱指纹图谱.采用反相C18柱(5μm,1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水(V/V=5:95)、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1.0 mL/min进行试验.根据相对保留值和相对面积值对色谱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建立了控制地黄药材质量的新方法.该法为中药样品的鉴定提供了较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采用快速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UFLC/MS-IT-TOF)技术对通心络干预下的抑郁-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血浆代谢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抑郁-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体内的氨基酸代谢、脂肪酸的β-氧化、胆固醇代谢及磷脂代谢发生了异常.中药通心络通过调节模型大鼠体内的色氨酸、苯丙氨酸代谢及某些胆汁酸的代谢,抑制大鼠抑郁-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该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组学在中药整体性药效评价、作用机理的阐明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单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速升温DSC方法对单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的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 ,发现单轴取向PET的冷结晶峰表现为多重结晶峰 .等温DSC方法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结晶重峰的存在 .为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依据非等温DSC曲线解析高聚物结晶动力学参数的新方法 .对单轴取向PET的研究结果表明 ,与其他方法相比较 ,由新方法计算出的理论曲线与实验数据能更好地吻合 .单轴取向PET的总的结晶过程由三个子结晶过程组成 .根据不同拉伸比 ,各个子过程的Avrami指数和质量分数的变化 ,对结晶机理进行了解释 .与各向同性PET样品相比 ,单轴取向PET在低温部分的结晶速率明显增快  相似文献   

18.
生物矿化纳米结构材料与植物硅营养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在介绍了生物矿化纳米结构材料化学研究发展的基础上, 着重阐述以细胞膜和细胞壁为模板合成组装纳米尺寸SiO 2 的化学过程。这些生物矿化SiO 2 纳米结构材料研究不仅为近代纳米化学提供了有益启示, 同时也对阐明Si 营养提高植物抗环境胁迫机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枳壳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枳壳进行了炮制前后32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枳壳经麸炒后,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为深入研究枳壳炮制机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附子炮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电喷雾质谱方法(ESI-MS)分析了附子加辅料(甘草)炮制前后水煎液中二萜类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方面的变化,通过加入内标化合物,建立了电喷雾质谱的半定量分析方法。此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中药配伍炮制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并能根据电喷雾串联质谱的分析结果鉴定配伍后产生的新的化学成分,在共煎液中的次乌头碱、中乌头碱和乌头碱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单煎液中的5.67%、4.05%和4.88%。通过研究附子与甘草的单煎液、共煎液以及药渣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揭示了甘草作为辅料,在炮制过程中对附子减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