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色谱与色谱/质谱法相结合分析热裂解汽油C9馏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华  刘文民  徐媛  关亚风 《色谱》2006,24(6):615-618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GC-FID)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热裂解汽油C9 馏分的组成。实验使用PONA毛细管气相色谱柱(100 m×0.25 mm i.d.×0.5 μm),根据烃类化合物在PONA柱上的保留规律,以正构烷烃标样保留值作为碳数分布依据,定量分析了裂解汽油C9 馏分中烃类化合物的碳数分布和单体烃含量;用GC/MS联用技术和CGC保留值定性法相结合对裂解汽油C9 馏分中相对含量大于0.2%的39种化合物进行了定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从沈北-大庆减压渣油生产高熔点微晶蜡的可能性,对其进行了丙烷、异丁烷溶剂脱沥青,以脱沥青油为原料,通过溶剂精制、溶剂脱蜡脱油制得微晶蜡。采用气相色谱、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分析手段,对微晶蜡的碳数分布、分子量分布及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得微晶蜡的滴熔点满足80号-85号微晶蜡要求,微晶蜡潜质量分数约为10%;轻脱沥青油所得微晶蜡的碳数分布在23-68;微晶蜡的数均分子量为1200-1600,氢碳原子比在1.95-1.98变化;微晶蜡的主要组成是含长碳链的饱和烷烃,异构烷烃约占70%,含少量环烷环结构,不含芳香环。微晶蜡的平均分子结构可看作是带不同长度与个数的长侧链的含1个或2个环的环烷烃。  相似文献   

3.
李海静  刘国柱  张香文 《色谱》2018,36(8):780-785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GC-MS)考察了色谱柱系统、程序升温条件和调制周期3个主要因素对样品组分分离结果的影响,建立了煤油基吸热型碳氢燃料烃族组成的定性分析方法,并利用GC×GC-FID通过有效碳数校正因子对烃族组成进行定量。对选取的9种燃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链烷烃和环烷烃的定量结果与标准方法ASTM D2425的结果高度一致,相对误差基本均在±10%以内。利用该方法计算的碳含量结果与元素分析法相比误差均在0.5%以下。该方法无需复杂的前处理,稀释后可直接进样分析,操作简单,而且可直观地看出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为改进燃料的性能提供了必要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4.
江涛  关亚风 《色谱》1998,16(6):469-472
建立了一套填充毛细管液相色谱-高温毛细管气相色谱在线联用装置,并应用于润滑油的全组分分析。用正相填充毛细管柱液相色谱法进行样品族分离,将润滑油分成烷烃、单环芳烃、双环芳烃、三环芳烃及胶质(多环芳烃和极性物);特殊设计的多储存位接口可完成一次LC进样,对样品所有族组成的在线切割、贮存并无损失转入GC分析,保证了复杂样品全组分分析的准确定性和定量,缩短了分析时间。GC分析结果给出各族组分的相对含量和碳数分布。  相似文献   

5.
研制了一种热解析装置,并与气相色谱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定量分析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装置为直热式加热,升温速率快;直接安装在色谱进样器上方,无需冷阱聚焦。将热解析装置与气相色谱联用,优化了样品承载体材质、热解析条件和进样模式,并用于16种多环芳烃和9种正构烷烃的检测。结果表明,热解析-气相色谱方法对多环芳烃和正构烷烃的检出限分别为0.014~0.093 ng和0.016~0.026 ng,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75;用于3个城市PM10中的痕量多环芳烃和正构烷烃的定量测定,回收率分别在95%~135%(多环芳烃)和95%~115%(正构烷烃)之间。将热解析装置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比较了3个城市7种粒径分布的PMx(x=10,5,2,1,0.5,0.25,0.1)中的多环芳烃和正构烷烃,结果表明,不同粒径颗粒物均含有正构烷烃和PAHs,但含量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心切割二维气相色谱,以PONA色谱柱为一维预分析柱与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连接,以DB-35MS色谱柱为二维分析柱与MS连接,对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油中C7~C9馏分进行了分离与分析,并将质谱谱库检索和活数据库法相结合对60种组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采用标准物质和烃类化合物在PONA柱上的保留规律对上述定性结果作了验证。还采用面积归一化方法对油样中各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碳数分布以及族组成分析,其中C8及C9的化合物含量分别为32.3%和51.7%,主要族组成为环烷烃(77.3%)和正构烷烃(9.63%)。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保湿护肤系列化妆品中16种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法。对于水剂样品,采用环己烷提取、浓缩等简单前处理;对于膏霜剂样品,采用乙腈+丙酮(8+2,V/V)涡旋提取样品中的待测物,提取液经冷冻去脂、液液萃取净化(氨水-环己烷、水-环己烷),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16种多环芳烃在1~50μg/L均与对应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添加量在1~50μg/kg时,平均回收率(n=6)为78.1%~103.7%,相对标准偏差为2.4%~7.1%,方法检测限为1~10μg/kg。该法可用于化妆品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武杰  张以珈 《色谱》1985,2(3):133-134
生油岩和石油中萃取分离出的饱和烃馏分,主要由碳数范围C_(11)~C_(50)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及环烷烃组成,饱和烃的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碳数分布、主峰碳、成熟度等一系列重要地球化学指标数据,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最广的石油地球化学分析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GC-FI TOF MS)建立了中间馏分油中不同异构程度链烷烃的碳数分布表征方法。首先利用GC-FI TOF MS技术对不同异构程度的链烷烃进行分离、鉴别,然后建立了中间馏分油沸点范围内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在GC-FI TOF MS测定时的相对响应因子算法及不同异构程度链烷烃的碳数分布算法,最后考察此定量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GC-FI TOF MS可以将同碳数链烷烃区分为异构程度不同的3部分:多取代基异构烷烃、单取代基异构烷烃和正构烷烃;可利用GC-FI TOF MS对异构程度不同的链烷烃进行定量分析,精密度较好,相对偏差小于15%。此方法无需进行样品预分离,可直接进样分析,缩短了分析时间,且首次提供了不同异构程度异构烷烃的碳数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10.
石油烃是目前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之一[1],来自于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等,是含有多种烃类(正构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芳烃)和少量其他有机物(硫化物、氮化物、环烷酸类等)的复杂混合物[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石油已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能源之一。  相似文献   

11.
香椿皮样品经乙醇提取后用硅胶柱净化,所得洗脱液中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鉴定出41种化学成分,其含量占总脂溶性成分峰面积的91.99%。主要脂溶性成分及其含量为萜烯类(36.58%)、烷烃类(31.70%)和脂肪酸类(21.95%)。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全二维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GC-FID)定性定量分析柴油中多环芳烃的方法。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TOF MS)确定柴油芳烃的4个族组成,分别为非芳烃、一环芳烃、二环芳烃和三环+芳烃,获得37种定性化合物;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多环芳烃进行定量。结果表明:柴油质控样中多环芳烃测定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不大于5.0%;对柴油样品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5.7%~10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7%~4.3%。方法用于7种实际柴油样品分析,并与NB/SH/T 0806-2022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不大于5.0%。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烯烃、芳烃、多核芳烃、烯烃-烷烃混合物、烯烃-多核芳烃混合物、氯代烃和溴代烃等类型的化合物为代表, 考察了化合物结构对气相色谱-微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联用测定化合物经验式结果的影响。对属于同系物的烃类选其中任一种为参比物, 测定准确度不受化合物结构的影响; 对含有非同系物的混合物, 如烯烃-多核芳烃, 参比物和被测物的结构对测定结果准确度有一定的影响, 选择其中的非同系物作参比物时, 所测得的经验式准确度相对较差; 含卤素原子的化合物结构对经验式测定影响较大, 必须选择结构相近(碳架结构和卤素原子数相近)的化合物作为经验式测定的参比物。  相似文献   

14.
煤直接液化供氢溶剂样品经固相萃取和不同溶剂洗脱而分离为饱和烃、芳烃和胶质等3种组分。将所得芳烃组分进行气相色谱分离,由于所用色谱柱为弱极性毛细管色谱柱,得到了按沸点从低到高的规律出峰的55种芳烃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在此基础上,经NIST谱库检索与标准谱库对比,运用ASPEN PLUS中数据库进行沸点检索,并结合保留指数文献对比,最终识别了这55种芳烃并计算其在HP-5MS色谱柱上的保留指数。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测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确定了此55种芳烃的相对含量,芳烃碳数分布主要集中在C10~C16,占已测定芳烃总量的92.20%;芳烃类型主要为环烷苯类,占46.87%,其次为二环烷苯类和苊类,分别占19.13%,10.67%。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烯烃、芳烃、多核芳烃、烯烃-烷烃混合物、烯烃-多核芳烃混合物、氧代烃和溴代烃等类型的化合物为代表,考察了化合物结构对气相色谱-微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联用测定化合物经验式结果的影响.对属于同系物的烃类选其中任一种为参比物,测定准确度不受化合物结构的影响;对含有非同系物的混合物,如烯烃-多核芳烃,参比物和被测物的结构对测定结果准确度有一定的影响,选择其中的非同系物作参比物时,所测得的经验式准确度相对较差;含卤素原子的化合物结构对经验式测定影响较大,必须选择结构相近(碳架结构和卤素原子数相近)的化合物作为经验式测定的参比物.  相似文献   

16.
吕振波  翟秀丽  庄丽宏 《色谱》2000,18(6):559-562
 利用 10 0目~ 2 0 0目的硅胶 ,选择正戊烷和二氯甲烷作为洗脱剂 ,采用吸附色谱法将烷基苯生产中的循环烷烃分离为饱和烃 (烷烃 +环烷烃 )及芳烃两部分。然后将饱和烃及芳烃分别进行色谱 /质谱 (GC/MS)联用分析 ,得到了有关循环烷烃构成的定性定量结果。定性结果如实地反映出烷基苯生产中的副反应产物 ,可直接用于指导生产。从定量结果可以看出 ,经过硅胶吸附分离后 ,试样中含量要求很低的芳烃被浓缩 ,提高了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可以检测出循环烷烃中含量很低的物质 ,为全面分析样品组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判别分析用于烃类化合物分类及汽油样品的族组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秀华 《分析化学》2002,30(1):18-25
研究了判别分析用于烃类化合物分类的可行性,以198个烃类化合物在BD-1和BD-5固定相上同一柱温下的保留指数差及其在各柱上的温度系数为判别变量,成功地建立了烷烃、环烷烃、芳烃和烯烃的判别函数,以此对裂化汽油,重整生成汽油、石脑油和蒸馏常顶汽油进行了族组成分析,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为汽油产品的族组成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墨水中的16种多环芳烃。样品经二氯甲烷液液萃取后,使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纯化。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用DB-5MS色谱柱为固定相,在质谱分析中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16种多环芳烃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5.0~30μg·kg-1之间。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在60.6%~116%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5%~5.3%之间。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馏分中的单体芳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珂  杨海鹰 《色谱》2003,21(1):85-87
采用三柱一阀气相色谱系统单次进样、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初馏至200 ℃的汽油(包括含有醇类、醚类的成品汽油)中的芳烃含量。具体操作:样品进入系统后分为两路,一路经过分析柱1(Col.2)后直接到检测器;另一路进入预切柱(Col.1),烷烃和烯烃先于芳烃流出,待烷烃和烯烃放空后将阀切换到反吹状态,Col.1中的芳烃被反吹出来,进入分析柱2(Col.3),经过分离后到检测器,经计算得到样品分析结果。该法简便、快速、样品用量少、测试范围宽,避免了汽油中其他组分对芳烃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方法,并利用同位素稀释法对多环芳烃进行了测定。将该方法应用于华南地区某大型石化企业周边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检测,并与气相色谱-质谱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仪器检出限(0.01~0.15 μg/L)和定量限(0.03~1.5 μg/L)均优于气相色谱-质谱法(0.1~0.8 μg/L和0.3~3.5 μg/L),并有更好的灵敏度与选择性。当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作为检测手段时,回收率指示物氘代菲和进样内标六甲基苯均受到了杂质的严重干扰,影响了定量结果的准确性,而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实际样品分析时,标准曲线中16种多环芳烃相对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0%~15.6%,氘代化合物的回收率为55.2%~82.3%,空白加标样品的回收率为98.9%~111%,平行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50%~18.4%,采样空白含量范围为未检出~44.3 pg/m3,实验室空白含量范围为未检出~36.5 pg/m3。上述研究表明,分析环境空气中的多环芳烃时,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