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CCD光电测量系统测量杨氏弹性模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提出一种测量微小伸长量的光电测量方法,即利用CCD光电测量系统将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转换为电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输出光强分布曲线,从相邻波谷读出衍射条纹间隔,通过软件的简单操作直接输出测量结果.实现了数据采集及运算结果的实时化、半自动化,并克服了传统方法的测量困难和数据处理的复杂计算.利用这一方法测定了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与标称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通过光电转换的方法测量流体压强微小变化的新装置.将被测量的流体压强变化量转化为弹簧的位移量,再通过硅光二极管将弹簧的位移量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利用胡克定律,光强与距离的关系式,以及硅光二极管的光电响应关系式推导出流体压强微小变化的关系式,通过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实现装置转换成可视化读数,能满足对流体总压及其微小变化的测量.压强测量的最小精度为6 Pa,满足对流体压强微小变化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差动光程差倍增法将微小位移转化为多倍光程差,通过电桥光电转换电路,得到干涉条纹数的变化.采用差动干涉方法,提高了光程改变量与位移量的比例,使微小位移的测量精度提高到亚微米量级.  相似文献   

4.
骆清铭  张景等 《光学学报》2002,22(4):56-461
介绍一种测量肌肉震颤频率和幅度的无损伤、非接触光学方法。分析了在直接频率调制下,激光二极管中的光反馈效应,探讨了振动微小位移和速度的理论模型。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基于光反馈效应的直接频率调制激光二极管光电探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微弱机械振动信号进行了探测,表明该系统能用于肌肉震颤的测量。最后介绍了人体前臂内侧屈肌群紧张收缩时,肌肉震颤的光学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激光全息干涉测量梁的微小位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秋芬 《物理实验》2006,26(8):8-12
全息干涉测量利用二次曝光记录物体在不同载荷状态下的相对位移场.通过在干板上记录和比较不同状态产生的光波的干涉,可以得到在不同载荷时干涉条纹随物体位移的变化情况,实现对物体微小变形、微小位移量的测量.本文利用激光全息干涉技术测量了金属梁的微小位移量,计算得到金属梁的弹性模量和挠度.  相似文献   

6.
二维微变形测试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电位置传感器和二维双光杠杆放大,能够测量出二维微小距离的变化,本文介绍二维光电传感器双光杠杆测微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惠梅  邓年茂  赵跃进 《光学技术》2007,33(3):462-463,467
叙述了将光电传感器的光轴相对固联于地理坐标系的转轴作切线运动并利用其切线位移模拟小角度偏转的方法。根据两轴初始零位对准值及切线位移量,由光电传感器的输出和所对应的角度偏移关系,获取光电传感器光轴的微小角度偏转量。该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小角度偏移光电检测方法,可实现对微小角度偏移量的精密测量和实时读取,角度测量范围:±15°;测角精度:1″。  相似文献   

8.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数字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财 《物理实验》2005,25(11):18-21
使用硅光电晶体三极管作为光干涉条纹传感器,采用变间隙动极板电容传感器代替传统微距测量的设计方案,利用单片机对干涉条纹进行计数并自动测量反射镜的微小位移,实现了迈克耳孙干涉仪的数字化测量.制作了检测系统及电路,完成系统的软件设计.He-Ne激光波长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能够缩短测量时间,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
激光光栅多普勒效应微小振动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测量微小振动的精度和动态范围,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光栅多普勒效应的微振动测量系统。通过对差拍信号的频率分析,以峰值频率比值的方法可以排除干扰获得被测振动频率,找到振动的翻转点并判断振幅的大小;推导了在翻转点附近的微小位移与电压值的关系,对于小于计数当量值的位移由测量电压得到,提高了微小振动位移的测量精度以及系统测量的最小分辨率、动态范围。实验系统的频率范围为0.5~500Hz,振幅为20~10mm,相对误差小于1%,其动态范围大于100dB。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迈克耳孙干涉仪中可动镜微小位移量的精确测量方法。利用单色光定标确定条纹间距与像素间隔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白光干涉通过测量零级暗纹中心的移动量,由此得到动镜的微小位移量。对于单色光条纹图,通过逐行傅里叶变换、移频、低通滤波与反变换消除条纹噪声,进而利用多项式拟合、条纹极值点自动搜索等得到条纹间距与像素间的换算关系;而对于白光条纹图,则利用条纹平滑、设定限定性阈值消除个别奇异极值点和各行值平均等方法得到其中央零级暗纹中心移过的像素间隔。由此最终精确得到动镜的微小位移量。论文算法综合运用了图像处理技术、最小二乘拟合技术、条纹极值点自动搜索技术等,实现了对迈克耳孙干涉仪中动镜微小位移量测量算法的智能化,可用于标定干涉仪中平面参考镜的微小位移,也可用于测量透明薄膜的厚度。  相似文献   

11.
在超导精密仪器的研制工作中有时需要测量杜瓦容器内超导体的微小位置变化.由于超导体需运行在极低温环境,运用常规方法难以对超导体的微小位移进行测量.作者选用光纤位移传感器进行非接触测量,研究了光纤位移传感器在室温和液氮温度下的静态传输特性.本项研究为超导体位移、振动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激光准直技术在位移测量及相关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核心器件是位置敏感探测器,环境杂散光、电源波动、光电信号处理电路噪声等是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激光调制的高精度位移测量方法。将激光器由直流驱动的连续输出模式改为交流驱动的调制模式输出,优化设计光电探测器微弱光电信号的调理与采集系统,通过编写Labview软件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带通滤波、均值处理等,对激光连续输出和激光调制输出2种情况分别进行了实验测试与分析,并对比了位移测量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其测量值波动范围从7 μm减少到了2.6 μm,验证了基于激光调制方法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滤波更加有效地消除噪声,测量精度提高至3 μm以内。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利用激光电子散班干涉测量微小位移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其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具体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三维电子散斑干涉载频调制及其在柴油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平  韩青  王晓风  刘菲  黄珍献 《光子学报》2007,36(7):1326-1330
将电子散斑干涉场的三维载波调制技术应用到三维物体变形测量中.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及垂直试件表面的三路相干光分别照明物体,在水平和竖直方向通过控制反射镜的微小偏转引入载波,实现位移场干涉条纹的调制;利用物体的微小偏转实现离面位移场干涉条纹的调制;结合傅里叶变换法,分别解调出变形场的位相,从而实现了物体三维变形场的精确测量.将该技术应用到柴油机油泵的三维位移测量上,成功测量了油泵的三维位移场.  相似文献   

15.
固体材料杨氏模量是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院校物理实验中必做的实验之一。该实验可以学习和掌握基本长度和微小位移量测量的方法和手段。探讨了利用霍尔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位移量线形关系以测量杨氏模量微小位移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绍溴 《大学物理》2002,21(2):30-31,41
通过改装鼠标器,然后利用快速编程工具C Builder,使鼠标器能完成测量微小变动位移(如小幅度阻尼振动的位移情况),并将测量结果绘制成曲线。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线阵CCD的测隙装置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工业现场,传统的测量方式不能快速准确地测量微小尺寸。基于工业上小尺寸测量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可用于测量间隙的光电检测装置。用线阵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作光电接收传感装置,单片机作主控处理器,对齿轮和高频淬火感应器之间的间隙进行在线非接触测量,取得了较好的测量效果。该方案适用于成本低但测量精度相对要求较高的场合。  相似文献   

18.
激光电子散斑干涉测微小位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霖  徐平 《物理实验》1998,18(5):24-26
介绍了利用激光电子散斑干涉测量微小位移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其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人出了具体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9.
许多物理量诸如加速度、压力、应变、振动等都可以通过测量微小位移来间接测量. 讨论了利用霍尔、 电感式、电容式传感器实现对微小位移测量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实验数据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激光二极管光反馈效应的肌肉震颤测量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测量肌肉震颤频率和幅度的无损伤、非接触光学方法。分析了在直接频率调制下 ,激光二极管中的光反馈效应 ,探讨了振动微小位移和速度的理论模型。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基于光反馈效应的直接频率调制激光二极管光电探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微弱机械振动信号进行了探测 ,表明该系统能用于肌肉震颤的测量。最后介绍了人体前臂内侧屈肌群紧张收缩时 ,肌肉震颤的光学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