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溶于水的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测定黄红亚(江苏省徐州医药中专221008)测定物体密度需要测出其质量和体积.不规则固体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出,体积的测量往往用“排液法”.而易溶于水的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问测量呢?下面介绍一种方法。器材量简、行测物体、橡皮...  相似文献   

2.
测量可溶性物质的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黄云 《物理实验》2001,21(12):32-34
常规方法测量可溶性物质(如食盐)的密度遇到了困难,经过分析研究和实验检测,本文给出的3种实验方法的确可行,实验结果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3.
让实验给出问题的答案智艾娣(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7102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密度时,待测固体的密度式中M为固体在空气中的质量,M;为固体完全浸没在已知密度为P。的液体中的质量.不少教科书对此实验都提出了“当水中的固体或瓶内附有...  相似文献   

4.
测量物质密度的常规方法有:一是对规则固体而言,用测长工具测体积,用天平称质量,再根据密度的定义求得;二是对不规则的固体用流体静力法进行测量,流体静力法对液体的密度测量同样适用;三是用比重瓶法测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而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利用U型连通器或W型连通器测液体的密度和根据浮力的原理利用悬浮法测固体的密度的方法则不多见,而这种构思新颖、设计巧妙的方法能解决一些特殊物质的密度的测量.下面详细介绍这两种测密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曹惠贤 《大学物理》2004,23(1):37-38
介绍一种测量可溶性物质质量密度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固体和液体密度测定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纳米粒子的粒子直径(粒径)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出现许多异常特性,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它属于原子与物质的中间领域.对纳米微粒及纳米固体的研究开辟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层次.从这里新学科将会诞生,新材料将被创造,新概念新理论将相继建立.在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进步中纳米微粒将充当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固体粉末悬浮法”在通用化学分析(只能测量液态样品)荧光分光光度计仪器上测量粉末发光材料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给出了一些粉末发光样品的多类型光谱的测量结果,比较了本方法用专用仪器(MPF-4型)对偻末发光材料测量结果的对比。讨论了这种测量方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维磁驱动数值模拟程序MDSC2,对大电流脉冲装置"聚龙一号"上的151发次磁驱动370μm厚铝飞片实验、164发次磁驱动330μm厚铝飞片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数值模拟表明:370μm厚铝飞片和330μm厚铝飞片的磁驱动过程中,VISAR测量的速度不是飞片自由面的速度,而是飞片中邻近自由面最近的固体反射面的速度。这是由于磁驱动飞片发射过程中,飞片自由面部分被烧蚀,密度低于固体密度状态,而飞片自由面和加载面中间的飞片还保持固体密度状态。VISAR测量的激光将穿过自由面的低于固体密度状态的飞片部分,到达飞片自由面最近的固体密度位置再反射回去,获得这一位置的飞片速度。数值模拟的飞片固体反射面速度历史和VISAR测量的速度历史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影响纳米Cu固体材料性能的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XRD,MHV2000型显微硬度计(数显)和基于浮力原理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压制压力、保压时间、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自悬浮定向流-冷压法制备纳米Cu固体材料性能(晶粒大小、密度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晶粒度而言,退火温度是显著性影响因素,同时表明纳米Cu固体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对密度而言,压制压力是显著性影响因素;对显微硬度而言,退火时间是显著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一种金属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量方法,即采用光纤位移传感器的方法(光纤微位移法)来测量固体的线膨胀系数。测量了黄铜的线胀系数,分别用逐差法和线性回归法处理了实验数据,并与标准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绘出了一种金属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量方法,即采用光纤位移传感器的方法(光纤微位移法)来测量固体的线膨胀系数.测量了黄铜的线胀系数,分别用逐差法和线性回归法处理了实验数据,并与标准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利用STS测量并结合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扫描图象,给出一组沿石墨单晶表面原子分辨的STM图象上某一线段各点处的扫描隧道谱.d(lnI)/d(lnV)~eV由测量谱给出的样品表面E附近局域态密度分布与由体能带结构计算得到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合,将各条曲线中E附近的态密度峰能量对相应的空间位置作图,给出石墨表面EF附近能态密度在测量区域内实空间的变化。通过对表面不等价A,B类原子处局域电子结构的分析并利用简单模型进行计算,给出了与实验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红外反射光谱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岗  王楠林 《物理》2006,35(10):873-878
固体的光学性质是凝聚态物理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它可以用一系列的光学常数进行描写.在实验上,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量材料在一个尽可能宽的频率范围内的正入射反射率,然后通过Kramers-Kronig(KK)变换的方法来得到光学常数.文章介绍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的原理、仪器组成和一种原位蒸发镀膜技术.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测量包括小尺寸和不规则样品在内的材料从数个毫电子伏至数个电子伏范围内的反射率,因而在研究固体的各种不同的单粒子激发(或集体激发)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一种新的同可溶性好的,具有连苯结构的共轭有机聚合物:聚(2,5-二丁氧基)苯撑(简称PPP),采用四波混频方法测量了它在532nm和1064nm处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由此推算了非线性折射率,并讨论了材料的优质因子,指出了材料最适用的光波段。  相似文献   

16.
ZnS:Mn纳米荧光粉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一种制备ZnS:Mn纳米荧光粉的化学合成方法。本合成通过调节甲基丙烯酸与巯基乙酸的摩尔比,可在1.8-3nm范围内对纳米粒径进行很好的控制。生成的聚甲基丙烯酸包敷了ZnS:Mn纳米微粒,从而防止了纳米微粒团聚,同时增强了纳米微粒的抗氧化性,大大提高了纳米荧光粉的发光效率和发光稳定性。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光致发光谱(PL)对所制得的纳米粉末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陈百万 《物理实验》1996,16(3):132-132
奥氏粘度计原理的简单证明陈百万(山东潍坊医学院261042)用奥氏粘度计(如图所示)采用比较法测量液体粘度的公式是式中η0、ρ0分别为标准液体的粘度和密度,η、ρ分别是待测液体的粘度和密度,t0和t分别是一定体积的两种液体流过竖直毛细管所用的时间.一...  相似文献   

18.
郑崇伟  戴瑜兴 《中国物理》2005,14(8):1585-1590
应用矢量方法计算了具有高通角谱滤波器的固体浸没透镜(SIL)系统的焦场分布。数值结果显示,对于径向(角向)偏振输入光,高通角谱滤波器可以减小SIL系统的光斑(暗斑)大小。然而,对于线性偏振输入光,简单的高通角谱滤波器不能够优化SIL系统的光场分布,也不能够改进系统的光存储密度。  相似文献   

19.
提出结合Cd(OH)2 选择性包覆与光分解腐蚀法缩小CdS纳米微粒的尺寸分布, 并通过对CdS纳米微粒发射光谱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设计思想. 以多聚磷酸钠(HMP)为稳定剂合成CdS纳米微粒, 再通过Cd2+ 与OH- 的选择性包覆在大粒径的CdS纳米微粒表面形成一层Cd(OH)2, 然后溶液置于日光下辐照处理, 数天后, 未经包覆的小粒径CdS纳米微粒被日光腐蚀分解, 溶液中只剩下被Cd(OH)2 包覆的大粒径CdS纳米微粒, 这样即可达到缩小CdS纳米微粒尺寸分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双光子吸收,将Na(3S)原子激发到4D态,测量了Na(4D)+Na(3S)=Na(4F)+Na(3S)碰撞能量转移截面,因为直接由4F→3D的荧光不能探测,所以检测3D→3P级联荧光讯号。结合基态钠原子密度的测量,给出了截面值σ4D→4F-1.3×10^-14±28%(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