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测定痕量2,6-二氨基嘌呤(DAP)和硫鸟嘌呤(TG)的同步扫描纸基质室温燐光(RTP)法,重原子体系为碘化钾加醋酸钠;激发和发射单色器波长差△λ=110nm;同步特征峰位波长分别为299nm(DAP)和330nm(TG)。  相似文献   

2.
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细胞色素C(Cyt C)的同步荧光光谱特性,发现在波长差Δλ=20nm时表现为酪氨酸(Tyr)残基的荧光峰,在Δλ=80nm时为色氨酸(Try)残基的荧光峰。同时考察了浓度对Cyt C同步荧光光谱的影响,为Cyt C的定量测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方法。试验表明:为排除干扰,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特征同步导数荧光波长宜选定279,224,256 nm,波长差Δλ为55,70,25 nm条件下进行同步扫描。3种芳香族氨基酸的浓度分别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导数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分别为6.3×10-9,1.6×10-8,4.0×10-7mol·L-1。方法用于蜂蜜、羊奶粉和啤酒样品中3种芳香族氨基酸的测定,回收率在92.3%~103%之间。  相似文献   

4.
同步荧光—双波长法同时测定抗坏血酸和丙酮酸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蒋淑艳  曲复宁 《分析化学》1997,25(9):1064-1067
提出一种同时测定抗坏血酸和丙酮酸的同步荧光分析法。选择激发单色器和发射单色器的波长差△λ=80nm进行同步扫描,两者的特征峰发明明显“错位”而部分分离。本法用于水果中抗坏血酸和丙酮酸的同时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是天然氨基酸中仅有的会发光的组分。本文将三维荧光分析法与平行因子(PARAFAC)算法相结合,在激发波长为205-290nm(5nm为间隔),发射波长为270-380nm(5nm为间隔)对该体系进行了分辨研究,分辨结果与实际浓度一致。该方法分辨速度快,易于编程实现,且分辨效率高,解决了三者同时分辨难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化学计量学在生物化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用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Mb)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过程进行对照研究。发现430nm是研究Mb(WT)和Mb(D44K)光照去氧的最佳激发波长。430nm激发时,Mb(D44K)在597.9nm和628.8nm处出现两个荧光发射峰,不同于Mb(WT)仅在597nm处出现一个荧光发射峰。经研究证明,628.8nm处荧光峰是Mb3 -H2O型中的H2O峰。光照也使此峰的荧光强度下降,但比去氧的速率慢。研究发现,597nm处Mb(D44K)的荧光效率比Mb(WT)的荧光效率低。传能实验表明Mb表面4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赖氨酸后,不影响Mb(D44K)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传递给铁卟啉的荧光效率,但使Mb(D44K)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荧光效率变高。  相似文献   

7.
在波长200~400 nm范围内,测定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合体系的吸光度,用连续小波变换(CWT)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再用支持向量回归(SVR)方法进行建模,建立了支持向量回归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方法,用所建方法对模拟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预测结果的回收率在98%~102%之间,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
火菇素酪氨酸微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技术对火菇素的酪氨酸微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火菇素表现典型的酪氨酸残基紫外275nm吸收峰,ε~m~a~x=20322L·mol^-^1·cm^-^1,紫外差光谱滴定发现,当10.1相似文献   

9.
测得了长白山白眉蝮蛇毒精氨酸酯酶 1的最适反应的pH范围为 7.0~ 8.0 ,且与酶反应底物对甲苯磺酰-L -精氨酸甲酯 (TAME)的反应无明显的最适应反应温度 .荧光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酶的酪氨酸残基的荧光被色氨酸残基的荧光所掩盖 ;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 :当发射波长与激发波长差Δλ分别为 2 0nm和 75nm时 ,精氨酸酯酶 1的荧光光谱分别由酪氨酸 (Tyr)和色氨酸 (Trp)残基所贡献 ,且处于亲水性环境中 ;精氨酸酯酶 1的荧光发射强度受溶液酸度变化的影响 .I- ,Acr和NBS对精氨酸酯酶 1的荧光淬灭结果表明这种酶中含有多个色氨酸残基 ,且处于不同的微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在波长差Δλ为30nm和80nm下对胰岛素的同步荧光光谱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胰岛素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同步荧光光谱随浓度改变而发生变化,该变化与胰岛素在溶液中的聚集状态以及浓度淬灭作用有关。当在还原剂二硫苏糖醇作用下,胰岛素的同步荧光峰强度和位置均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利用同步荧光光谱的变化对胰岛素分子存在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1.
肌红蛋白的同步荧光光谱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首次对肌红蛋白的同步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并对肌红蛋白荧光峰予以归属。当△λ为20nm时,308nm处的荧光峰主要为酪氨酸残基的贡献,很小一部分是由色氨酸残基贡献的;△λ为40nm时,分别在322和596nm处观察到两个荧光峰,322nm的荧光峰为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共同贡献,596nm的荧光峰则归属为肌红蛋白分子中血红素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猪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pMetMbase A)是肌红蛋白氧化还原系统中被新认识的还原酶,它的分子结构有待荧光光谱表征。本研究采用普通及同步荧光法,以求证该酶特征荧光发射光谱和结构功能域。pMetMbase A的优化荧光光谱条件是,扫描速度600nm/min、光栅狭缝10nm、溶液浓度1.0×10-2mmol/L、激发光波长270nm和波长差20nm。结果表明,pMetMbase A具有自己的特征荧光发光谱带;311和349.5nm处分别是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特征荧光;650nm处是其卟啉环-铁(heme-Fe)双硫键的特征荧光,推测为电子传递和还原反应的核心活性位点。因此,该pMetMbase A具备蛋白质的肽链和heme-Fe结构。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快速测定血清中的色氨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清平  唐爱国 《色谱》2002,20(1):52-55
 利用色氨酸具有自然荧光的特点 ,建立了测定血清中色氨酸浓度的高效液相 荧光检测分析方法。血清标本经高氯酸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进行分析 ,柱为Nova PakC18柱 ,流动相为 5m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流速为 1mL/min ,激发波长为 2 5 4nm ,荧光检测波长为 338nm。该法检测色氨酸浓度的线性范围为 0 4 9μmol/L~ 4 90 0 0 μmol/L ,最低检测限为 0 10 μmol/L ,回收率为 97 2 %~ 98 6 % (平均值为 97 9% ) ,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 5 % ,苯丙氨酸、酪氨酸、5 羟色胺和 5 羟吲哚乙酸等物质对该法均无干扰。  相似文献   

14.
用同步荧光光谱测定苯并(a)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致癌物苯并(a)芘(Bap)的同步荧光光谱测定法,通过选取一定的激发和发射单色器的波长差(△λ)来提高选择性,并用峰高进行定量计算。将此法测定实际样品的结果与环境监测中迄今所用的窄基线法进行了比较,二者一致性很好,且前者更简便,可靠。基本原理在常规的荧光法中,通常是根据所获得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1971年Lloyd首先提出了同步光谱法,在激发和发射单色器间固定一定的波长差(△λ)而  相似文献   

15.
色氨酸-亚硝酸体系荧光性质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提出了利用亚硝酸氧化色氨酸的荧光反应测定色氨酸的方法。亚硝酸氧化色氨酸,继而在氢氧化钠介质中生成荧光物质,其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是:λ~e~x=320nm,λ~e~m=392nm。当色氨酸浓度为0.2~1.6μg/mL时,工作曲线呈良好的线性。本方法用于测定蛋白质样品中的色氨酸,结果令人满意。本文还对反应产物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肌红蛋白通常在无光条件下可进行输氧、储氧等重要功能,实验中我们发现紫外光照射可促进氧合肌红蛋白(MbO2)的氧化反应,证实其在光照时部分生理功能会发生变化。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数据显示,光照射时MbO2的Soret带最大吸收波长蓝移、Q吸收带544和580 nm处还原峰强度下降,说明紫外光光照促进O2解离, MbFe(Ⅱ)可被氧化至MbFe(Ⅲ)。四种波长光对光照氧化的影响程度为254 nm > 280 nm >430 nm > 409 nm;通入CO气体时氧合肌红蛋白较难发生光照氧化反应,即Fe的第六配位强度影响反应程度;溶液中的H+或OH-对光照氧化反应有促进作用; 254、280 nm波长光照射时,苯丙氨酸(Phe)、酪氨酸(Tyr)、色氨酸(Trp)三种游离氨基酸均促进光照氧化反应的进行,而409、430 nm波长光照射时三种游离氨基酸对光照氧化反应的影响较小。以上数据表明体内光诱导MbO2氧化反应过程中蛋白质内的Fe(Ⅱ)能否被光照激发形成未成对电子处于激发态是O2离去和二价铁被氧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芳香族氨基酸包括苯丙氨酸(Phcnylalanine,Phe)、酪氨酸(Tyrosine,Tyr)、色氨酸(Tryptophan,Trp)等.定量分析芳香族氨基酸在蛋白质化学和临床诊断与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2,3])是分析氨基酸的常用方法.文献~([3])采用梯度洗脱在不同波长处分别测定Tyr、Phe和Trp,在7 min内完成测试.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检测,检测波长为257nm,同时测定Tyr、Phe和Trp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色氨酸和酪氨酸的双波长荧光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氨酸 (Trp)和酪氨酸 (Tyr)是自身具有荧光的物质 ,然而两者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都互相重迭 ,给测定带来了困难。有人曾采用预分离方法[1 ] 、二阶导数荧光测定法[2 ] 等进行测定。本文则研究了色氨酸和酪氨酸在双体系中的双波长荧光光谱。双体系双波长荧光光谱法[3,4] ,是在两个完全独立的体系中选择波长对。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测定体系和参比体系中 ,不仅可以方便地消除共存部分的相互干扰 ,而且还使灵敏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与试剂日立F 30 1 0型荧光光度计 ( 1cm石英液槽 ) ,测定条件 :选择单色器带通 …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同步荧光法分析了鸭肉中农药的荧光特征,其次利用同步荧光峰值法对鸭肉中农药残留进行定量分析。发现2种农药鸭肉体系中都有一个同步荧光峰,分别是克百威的荧光特征(Δλ=120 nm,λex=335 nm)和西维因的荧光特征(Δλ=140 nm,λex=322 nm);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浓度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克百威-鸭肉和西维因-鸭肉体系中预测样本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1和0.994。为快速、准确检测鸭肉中农药残留含量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荧光分析法研究了照像明胶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除了公认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两种荧光物质外,还存在一种未知的荧光杂质,其最大激发峰为240 nm,荧光峰为395 nm,性能试验表明,该荧光杂质可能为卟啉类络合物或某种色素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