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Monte Carlo方法对两嵌段共聚高分子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进行模拟,获得了固液界面区吸附链节的分布和吸附构型大小分布等微观信息。考察了吸附性链节的吸附能εAa和两嵌段共聚高分子中吸附性链节比例f对固液界面区高分子链节的分布和各种吸附构型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层厚度主要由两嵌段共聚高分子中非吸附性链段的长度决定。  相似文献   

2.
用MonteCarlo方法对两嵌段共聚高分子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进行模拟,获得了固液界面区吸附链节的分布和吸附构型大小分布等微观信息.考察了吸附性链节的吸附能εAa和两嵌段共聚高分子中吸附性链节比例f对固液界面区高分子链节的分布和各种吸附构型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层厚度主要由两嵌段共聚高分子中非吸附性链段的长度决定.  相似文献   

3.
用MonteCarlo方法对两嵌段共聚高分子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进行模拟,获得了固液界面区总链节密度和吸附链节浓度分布、链附着率、表面覆盖率和吸附量等信息,考察了吸附性链节的对比吸附能 ε>An 和两嵌段共聚高分子中吸附性链节比例f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时,吸附量先随f的增加而上升,在f=0.4左右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嵌段高分子尾形链构象性质的Monte Carlo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简立方格点模型对AB两嵌段高分子尾形链的构象性质及其链节的空间分布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结果表明,链的尺寸、形状和链节的空间分布等统计性质和B链节与平面壁之间的相互吸引能有关.随着B链节与壁之间的吸引能的增加,链的尺寸和形状均呈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而且B链节的比例越大,这种变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多嵌段高分子的溶解性和分子形状的蒙特卡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霆  杨小震 《高分子学报》1999,15(5):581-587
利用 Monte Carlo 方法模拟了两组分多嵌段高分子链在稀溶液中的行为,着重探讨了不同的嵌段长度对高分子性质的影响.研究中以自避的分子链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稀溶液中该分子链的溶解性、分子线团形状和嵌段单元的空间分布,与嵌段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溶剂条件下,嵌段序列的长度对共聚高分子溶解性有较大影响,嵌段序列长度与溶解性能具有非单调的变化规律.该分子链在溶剂中的形状同样受到嵌段序列长度的影响.嵌段间的相互作用能的差别越大,则高分子的溶解性和形状对嵌段长度的依赖性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硬球链流体的分子热力学模型为基础 ,引入方阱位能相互作用的贡献 ,建立了共聚高分子混合物的分子热力学模型 .模型中具有物理意义的链节参数 (链节数、链节直径和链节间的相互作用能 )由纯物质的pVT关系拟合得到 ,而用来校正交叉作用能和交叉碰撞直径的可调参数需由液液平衡的实验数据回归得到 .采用了相对简单的处理方法来确定这些可调参数 .对所选共聚高分子混合物的共存曲线、互溶窗和互溶图等相行为的关联结果令人满意 .  相似文献   

7.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阴离子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两嵌段共聚物。采用GPC、FTIR、NMR(^1H NMR,^13C NMR和固体NMR)和DM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高分子量,窄分布,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两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8.
报道用稀土化合物改性的钛系截体催化剂(SN催化剂)进行苯乙烯和丙烯顺序嵌段共聚合(Sequentialblockcopolymerization)的研究,通过对初生嵌段共聚产物进行溶剂萃取与分级,并用13C-NMR、WAXD.DSC,DMA和电子显微镜进行表征,推断共聚物为具有等规聚苯乙烯链和等规聚丙烯链段的A-B型二嵌段共聚物,且各段均能结晶。发现嵌段共聚物比相应的均聚物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而且对iPS/iPP共混具有良好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述了利用环烯烃开环易位聚合合成,AB,ABA和星形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氧化还原性聚合物,侧链液晶高分子,导电高分子及含金属纳米聚合物材料,并对其具体合成线路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基团转移嵌段共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双官能团引发剂和负离子型催化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C7~9酯的基团转移嵌段共聚.讨论了温度、单体投料方式、引发剂-催化剂浓度比及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认为当两段反应温度分别为85℃和25℃时,引发剂浓度[I]=1.35×10-2mol/L,催化剂引发剂浓度比[Cat]/[I]=0.126,以活性较低的C7~9MA为第一嵌段单体,有利于C7~9MA和MMA的嵌段共聚.测定了嵌段共聚物的热形变温度;用GPC对嵌段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进行了表征,结合IR、1HNMR和热形变温度分析,证明所得到的为PMMA-PC7~9MA-PMMA均相三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气法分别以L-谷氨酸和L-丙氨酸为原料,合成了γ-谷氨酸苄酯-NCA单体和L-丙氨酸-NCA单体,再以三乙胺为引发剂,合成了聚(L-丙氨酸)-聚(γ-谷氨酸苄酯)(PLA50-b-PBLG20)双嵌段共聚多肽,并用乙醇胺对其中的PBLG嵌段进行亲核取代,把疏水性的苄酯侧链变为亲水性的羟烷酰胺侧链,得到双亲性的聚(L-丙氨酸)-聚羟乙基谷氨酰胺(PLA-b-PHEGA)双嵌段共聚多肽.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TEM研究了双嵌段共聚多肽PLA50-b-PHEGA20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研究结果表明,双嵌段共聚多肽在水溶液中可自组装形成囊泡.  相似文献   

12.
凡由两种或多种单体构成链节的高聚物称为共聚物,而合成此类聚合物的过程叫做共聚反应。按聚合反应机制可分为自由基型和离子型两种。根据生成的共聚物链结构序列的不同,则可分为无规共聚、交替共聚、嵌段共聚和接枝共聚。本世纪初发现了共聚现象。早期主要研究了异戊二烯和丁二烯,丁二烯与苯乙烯和丙烯腈,以及一系列烯类和双烯类单体的共聚反应,并且得到了一些有价  相似文献   

13.
线形-树状体杂化嵌段共聚物是由树枝状高分子嵌段(D)与线形高分子链(L)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一类特殊拓扑结构的共聚物.本文综述了LD两嵌段和DLD三嵌段杂化共聚物的分子设计合成、超分子组装及应用方面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高分子的自组装已成为当今高分子科学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1] .开展该研究工作 ,首先要获得特定结构的聚合物 .我们设计合成如图 1所示的梳型聚合物 ,调节制备A ,B ,C三链段所用的单体和它们的聚合度等参数 ,并进一步进行自组装研究 .若A段是结晶聚合物 ,且熔融温度低于C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则在定型储能材料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合成梳型嵌段聚合物有三个方法 ,即发散 (Graftfrom) ,收敛 (Graftto)和大分子方法 .采用大分子技术 ,每个梳型链长及支化密度可控 ,一直是人们青睐的方法[2 ] .一般采用与普通烯类单体共聚…  相似文献   

15.
马艳君  王海军  顾芳 《化学学报》2009,67(20):2295-2300
针对两嵌段高分子链的跨膜输运过程,分别给出与不同输运次序相对戍的高分子链的自由能,进而通过求解Fokker-Planck方程并在不同条件下对平均首次通过时间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共聚高分子链由良溶剂区向不良溶剂区输运时,不能发生线团一链滴转变的链首先输运总是有利于整个高分子链的输运.而在给定输运次序的情况下,化学势、线团一链滴转变、共聚链的组成以及输运速率等因素对输运时间可产生显著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调控实际生物高分子链的输运时间提供可能的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16.
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将丙交酯(DL LA)与聚乙二醇(PEG)共聚得到了一系列高分子量的共聚物.用IR、1H NMR和DMA对它的结构和粘弹性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其力学性能,同时对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特征粘度的变化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G与LA的共聚物是一种三嵌段结构HO PLA PEG PLA OH.当PEG含量增加时,强度下降,伸长率增加,共聚物逐渐由脆性向韧性转变,因此用PEG改性的PLA是一种综合性能可调控的生物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两亲嵌段共聚物溶液内胶束形成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两亲嵌段结构的聚(乙二醇)(PEO)一聚(丙二醇)(PPO)共聚物.利用荧光探针及示差量热法测定了共聚物水溶液的临界胶束形成温度(CMT)值.发现二嵌段共聚物(PEO-PPO)和三嵌段共聚物(PEO-PPO-PEO)有着类似的变化规律,即随共聚物分子中疏水链(PPO)长度的增大,其CMT值降低.但三嵌段共聚(PPO-PEO-PPO)则因疏水链段处于共聚物分子的两端,因而在溶液中有可能形成立体网状交联结构.此外,利用探针分子在不同极性溶剂中荧光峰值波长发生位移的现象可以对形成胶束内核的组织程度、极性大小进行估测.  相似文献   

18.
嵌段共聚偶联剂对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界面粘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苯乙烯与丁二烯及含C==C硅烷的嵌段共聚偶联剂。采用该嵌段共聚物对玻璃纤维进行了表面处理,通过单丝临界长度法测定了玻璃纤堆增强聚丙烯的界面剪切强度。结果表明:采用嵌段共聚偶联剂对玻璃纤维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界面粘结,其界面改性效果优于普通小分子偶联剂;嵌段共聚偶联剂的分子结构对界面粘结有影响,采用适当的嵌段长度,可获得较好的界面粘结;在基体树脂中加入功能化聚丙烯。可改善复合体系的界面粘结;基体树脂分子链较长或流动性好、粘度低,有利于基体与歼堆的的界面粘结。  相似文献   

19.
间规聚苯乙烯的非等温结晶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St-MMA-AA三元无皂共聚胶粒作载体,用物理吸附和共价偶联两方法固载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Sj-SEA)。探讨了胶粒性质对Sj-SEA固载量及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胶粒表面疏水性强或胶乳表面张力大,则物理吸附量大,但致敏胶乳的效价并不一定高;胶粒表面羧基密度大,共价偶联量多,但共价偶联量太大时,致敏乳效价低;在共价偶联量较小时,致敏胶乳的效价随固载的Si-SEA密度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20.
谢洪泉 《高分子通报》1999,(4):17-24,33
论述了由聚烯链段与聚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链段组成的各种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包括二嵌段、两种三嵌段、星型嵌段、多嵌段、二种规整接枝共聚物等)的分子设计及合成,并总结了其两亲性质、络合碱金属离子性及微观相分离等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