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利用密度相关零程对力的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方法,对偶中子数的Ca同位素从质子滴线到中子滴线范围内的单Λ超核和双Λ超核基态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 与通常的原子核相比,单Λ超核和双Λ超核中超子提供的吸引力会相应地降低中子费米面. 所预言的中子滴线超核分别为77ΛCa和78ΛΛCa,比原来预测的通常滴线核74Ca多两个中子. 基于对双中子分离能、中子密度分布、半径、单粒子能谱、轨道占据数和连续谱贡献的分析,预言了超核中的巨中子晕现象.  相似文献   

2.
利用密度相关零程对力的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方法,对偶中子数的Ca同位素从质子滴线到中子滴线范围内的单Λ超核和双Λ超核基态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与通常的原子核相比,单Λ超核和双Λ超核中超子提供的吸引力会相应地降低中子费米面.所预言的中子滴线超核分别为77ΛCa和78ΛΛCa,比原来预测的通常滴线核74Ca多两个中子.基于对双中子分离能、中子密度分布、半径、单粒子能谱、轨道占据数和连续谱贡献的分析,预言了超核中的巨中子晕现象.  相似文献   

3.
利用密度相关零程对力的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ubov方法,对偶中子数的Ca同位素从质子滴线到中子滴线范围内的单∧超核和双∧超核基态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与通常的原子核相比,单∧超核和双∧超核中起子提供的吸引力会相应地降低中子费米面。所预言的中子滴线超核分别为А∧Ca和А∧∧Ca,比原来预测的通常滴线核^74Ca多两个中子。基于对双中子分离能、中子密度分布、半径、单粒子能谱、轨道占据数和连续谱贡献的分析,预言了超核中的巨中子晕现象。  相似文献   

4.
通过小液滴模型的中子皮厚度计算出的中子、质子均方根半径之差与实验的比较发现,实验提取的正常核的均方根半径之差与小液滴模型计算基本一致;有奇异中子分布结构(皮或晕)核的均方根半径之差的实验结果比小液滴模型的计算结果有异常增大.提出了一个与分离能相关的有效中子皮厚度,它能很好地反映有奇异中子分布结构核的中子皮厚度的反常增加,建议把它作为奇异中子分布结构存在的判据.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中子单粒子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介绍了近几年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在西安脉冲堆开展的低能中子单粒子效应研究进展。比较了稳态与脉冲工况下中子单粒子效应的异同性;分析了含有SRAM结构器件随着特征尺寸的减小,中子单粒子效应敏感性加剧的物理机制。分析认为目前中子单粒子效应已成为小尺寸大规模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的主要中子效应表现;中子辐射效应研究中,除了位移损伤效应以外还必需重视由中子电离造成的中子单粒子效应。  相似文献   

6.
利用Brueckner-Hartree-Fock(BHF)和BCS理论方法,计算了纯中子物质中处于3PF2态的中子对关联能隙,特别是研究并讨论了微观三体核力对3PF2态中子超流性强弱的影响. 结果表明:三体核力显著地增强了中子物质中3PF2态中子超流性;当采用BHF单粒子能谱时,三体核力导致相应的对关联能隙峰值由0.22 MeV增大到0.50 MeV.  相似文献   

7.
单粒子势模型下价核子的密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实验事实,利用单粒子势模型,计算了一些核态外层价核子的密度分布.计算给出了价核子在核外部分布的概率和贡献,以此作为晕核态的判断标准.通过研究均方根半径随结合能变化的规律,指出了晕核态存在的条件,尤其是质子晕核态存在的条件.这些对判断和寻找晕核态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单粒子势模型 价核子 密度分布 中子晕核态 质子晕核态  相似文献   

8.
奇特核的研究是核物理中最有趣的前沿课题之一。中等质量核中是否存在晕现象,目前的研究相对较少。复动量表象(CMR)方法可以用来探索原子核中的奇特结构。连续谱阈值附近的共振态在奇特现象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相对论点耦合框架下的复动量表象(RMFPC-CMR)方法研究了丰中子Cr同位素中的奇特结构,得到的非常接近于零的双中子分离能和迅速增大的中子均方根半径表明在靠近中子滴线的Cr同位素中存在晕结构。从获得的单粒子能级、费米面附近价核子占据几率、中子和质子密度分布以及各能级对原子核密度的贡献可以发现3s1/2和2d3/2能级的占据有利于中子晕的形成。研究发现,低角动量弱束缚能级对异常增大的半径和弥散密度分布有显著的贡献,这导致靠近中子滴线的76-82Cr是中子晕核。这一预测结果对在实验中探索中等质量区的晕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作者采用核活化法和核裂变法实验研究了加速器D-T中子、D-D中子以及~(252)Cf自发裂变中子在纯水泥体上的反射中子,获得了反射中子引起的6种高阈能活化箔的活化反应率以及~(235)U(包镉)和~(238)U裂变反应率.采用反冲质子法测量了4种厚度(4.5,9,18,27cm)聚乙烯板的角度中子谱.获得了聚乙烯铁铍组合壳体内距装置中心0,9.7,12.8和17.3cm 4个位置1MeV以上的中子能谱.采用铝核素标准截面相对测量法,获得了~(175)Lu、~(89)Y核素的(n,2n)反应截面.文章还分析了实验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0.
刘建业  左维  李希国  邢永忠 《物理学报》2007,56(3):1339-1346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QMD)对中子晕核,8He和10He引起核反应中重要的同位旋效应和松散的中子晕结构影响的平均特征进行了研究.因为IQMD中的互作用势和介质中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灵敏地依赖于碰撞系统的密度分布.而扩展的中子晕密度分布包含了中子晕核的同位旋效应和松散的中子晕结构的平均特征,从而将这些信息通过动力学碰撞带入到反应机理中. 为了清楚地鉴别中子晕核带入反应机理重要的同位旋效应和松散中子晕结构的影响,通过比较中子晕核和相等质量稳定弹核在相同入射道条件下,所得物理观测量之间的差别加以确定.计算结果确实发现具有初始晕核信息的中子扩展密度分布将重要的同位旋效应和松散中子晕结构带入到各种物理观测量中.例如与相等质量稳定相比,中子晕核的晕特征引起了原子核阻止的降低;并明显地增加了核子发射中子-质子比和同位旋分馏比. 关键词: 中子晕核 原子核阻止 核子发射中子-质子比 同位旋分馏比  相似文献   

11.
孟杰  龙文辉 《中国物理 C》2000,24(Z1):59-64
回顾了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对奇特核结构的描述.包括对11Li晕核的微观描述,并发现了其形成机制是由于Cooper对从1p1/2轨道被散射到2s1/2轨道;预言了滴线核的新现象——由6个中子组成的巨晕,给出了形成晕现象的条件为弱束缚与低离心位垒;解释了实际核中的赝自旋对称性;自旋轨道分裂与势能位垒弥散的关系;经典禁区内粒子对晕的影响;超重元素的结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祁建敏  周林  蒋世伦  张建华 《物理学报》2013,62(24):245203-245203
为多种复杂环境下的稳态和脉冲DT聚变中子能谱测量建立了一种灵敏度优化反冲质子磁谱仪. 使用成像板和同位素α源测量了谱仪的反冲质子能量-位置投影关系. 利用稳态加速器中子源平台、通过单粒子计数方法结合三维带电粒子输运程序模拟,研究了谱仪脉冲中子灵敏度能量响应. 通过高探测效率参数设置使谱仪对DT中子的探测效率达到2×10-5 cm2水平,从而在较弱中子源上获得了较高统计精度实验数据. 程序模拟结果与谱仪α粒子刻度和DT中子标定实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一致性,可由此发展精细解谱技术,以提高脉冲中子能谱测量的灵敏度和能量分辨. 关键词: 聚变中子能谱 磁反冲质子 脉冲中子灵敏度 粒子输运  相似文献   

13.
王勋  张凤祁  陈伟  郭晓强  丁李利  罗尹虹 《物理学报》2019,68(5):52901-052901
由于缺少可用的散裂中子源,多年来我国在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方面主要依靠模拟仿真和单能中子试验的方式开展研究.随着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通过国家验收,基于CSNS开展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研究成为可能.本文利用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开展多款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器件的中子单粒子效应试验,并与早期开展的高原大气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CSNS在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相同器件在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测得的单粒子翻转截面小于大气试验的结果,且不同器件的翻转截面与特征尺寸没有明显的单调关系.分析得到前者由于CSNS反角白光中子谱偏软;后者由于特征尺寸降低导致的临界电荷变小和灵敏体积变小对截面的贡献是竞争关系.针对截面偏小的问题,根据能谱差异分析了中子能量阈值对器件翻转截面的影响,发现能量阈值取12MeV进行计算时,器件在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和高原大气中子环境中能够得到较一致的截面.研究结果表明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能够用于加速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试验.考虑到CSNS的运行功率正在逐步提高,且多条规划中的白光中子束线与大气中子能谱更为接近,预期未来CSNS将能更好地应用于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将丰中子素11Li视为两个价中子和9Li核芯组成的三体系统,采用吸引指数势作为粒子间的两体相互作用,在简谐振子形式下完成了该系统的变分计算.利用形状密度研究了其基态的结构,并给出了关于中子晕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5.
采用Boltzmann-Langevin方程研究了能量为35MeV/u的14Be, 8He,6He,11Li,17B,11Be,19C与12C靶的反应,计算了产生中子集团的截面, 发现14,Be与12C靶反应产生4n的截面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通过这几个入射核与12C靶形成中子集团截面的对比, 发现核的晕中子越多产生中子集团的截面越大, 晕中子数相同时, 质量数越大产生中子集团的截面越大.中子集团可能主要来自晕核子.  相似文献   

16.
崔常喜  左维 《物理学报》2007,56(9):5185-5190
利用Brueckner-Hartree-Fock(BHF)和BCS理论方法,计算了纯中子物质中处于3PF2态的中子对关联能隙,特别是研究并讨论了微观三体核力对3PF2态中子超流性强弱的影响. 结果表明:三体核力显著地增强了中子物质中3PF2态中子超流性;当采用BHF单粒子能谱时,三体核力导致相应的对关联能隙峰值由0.22MeV增大到0.50MeV. 关键词: 中子物质 3PF2超流性')" href="#">3PF2超流性 三体核力 BCS理论  相似文献   

17.
随机静态存储器低能中子单粒子翻转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中子单粒子翻转可视化分析方法,对不同特征尺寸(0.13~1.50 μm)CMOS工艺商用随机静态存储器(SRAM)器件开展了反应堆中子单粒子翻转效应的实验研究,获得了SRAM器件的裂变谱中子单粒子翻转截面随特征尺寸变化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SRAM器件的特征尺寸越小,其对低能中子导致的单粒子翻转的敏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转移反应^11B(d,p)^12 B和^12C(d,p)^13C 抽取^12B→^11B n和^13C←^12C n重叠函数的核渐归一化常数,计算了^12B和^13C核中子密度分布的均方根半径及其在核外的几率。实验结果表明,^12B的第二(J^π=2^-),第三(J^π=1^-)激发态和^13C的第一(J^π=1/2^ )激发态为中子晕态,而^13C的第三(J^ π=5/2^ )激发态是中子皮态。考察了库仑势和角动量对晕形成的阻碍效应.提出了均方根半径对于有效核子分离的统一的标度定律。  相似文献   

19.
张志友 《物理》1989,18(1):51-55
中子小角散射是通过分析长波长中子(0.2—2 nm左右)在小角度内的散射强度来研究大小在几十到几千埃范围内的物质结构的一种专门的测量技术. 现在我们考虑波长为 0.1—1nm的一束中子,通过准直,使其发散度尽可能在 10-2ad以下.当这样的中子束照射在一样品上时,穿透样品的中子束强度衰减,同时在透射束的周围(大约为5°以下的角度范围内),出现了强度连续变化的散射中子,并没有产生通常的中子衍射图案,这种现象称为中子小角散射.它能给出比中子波长大几十、几百乃至上千倍大的尺度上的有关物质结构的信息. 散射样品中散射密度的不均匀,会产生中子…  相似文献   

20.
临近空间大气中子环境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气模型、宇宙线模型和地磁截止刚度模型为基础,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在国内首次建立了临近空间大气中子环境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分别研究了银河宇宙线、太阳宇宙线诱发的大气中子环境分布规律以及地磁场屏蔽作用对大气中子环境的影响.通过与国外相关模型对比,证明本仿真模型是准确、可靠的,对太阳质子事件的详细分析,弥补了国外已有模型中的不足.该模型可用于临近空间大气中子诱发的元器件单粒子效应评估,以及航空机组人员飞行期间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分析. 关键词: 临近空间 大气中子 单粒子效应 蒙特卡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