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担载Ru3(CO)12-Fe2(CO)5混合簇的脱羰基作用和表面加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担载于ZrO2上的Ru3(CO)12-Fe2(CO)9混合簇的红外光谱表明,Ru3(CO)12以Ru-(CO)2O2表面络合物存在。混合簇在真空中随温度升高而发生脱羰基作用,500℃左右羰基完全脱掉;以Al2O3为载体者其羰基不易脱除,升高温度出现多种羰基带。混合簇中的Fe2-(CO)9极易脱羰基。  相似文献   

2.
担载于ZrO2上的Ru3(CO)12-Fe(CO)9混合簇的红外光谱表明,Ru3(CO)12以Ru(CO)2O2表面络合物存在.混合族在真空中随温度升高而发生脱羰基作用,500℃左右羰基完全脱掉;以Al2O3为载体者其羰基不易脱除,升高温度出现多种羰基带.混合簇中的Fe2-(CO)9极易脱羰基.担载混合簇在Ar气中进行TPDE时,低温时以脱羰基为主,高于150℃时发生表面歧化反应而生成CO2;在H2气中,低温时仍以脱羰基为主,高于150℃时发生表面加氢反应而生成CH4.混合簇的脱羰基和表面反应能力与Ru/Fe比及载体有关.担载混合簇在CO加氢反应中以Ru(CO)2O2和分散Fe存在,还出现-CHx多种表面物种.  相似文献   

3.
氧原子转移试剂(OTR)Me3NO.2H2O和PhIO可明显地促进异核金属羰基簇合物SRuCo2(CO)9和SeRuCo2(CO)9对1-己烯的配位催化氢化和异构化反应,催化剂和四面体簇核骨架在催化过程中保持不变,其反应是一种缔合机理,通过OTR的作用经缔合和解离1分子配位羰基,形成配位不饱和簇核骨架,从而促进对其烯烃的催化氢化和异构化反应,在甲醇溶液中,SRuCo2(CO)9催化1-己烯氢化最佳  相似文献   

4.
簇合物SFeCo_2(CO)_9的合成方法研究赵转云,武和平,殷元骐(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SFeCo_2(CO)_9是一四面体构型的潜手性簇合物,由此为前体,合成簇合物SFeCoM(CO)_x(M=Cr,Mo,W,Rh,Ru...  相似文献   

5.
利用XeCl准分子激光烧蚀多种硅氧多孔结构材料,在负离子通道测得丰富的「(SiO2)nX」^-负离子团簇,并讨论了多孔网结构和表面活性基团的分布对激光能量的吸收,传输及团簇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担载于Al_2O_3和ZrO_2上的三种金属羰基络合物在He气中进行程序升温分解(TPDE)时,其羰基发生表面歧化反应生成CO_2能力的次序为NaRuCo_3(CO)_(12)>>Ru_3(CO)_(12)>>C_3H_7CCo_3(CO)_9。吸附于担载Ru_3和Co_3上的CO在He气中进行程序升温脱附(TPD)时发生表面歧化反应生成CO_2。在H_2气中,吸附于担载Ru_3上的CO力H_2生成CH_4,吸附于担载Co_3上的CO却生成Co_2,在担载RuCo_3上的CO几乎完全力H_2生成CH_4。以ZrO_2为载体的Ru_3、Co_3和RuCo_3催化剂上的CO吸附和反应能力均大于以Al_2O_3为载体者。吸附于以ZrO_2为载体的RuCo_3催化剂上的CO在TPD和IR谱上并不显示CO物种的存在,分析了C_(ads)和O_(ads)物种存在的原因。根据实验结果还讨论了金属、载体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和表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OEP(八乙基卟啉阴离子)和TPP(四苯基卟啉阴离子)合钌(Ⅱ)和锇(Ⅱ)的二氧加合物由matrix分离技术得到(T=20-43K,P=10-5-10-6torr).为了确定v(O2)带的归属应用了同位素取代法16O2/18O2.IR谱说明对于钌的两种加合物(指OEP和TPP)都有两种异构体,其V(16O2)频率为:Ru(OEP)O2,1141和1103cm-1;Ru(TPP)O2,1167和1114cm-1.Os(TPP)O2只生成一种异构体,v(16O2)=1090cm-1,异构体v(16O2):[Ru(OEP)O2],1141cm-1,[Ru(TPP)O2],1167cm-1,这些加合物约在100K时分解,它们的结构指定为endon,而异构体[Ru(OEP)O2],1103cm-1,[Ru(TPP)O2],1114cm-1和[Os(TPP)O2],1090cm-1,在240—270K分解,它们的结构指定为桥联二聚体.在加合物中,将OEP换成TPP引起的钌加合物v(O2)频率的改变比铁和钴加合物更大.v(O2)相对强度的变化顺序为:Fe(Ⅱ)→Ru(Ⅱ)→Os(Ⅱ).  相似文献   

8.
高景星  万惠霖 《分子催化》1995,9(2):125-131
Ru(OAc)2(Ph3P)2和1或2摩尔的双-(二苯基膦)乙烷(dppe)在回流的甲苯中反应,分别生成双膦配位的Ru(OAc)2(Ph3P)(dppe)和Ru(OAc)2(dppe)2。并进行了元素分析、IR、NMR等谱学表征。在温度-50至40℃的范围内,测定了Ru(OAc)2(Ph3P)(dppe)的^31P{^1H}NMR谱,讨论了配合物中膦配体的配位状态。在反应温度30至90℃、氢压1.  相似文献   

9.
在NaX分子筛超笼中通过RuⅢ(NH3)6同CO+H2反应合成了[Ru6(CO)18]2-原子簇阴离子.原子簇阴离子上的羰基配体在氢气存在时具有一定的13CO同位素交换活性.EXAFS的数据表明,80─90%的钌原子在NaX分子筛中以[Ru6(CO)18]2-的方式存在.分子筛笼中的原子簇阴离子在氧化气氛下解离成单核钌羰基物种Ru1(CO)2,两者的结构在氧化(O2)及还原(CO+H2)条件下可以进行可逆转化.  相似文献   

10.
担载于Al2O3和ZrO2上的三种金属羰基络合物在He气中进行程序升温分解(TPDE)时,其羰基发生表面岐化反应生成CO2能力的次序为NaRuCo3(CO)12>>Ru3(CO)12>>CCo3(CO)9。吸附于担载Ru3和Co3上的CO在He气中进行程序升温脱附(TPD)时发生表面岐化反应生成CO2。在H2气中,吸附于担载Ru3上的CO加H2生成CH4,吸附于担载Co3上的CO却生成CO2,在担  相似文献   

11.
多齿双亚胺双膦配位的钌络合物的制备和氢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摩尔的Ru(OAc)2(Ph3P)2和N,N'-双-[邻-(二苯基膦)苯亚甲基]乙二胺(简称P2N2)在回流的二氯甲烷或甲苯中反应,分别生成两个新型四齿胺膦配位的钌络合物Ru(OAc)2P2N2.2H2O和反应式-RuCl2P2N2.2H2O.对两个络合物进行了元素,IR和NMR表征。在氢压1.0至8.0MPa和反应温度30至150℃的范围内,研究了它们催化α,β-不饱和酸的氢化性能。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2.
利用SHIP-IN-BOTTLE技术在NaY分子筛中合成Ru_8(CO)_(12)原子簇肖丰收,徐如人,何亚男,丁红,张艳秋(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关键词原子簇,Ru_3(CO)_12,NaY分子筛,钌,羰基在多相催化研究中,金属羰基簇合物...  相似文献   

13.
OEP(八乙基卟啉阴离子)和TPP(四苯基卟啉阴离子)合钌(Ⅱ)和锇(Ⅱ)的二氧加合物由matrix分离技术得到(T=20-43K,P=10^-5-10^-6torr)。为了确定ν(O2)带的归属应用于同位素取代法^16O2/^18O2。IR谱说明对于钌的两种加合物(指OEP和TPP)都有两种异构体,其ν(^16O2)频率为:Ru(OEP)O2,1141和1103cm^-1;Ru(TPP)O2,1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合成了Keggin结构的[GeW11O39(Ru·OH2)]^5-和[BW11O39(Ru·OH2)]^6-杂多阴离子的四丁基铵盐。通过紫上-可见、红外光谱、核太共振、顺磁共振和循环伏安法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u(Ⅲ)处于一个八面体弱场中,Ru(Ⅲ)的顺磁性和核四级矩对^183W的化学位移和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其电化学还原与W(Ⅳ→Ⅴ)相关。Ru(Ⅲ)填充了缺位杂多阴离子的空位,但仍  相似文献   

15.
Ru(OAc)_2(Ph_3P)_2和1或2摩尔的双-(二苯基膦)乙烷(dppe)在回流的甲苯中反应,分别生成双膦配位的Ru(OAc)_2(Ph_3P)(dppe)和Ru(OAc)_2(dppe)_2。并进行了元素分析、IR、NMR等谱学表征。在温度-50至40℃的范围内,测定了Ru(OAc)_2(Ph_3P)(dppe)的 ̄(31)P{ ̄1H}NMR谱,讨论了配合物中膦配体的配位状态。在反应温度30至90℃、氢压1.0至5.0MPa的条件下,考察了两个配合物均相催化丙烯酸和苯乙烯的氢化性能。结果表明,题示的两个配合物是催化丙烯酸和苯乙烯氢化的有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用表面张力及电动势法研究了C10H21N(CH3)3Br,C12H25N(CH3)3Br和C3F7CH2OH混合水溶液的表面与胶团性质。结果表明,对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3F7CH2OH的加入一方面增加表面活性,另一方面降低胶团反离子结合度。后者不同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3F7CH2OH混合体系,可归因于C3F7CH2OH略有酸性,因而具备一些类似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铜氧团簇负离子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Smalley等利用激光蒸发/超声分子束载带(ix/un)法产生c。。问起,这种方法逐渐成为形成高质量气相团簇的常用实验手段,其中分子束载带的主要作用是缓冲气体通过提供三体碰撞稳定动力学激发的团簇并促进高质量团簇的形成.但0’Keef6门和Cre。Sy同的实验发现无需利用缓冲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等电子金属碎片交换法,由μ3-CPhCo3(CO)9(1)与NaM(CO)3Cp’(M=Mo,W;CP’=CH3C5H4)反应根到μ3-CPhCo2M(CO)8CP’(2a,b),μ3—CPhCoMo2(CO)7Cp'2(4),再由2a与Na2[Fe(CO)4]反应得到手征性簇合物μ3-CPhFeCoMo(CO)2CP'H(3),对合成的簇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NMR.MS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Cd(Ⅱ)和TritonX-100存在下,meso-四(4-乙酰氧基苯)卟啉[T(4-AOP)P]与钌(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9.7~10.3介质中,Ru(Ⅲ)与T(4-AOP)P形成了灵敏度很高的稳定络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04×105L·mol-1·cm-1。钌浓度在0~1.2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络合物的摩尔比为Ru(Ⅲ)∶T(4-AOP)P=1∶1。在掩蔽剂存在下,方法有一定的选择性,应用于合成试样中钌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5-(3-溴丙酰)胺-1,10-邻菲咯啉,phen-NHCOCH2CH2Br(a),和一种新型电化学发光(ECL)传感器活性材料Ru(phen)2[phen-NHCOCH2CH2Br](PF4)2(b),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确证了其组成和结构。同时,还研究了化合物b的荧光光谱和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