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彭裕聪  邓文礼 《无机化学学报》2009,25(10):1829-1834
以锐钛矿TiO2为起始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钛酸盐纳米棒,对合成不同长度和宽度的钛酸盐纳米棒的影响和控制条件进行了研究。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纳米棒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温度和处理时间能对纳米棒的形貌和结构进行有效的控制,得到理想的钛酸盐的结构。在更高的温度下(200 ℃),钛酸盐纳米管将更快的转化为纳米棒,而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形貌结构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96 h处理时间后纳米棒束的宽度为50 nm到1 μm,长度可以达到几十微米。对后处理中酸洗对产物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影响也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在酸洗之前钛酸盐纳米棒结构就已经形成,但是酸洗能使产物的晶体结构产生变化,同时使纳米棒的表面形貌更加光滑规整。最后对比研究原料和产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现纳米管/棒在250至350 nm处有宽带隙吸收。  相似文献   

2.
采用简单的葡萄糖辅助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碲化铅纳米棒。 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能谱仪(EDS)等技术手段进行材料结构和形貌表征。 结果表明,产物是纯的立方相PbTe,纳米棒的直径约为50 nm,长500 nm左右。 研究了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及碲化铅纳米棒的形成机制。 产物的形貌受葡萄糖的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的控制,分析了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两种一维纳米结构钒氧化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水热条件下,分别利用十六胺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合成了两种一维纳米结构的钒氧化物:纳米管和纳米棒,采用XRD、TEM、HRTEM、FT-IR、TG/DTA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纳米管的长度主要分布在1~10 μm,外径50~100 nm,内径10~30 nm;纳米棒长1~2 μm,径向尺寸50~200 nm。  相似文献   

4.
杨传钰  郭敏  张艳君  王新东  张梅  王习东 《化学学报》2007,65(15):1427-1431
采用恒电位电沉积方法, 在未经修饰的ITO导电玻璃基底上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制备出不同形貌的纳米ZnO结构, 而在经过ZnO纳米粒子膜修饰后的ITO导电玻璃基底上, 制备出透明、高取向、粒径小于30 nm的ZnO纳米棒阵列.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透射光谱对制备出的ZnO纳米棒阵列的结构、形貌和透明性进行了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ZnO纳米棒阵列的平均直径为21 nm, 粒径分布窄, 约18~25 nm, 择优生长取向为[001]方向, 垂直于基底生长. 当入射光波长大于400 nm时, ZnO纳米棒阵列的透光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5.
Se和Se@C纳米棒的选择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旭春  汪玲  杨娥  马荣  方震 《无机化学学报》2008,24(9):1500-1503
通过调节葡萄糖浓度,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辅助水热法选择合成了Se和Se@C纳米棒,并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Se纳米棒直径200~300 nm,长达数微米;Se@C纳米棒长达数微米,内核直径200~00 nm,壳厚约30 nm。初步探讨了Se和Se@C纳米棒的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仲丁醇铝和硼酸为原料, 葡萄糖作模板剂, 在水介质中120 ℃形成淡黄色干凝胶, 再于750 ℃焙烧得到尺寸均一的硼酸铝纳米棒. 通过改变仲丁醇铝/硼酸的摩尔比实现了对产物形貌及长径比的控制合成.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产物为Al4B2O9纳米棒, 直径为15-45 nm, 长度为100-300 nm. 根据表征结果对葡萄糖参与的硼酸铝纳米棒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葡萄糖与硼酸反应产生网状结构的配合物, 同时释放质子, 促使铝源均匀地分散在网格间, 为硼酸铝的生成提供一有利的反应空间. 纳米棒的生长为自催化生长过程, 在750 ℃热处理时沿着(100)面方向生长.  相似文献   

7.
微波固相合成氧化锌纳米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劲松  曹洁明  李子全  柯行飞 《化学学报》2007,65(15):1476-1480
通过前驱体的微波固相热分解法快速合成了氧化锌纳米棒, 其直径在60~385 nm之间, 长可达数微米. 前驱体则通过一步室温固相反应制备. 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DX)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同时, 对氧化锌纳米棒的光致发光(PL)性能作了测试, 结果表明在355 nm处有一个明显的近带隙发射峰. 另外, 对比实验表明, 微波辐射在氧化锌纳米棒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步水热法在无模板情况下合成了单一形貌和尺寸均匀的磷酸镧纳米棒,产物分散性好.这种合成方法操作简单、能耗低、合成条件可控,并且重复性很好、可大面积合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磷酸镧的形貌、结构以及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磷酸镧为单斜相独居石结构;纳米棒直径为15 nm,长度约为几百纳米,具有相当高的纵横比,有望在性能方面得到优化;磷酸镧纳米棒为单晶.对影响磷酸镧纳米棒形成的反应条件如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进行了研究,并详细研究了其生长过程.提出了磷酸镧纳米棒的可能生长机制是基于纳米颗粒的定向粘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热合成CdS纳米晶体的形貌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水热合成CdS纳米晶体形貌的化学控制,选择不同的络合试剂为模板,研究其对水热合成CdS纳米晶体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若以络合试剂乙二胺、甲胺为模板时,产品CdS晶体的形貌分别为(20~30) nm×(200~600) nm和(40~50) nm×(200~600) nm尺寸的纳米棒;而以络合试剂吡啶、 氨为模板时,产品CdS晶体的形貌分别为平均尺寸约30 nm和20 nm的纳米颗粒.用XRD、TEM、XPS、PL和Raman光谱等技术对所得CdS纳米棒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水热合成CdS纳米晶体形貌的模板控制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水热合成CdS纳米棒的络合物结构诱导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0.
纳米CuO:不同形貌的制备及对高氯酸铵热分解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法和微波水热法,制备了棒状、球状、梭形和杨桃状纳米CuO粉体。以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手段对各种产物进行了表征。用热分析法考察了不同形貌的纳米CuO对高氯酸铵(AP)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四种形貌的纳米CuO均可强烈催化AP的热分解,而棒状和球状纳米CuO的催化活性更高。与纯高氯酸铵相比,加入棒状纳米CuO后AP的高温分解温度降低了124.4 ℃,加入球形纳米CuO催化剂后高温分解温度降低了122 ℃,且低温分解峰消失。  相似文献   

11.
以NH4HCO3为造孔剂通过一步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介孔型单晶NiAl2O4纳米棒, 并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NiAl2O4形貌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NH4HCO3加入量对产物形貌具有关键作用.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NiAl2O4纳米棒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 并用氮气吸附-脱附法对其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进行了研究. 以介孔型NiAl2O4纳米棒为催化剂,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甲苯进行催化实验, 结果表明当水炭摩尔比为1.0、反应温度为700 ℃时, 400 min反应时间内甲苯平均转化率高达86.5%, 并具有较好的反应稳定性. 比较了直接沉淀法制备的纳米颗粒作为催化剂在甲苯氢化催化裂解中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棒状NiAl2O4催化剂比不用水热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活性要好. 初步探讨了介孔型NiAl2O4纳米棒的可能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低温固相合成NiO纳米颗粒前驱体,并通过在650~900 ℃下, NaCl熔盐介质中对前驱体进行焙烧,制备得到NiO纳米棒。采用XRD、SEM、TEM测试技术对NiO前驱体、NiO纳米棒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为直径约25 nm球形颗粒,随着焙烧温度升高,逐渐生成直径为300 nm,长度约十几微米的纳米棒。反应过程中熔盐介质是纳米颗粒前驱体生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NH_4NO_3共熔法合成La-Ce-Cu系列样品,并通过XRD分析了样品的相组成。XRF证明了系列样品组成均为氧缺陷型化合物.用TEM研究了样品的表面结构,发现随着SO_2中毒的加深,Cu向表面偏析与S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导致了原晶体结构的变形,同时证明纯CeO_2不发生S中毒.XPS研究表明:样品La_(.029)Ce_(0.57)Cu_(0.14)O_x中毒后Cu从La_2CuO_4中分解出来并与S结合生成CuSO_4;相应的CeO_2参与了中毒反应,生成Ce_2O_3,整个中毒反应如下:La_2CuO_4+2CeO_2+SO_2=CuSO_4+La_2O_3+Ce_2O_3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国对环境保护日益关注,为了减少甚至消除汽车、小型发电站等带来的污染,供给质子膜燃料电池(PEMFC)的现场制氢技术的研究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5.
α-Fe_2O_3空心球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对苯酚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氰化钾、磷酸二氢铵等为反应物,采用水热法合成了α-Fe2O3空心球,并用XRD,TEM,FESEM(场发射扫描电镜)、UV-Vis和低温氮吸附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α-Fe2O3空心球直径在200~560nm之间,其BET比表面积为80m2·g-1,平均孔径为8.5nm。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物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对α-Fe2O3空心球形貌和大小的影响,提出了其可能的形成机理。研究了室温下α-Fe2O3空心球吸附苯酚的性能,吸附达平衡时,其吸附苯酚的量达97mg·g-1。  相似文献   

16.
离子液体中ZnO纳米棒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离子液体中ZnO纳米棒的制备与表征;离子液体;ZnO纳米棒;热分解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声波的方法在离子液(1-丁基-3-甲基氯代咪唑盐离子液,[BMIM]Cl)中合成了直径分布在80~150 nm的MoO3纳米棒.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所合成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此外,考察了反应时间、加入[BMIM]Cl的量以及其它咪唑基离子液对产物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最后对在不同温度煅烧下所得的α-MoO的甲烷催化燃烧活性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水热微乳法合成La(OH)3纳米棒的形貌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91年Iijima发现碳纳米管以来,一维纳米材料如纳米管、纳米线、纳米棒和纳米纤维等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光、电、磁等性质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一凝胶法、催化剂辅助法、固相化学反应法、模板法、溶剂热法、微乳法和水热,微乳法等,其中水热,微乳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制备一维纳米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n the preparation of momordica-like CuO nanostructures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using freshly extracted egg white protein (ovalbumin) in an aqueous medium. These momordica-like CuO nano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s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XRD patterns showed that these nanostructures had a polycrystalline nature with a monoclinic structure. FE-SEM images indicated that the momordica-like CuO nanostructures obtained at 180°C for 15 h were composed of CuO nanorods with a length of less than 100 nm and a width ranging from 30 nm to 50 nm. Finally, a possible growth mechanism for the momordica-like CuO nanostructures is propos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Porous hematite (α-Fe2O3) nanorods with the diameter of 20-40 nm and the length of 80-300 nm were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surfactant-assisted method in the presence of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The α-Fe2O3 nanorods possess a mesostructure with a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n the range of 5-12 nm and high surface area,exhibiting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for CO oxidation.CuO nanocrystals were loaded on the surface of porous α-Fe2O3 nanorods by a deposition-precipitation method,and the catalysts exhibited superior activity for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O,as compared with commercial α-Fe2O3 powders supported CuO catalyst.The 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 was attributed to the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uO nanocrystals and the support of porous α-Fe2O3 nanor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