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周志国 《中学生数学》2011,(11):F0003-F0003
文[1]对辽宁省两道高考题进行探究,点明了考卷所给的参考答案技巧性强。很难想到,而且构造的有偏差,就很难凑成我们想要的结果,并尝试通过转化,将两点连线的斜率转化成切线的斜率,给小简洁捷做法。笔者认为,这种解法存在瑕疵.为行文方便,题目摘抄如下:  相似文献   

2.
邓持海 《数学通讯》2003,(22):12-13
直线的斜率是中学数学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是直线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且充分挖掘其内涵 ,数形结合 ,可以巧妙地解决其他一些数学问题 .1 直线斜率的主要相关知识1 )定义 :直线的倾斜角不是 90°时 ,倾斜角的正切值为直线的斜率 .即α≠ 90°时 ,k =tanα .2 )直线上两点 (x1,y1) ,(x2 ,y2 ) (x1≠x2 )的斜率公式 :k =y2 - y1x2 -x1.3)利用求导数的方法可求曲线上某点处切线的斜率 .2 直线的斜率在解题中的应用直线的斜率除了在写直线的方程、讨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外 ,还有下列应用 :1 )在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互求中的…  相似文献   

3.
张泽廷 《数学通讯》2006,(11):27-30
本单元的重点: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内容的理解与学习目标的制定(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平面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体现了代数法在刻画平面曲线中的应用,反映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是高中解析几何的起始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涉及到一个概念和一个公式.一个概念是直线的斜率,它是从"数"的角度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一个公式是直线的斜率公式,它显示了直线上点的坐标和直线斜率之间的关系.任意给出直线上不同两点的坐标,直线就被唯一确定,则它的斜率也就确定了,这说明两点坐标  相似文献   

5.
陈金跃 《数学通讯》2005,(22):13-14
斜率是研究直线问题的重要工具,它贯穿于整个直线与方程的始终.根据直线斜率的定义可知,当倾斜角θ≠90°时,斜率k=tanθ;当倾斜角θ=90°时,斜率k不存在.这说明直线一定有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很多利用直线斜率解决的问题,都要分斜率存在与不存在两种情况讨论.如果你轻视斜率不存在这种特殊情况,往往会导致错误;如果你避免设斜率而求解,有时又可能会出现妙解.1错在斜率进行时具体地说,下面几种情况下,极易发生错解:设含有斜率的方程形式时,用含有斜率的平行条件时,用含有斜率的垂直条件时,用含有斜率的夹角公式时,等等.1.1设含有斜率的方…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情况分析 1.教材基本内容及作用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课内容,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作为拉开高中解析几何序幕的起始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涉及了两个概念、一个公式及一个关系.两个概念中,倾斜角是从“形”的角度直观形象地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而斜率则是从“数”的角度反应直线的倾斜程度;一个公式是指直线的斜率公式;一个关系是能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徐祖德 《数学通讯》2010,(11):83-84
题目(2009年高考辽宁数学文科卷第22题)已知椭圆C过点A(1,2^-3),两个焦点为(-1,0)(1,0). (1)求椭圆C的方程; (2)E,F是椭圆C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AE的斜率与A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相似文献   

8.
圆锥曲线的许多性质不仅优美而且和谐.文[1]得到了圆锥曲线中关于动弦的性质1.性质1过圆锥曲线上一定点P任作两条动弦PA、PB,当这两弦的斜率之积、斜率之和或者倾斜角之和三者中有一个为定值时,动弦AB所在直线过定点或有定向.  相似文献   

9.
题目 (2009年辽宁文22)已知,椭圆C经过点A(1,(3)/(2)),两个焦点为(-1,0),(1,0). (1)求椭圆C的方程; (2)E,F是椭圆C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AE的斜率与A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相似文献   

10.
熊欣  徐章韬 《数学通讯》2012,(14):41-42
高中新课标教材在选修2-2中增加了导数与斜率的联系这一新的内容,笔者阅读文[1]时,发现有些函数的证明方法显得复杂了,完全可以利用斜率和导数的有关知识来得到简单的证明.我们来看文章中给出的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11.
池新回 《数学通讯》2012,(10):49-51
我们知道经过两点P1(x1,y1),P2(x2,y2)(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k=(y2-y1)/(x2-x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这一公式提出了"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的教学要求,所以直线的斜率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2.
冉光华 《数学通报》2007,46(11):40-41
定理1 如果两条相交直线l1,l2的斜率分别为k1,k2,那么: (1)l1,l2的对称轴的斜率为±1的充要条件是k1k2=1; (2)l1,l2的对称轴的斜率为k(≠±1)的充要条件是证明设a1,a2分别为相交直线l1,l2的倾斜角.先证条件(1),(2)的必要性.再证条件(1),(2)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13.
在解决椭圆和双曲线同一交点处切线斜率的有关问题时,课本与有关参考资料中,往往是先求出这两条曲线交点的坐标,然后再给出同一交点处这两条曲线的切线方程,由此得出每条切线的斜率来进行处理。然而许多问题就其本身来说,仅仅需要知道这两条曲线在同一交点处两条切线斜率的积就可迎刃而解,并不苛求每条切线的斜率,当然更无须求出每个交点的坐标。因此,能否较为简捷地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圆满地解决这两条曲线在同一交点处两条切线斜率的积。为此,笔者给出下面一个命题的证明  相似文献   

14.
《数学通报》2011年第6期刊登的《从割线斜率到切线斜率的不等价转化及其逻辑解读》(以下称文1)一文分析了以下一道题目的解法:题目 已知函数f(x)=-x3+ ax2+ b(a,b∈R),若函数y=f(x)的图象上任意不同的两点连线的斜率都小于2,求a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5.
齐次化联立是处理圆锥曲线中与斜率之和或斜率之积有关的问题的常用方法,本文中对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一模数学第21题第(2)问的答案追本溯源,并优化其解法,对齐次化联立研究内准圆的相关性质及其应用题型进行拓展研究,即轨迹方程上的两点与坐标原点连线斜率之和或斜率之积为定值.  相似文献   

16.
三点共线是几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平面几何里,可以利用梅涅劳斯定理证明;在解析几何里,可以利用任意两点的斜率相等(斜率存在)证明;在立体几何里,可以利用公理2(若两平面有一个公共点相交,则他们有且仅有一条通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加以证明,足见三点共线问题在几何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必修(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86-91页中,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一节是这样安排的:(1)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这些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进而引进倾斜角的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2)从坡度(升高量与前进量的比)与倾斜角α正切的关系来定义直线的斜率: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进而引入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y2-y1)/(x2-x1);(3)最后是2个例题,一个求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幷判断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一个画出过原点,斜率分别为1,-1,2,及-3的直线.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给学生答疑时遇到了这样一道填空题: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作一条斜率大于0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若在准线上存在点P,使△PAB是等边三角形,则直线l的斜率等于______.虽然这只是一道填空题,却别有趣味.经深入研究之后,笔者发现了一个有关抛物线的性质,并将其推广到了一般的圆锥曲线  相似文献   

19.
解析几何中两点连线的斜率公式为:k=y2-y1/x2-x1,而在代数中许多问题也往往具有类似的形式,本文例举此类"斜率"型题的数形结合解法。 1.求函数最值 [例1] 求函数y=1+sinx/2+cosx的最值. 分析 y=1-(-xinx)/2-(-cosx)可看作单位圆上的动点M(-cosx,-sinx)与定点P(2,1)连线斜率(如图1),显  相似文献   

20.
魏欣  邓春梅 《数学通讯》2014,(10):42-43
性质一 对于圆锥曲线mx^2+ny^2=1(mn≠O)的内接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两条对角线所在的三对直线中,只要其中有一对直线的斜率之和为0,则另两对直线中的每一对直线的斜率之和也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