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Boltzmann-Langevin方程研究了40Ca+58Fe和40Ca+58Ni两个反应系统在53,100,150和200MeV/u入射能量下对心碰撞的径向膨胀流.发现对于丰中子系统40Ca+58Fe的径向膨胀流系统性地小于稳定系统40Ca+58Ni的径向膨胀流.在假定轰击能量与反应体系的压缩密度呈抛物线关系时,能够解释入射能量和径向膨胀流之间呈现的直线关系.提取了出现径向膨胀流的轰击能量阈值,发现对丰中子系统40Ca+58Fe得到的能量阈值小于稳定系统40Ca+58Ni所得到的能量阈值.  相似文献   

2.
翁瑶  胡海明  王骏 《中国物理 C》2007,31(5):419-422
基于BABAR实验组对e+e→π+ππ+π的反应截面的测量结果, 用VMD模型给出的理论截面拟合实验数据, 首次从单一反应道得到π+ππ+π末态形状因子的所有参数值.  相似文献   

3.
在30MeV/u 40Ar+112,124Sn反应中用平行板雪崩计数器实现了前冲余核的测量.在不同的线性动量转移下用运动源模型拟合了后角的3He,α和6He能谱,发现3He的能谱斜率温度在124Sn系统中高于112Sn系统,而6He的温度在112Sn系统中更高,α粒子在两个系统中没有明显差别.用热核粒子蒸发过程衰变道的选择性对这种同位旋相关性进行了解释.GEMINI的计算不能重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能量为170MeV左右的36Ar重离子束轰击96Ru和106Cd浓缩同位素靶,分别生成缺中子同位素130Nd和140Tb.借助氦喷嘴带传输系统,用X–γ和γ–γ符合方法,分离鉴别了这两种核素,并进一步测定了它们的衰变性质.得到130Nd的半衰期为(13±3)s,首次建议了它的EC/β+衰变纲图,推测了其子核130Pr的基态和低位能级的自旋宇称.修订了140Tb的原有极简单的EC/β+衰变纲图并指认140Tb的基态自旋宇称为7+.  相似文献   

5.
171MeV36Ar束轰击96Ru靶由熔合蒸发反应生成了130Pm和128Pr核.由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将反应产物送到低本底区.基于X-γ-t,γ-γ-t符合测量,首次建立了130Pm的(EC+β+)衰变纲图.重新研究了128Pr核的衰变,订正和补充了γ射线,建立了新的(EC+β+)衰变纲图.  相似文献   

6.
用在束γ谱实验技术,对68Ge、65Ga与67Ga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所用核反应为46Ti(25Mg,xpxn),束流能量为68MeV.在68Ge中,观测到新的8+以上的多带结构、带间的交叉跃迁及一个新的可能具有大形变的带.新的微观模型(EXCITED FED VAMPIR)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得到满意的符合.在65Ga与67Ga中,给出了这两种核的新的能级图,观测到集体性很强的带结构.  相似文献   

7.
铅区核的结构(Ⅱ)208)Tl、208Pb和206—208)Hg的一级禁戒β衰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壳模型对208Tl、208Pb和206—208)Hg的非唯一型一级禁戒β跃迁用不同的有效相互作用和模型空间进行了系统计算,计算的比较寿命Iogf非常敏感的依赖于有效相互作用. 对206,208Hg的β衰变方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在三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汤川作用势,进行变分计算,进一步研究了晕核11Li,14Be和17B的基态性质,给出了晕中子密度分布的一个解析表达式.理论计算结果与最新的实验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9.
刘庸  桑建平 《中国物理 C》1989,13(4):346-352
基于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模型的观点,阐述一种研究奇质量核集体态的微观方法.导出了模型哈密顿量并用于计算157,159Tb和155,157Gd的能谱.数值结果与实验定性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用北京Q3D磁谱仪及其重离子焦面探测器系统测量了两个体系的14个弹性散射角分布,即16O+94Zr体系在52,57,59,62,72,82和92MeV 7个能量点及16O+116Sn体系在57,59,62,67,72,82和92MeV 7个能量点的弹性散射角分布.用耦合道理论的ECIS计算程序拟合数据,初步观察到了“阈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46.7MeV/u 12C轰击58Ni、115In、197Au反应发射α粒子的角分布和能谱.从速度表象中洛仑兹不变截面等高图中明显看到发射α粒子的三个源.用这三个源的运动源模型成功地拟合了α粒子能谱,所提取的强相互作用源参数符合费米气体模型计算结果,并讨论了能谱及拟合参数对靶的依赖关系.认为快速源实质上来自弹核碎裂或类弹核碎裂.  相似文献   

12.
考虑了11Li的奇异性质和泡利原理后,引入了一个新的n-9Li等效相互作用.在(n+n+9Li)模型的基础上完成了变分计算.给出了11Li作为三体系统时的形状、一体密度和相应的形状因子.对11Li的核物质均方半径也作了计算.结果与实验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3.
假定11Li,14Be和17B是由N=2Z核芯和两个外层中子组成的三体系统,核芯-中子和中子-中子间的作用为弱吸引指数势,不足以形成核芯-中子和中子-中子二体束缚态.本文的计算表明,核芯-中子-中子三体系统可形成束缚态,计算结果基本上解释了11Li,14Be,17B的基态能量和异常大核半径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李清润  杨永栩 《中国物理 C》1994,18(12):1115-1118
对基于12C的两种不同的结构模型建立起的描述12C+12C的散射模型进行了对比.比较表明,12C的α粒子结构模型能给出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了25MeV/u 6He在9Be靶上的弹性散射和弹性转移的实验结果. 用光学模型和一阶DWBA的方法计算了弹性散射和3He集团转移的截面, 计算结果和实验测量基本一致. 计算表明3He在9Be中的谱幅度应该明显大于壳模型的理论计算值0.70.  相似文献   

16.
首次对τ→π±0v衰变的结构函数进行了模型无关的实验测量,并与KS模型、IMR模型和Feindt模型进行了比较,在误差范围内,三种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一致.与OPAL组测量的τ→3π±v道的结构函数相比,在0.52范围内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α集团模型下,利用谐振子基展开和广义Talmi-Moshinsky交换,完成了对Λ超核9Be、6Be和10Be能谱的变分计算,借助统一的α-α、Λ-Λ势和修正的Λ-α势,使9Be、6Be和10Be能级得到自洽的描述.此外,对上述三个Λ超核的结构和粒子间的关联也作了研究和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11Be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粒子-振动模型(PVM)的基础上研究了11Be核的基态特性、低激发态和电偶极跃迁,理论结果与实验符合很好.计算结果表明,11Be的基态是单核子运动与核芯10Be的表面集体振动相耦合的结果.11Be的晕结构也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利用40Ca+106Cd融合蒸发反应产生了近质子滴线核140Tb和141Dy,配合氦喷嘴带传输系统采用“质子-γ”符合方法观测了它们的β缓发质子衰变, 其中包括半衰期、质子能谱和衰变到第二代子核不同低位态的分支比. 通过统计理论拟合提取了140Tb和141Dy的基态自旋宇称分别为7±和9/2±. 另一方面, 用Woods-Saxon Strutinsky方法计算了这两种核限制组态的势能面, 由此得到140Tb和141Dy的基态自旋宇称分别为7+和9/2. 此外用同一方法还计算了143Dy的核势能面, 从中看出143Dy存在有自旋宇称为1/2+的基态和一个激发能为198keV的11/2的同质异能态. 该结果与2003年Eur.Phys.J. A16:347—351中的143Dy衰变实验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20.
在210MeV的束流能量下, 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46Nd(35Cl, 5nγ)176Ir产生具有β+/EC衰变性质的核素176Ir,由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将反应产物传送到低本底区进行测量. 经过实验数据的离线处理分析,对早先发表的176Ir衰变γ跃迁进行确认的同时又发现了3个新能级和10条新的γ射线, 丰富了176Os核的低位激发态能级纲图. 并根据典型γ射线的衰变时间谱建议了176Ir核的一个长寿命的低自旋同核异能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