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在△ABC中 ,记内角A ,B ,C的对边为a ,b ,c,S为△ABC的面积 ,由余弦定理可得 :ctgA =b2 c2 -a24S ,ctgB =c2 a2 -b24S ,ctgC =a2 b2 -c24S .我们称这组公式为“余切公式” .“余切公式”在形式上有与余弦定理相媲美的对称美 ,且在解决三角形中与内角的正 (余 )切有关的命题时 ,能起到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之功效 ,请看如下例题 .例 1  ( 1 999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 )在△ABC中 ,记BC =a ,CA =b ,AB =c ,若9a2 9b2 - 1 9c2 =0 则ctgCctgA ctgB=.解 由余切公式得 :c…  相似文献   

2.
证明反三角恒等式的常用方法是三角法与复数法.然而有许多反三角恒等式蕴含丰富的几何直观,此时若能以数思形,数形结合,便可开辟解题新径.现举例如下,望同学们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例1 设0<x<1,求证:arcsin1-x21 x2 arccos2x1 x2 2arctg2x1-x2=π.证 构造Rt△ABC,使∠C=90°,AC=2x,BC=1-x2,则AB=1 x2,如图1所示.图1 例1图于是在Rt△ABC中,sinA=1-x21 x2,cosA=2x1 x2,tgB=2x1-x2.∴∠A=arcsin1-x21 x2,∠A=arccos2x1 x2,∠B=arctg2x1-x2.又2(∠…  相似文献   

3.
解数学问题时 ,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同学们常习惯于抓住变元不放 ,这在很多情况下当然是正确的 .然而 ,在抓住变元解题较为困难 ,甚至难以奏效时 ,我们不妨改变一下考察问题的“视角” ,考虑采取常量与变元换位或在有多个变元的情况下重新选定主元 ,反仆为主 .这样常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 ,出奇制胜 .1 常量与变量换位例 1 若 9cosB 3sinA tgC =0 ,sin2 A -4cosBtgC =0 ,求证 :tgC =9cosB .分析 本题若用三角公式证明 ,不仅代换复杂 ,而且很难找出A ,B ,C三角之间的关系 ,不易达到目的 .现注意到…  相似文献   

4.
高中《代数》上册 (必修 )P2 62的第 8题 :1 已知A B =π4 ,求证 :( 1 tgA) ( 1 tgB) =2 .2 如果A ,B都是锐角 ,且 ( 1 tgA) ( 1 tgB) =2 ,求证 :A B =π4 .把该题当结论应用 ,已有多文论及 ,本文将给出该题的变式和相应结论的应用 .变式 1 已知A B =34 π ,则 ( 1-tgA) ( 1-tgB) =2 .证 由A B =34 π ,得tg(A B) =- 1.∴ tgA tgB1-tgAtgB=- 1.∴tgA tgB =- 1 tgAtgB ,∴ - 1-tgA -tgB tgAtgB =0 ,两边加 2得 1-tgA -tgB tgAtgB =2 ,即 ( 1…  相似文献   

5.
面对无穷无尽的习题 ,搞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 .我们做完一道习题后 ,应回过头来 ,认真推敲 ,广泛联系 ,大胆推广 .这样做 ,既可牢固地掌握知识、方法、技巧 ,又可由例及类 ,触类旁通 ,尤其是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举三得 .我就有这样的体会 .例 1 在△ABC中 ,角A ,B ,C所对的边a ,b ,c成等差数列 ,1 )求证 :2cosA +C2 =cosA -C2 ;2 )若tan A2 ,tan B2 ,tan C2 成等比数列 ,求B的度数 .1 ) 证明 依题设可知 2b =a +c ,由正弦定理 ,得 2sinB =sinA +sinC .∵sinB =sin(A +C)=2s…  相似文献   

6.
为了帮助同学们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 ,达到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 ,老师常设计带有“误区”的练习题 ,让同学们练习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同学们常常做错或找不到思路 .实践表明 ,在复习时 ,只要自觉养成全面思考、认真挖掘问题的条件的习惯 ,我们就能顺利跨越“误区”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闯入圆幂定理的误区例 1 PA切△ABC的外接圆于A ,交CB的延长线于P .求证 :PBPC=AB2AC2 .图 1误区 有圆幂定理条件 ,同学们因只考虑用圆幂定理结论解题 ,而步入思维误区 ,从而找不到证明思路 .误区点拨 有圆幂定理条件…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研究,数学学习都离不开解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变换题目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展智力、提高解题能力,这样既可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又可减轻学生负担.本文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与作法.1 把个别题目或引伸、或扩充,探究,应用,归纳出这一类问题的解法例1 在△ABC中,求证:tgA+tgB+tgC=tgA·tgB·tgC.证明 ∵ A+B+C=π,∴   A+B=π-C,∴   tg(A+B)=-tgC.即   tgA+tgB1-tgA…  相似文献   

8.
将△ABC三内角及它们所对的边长 ,外接圆半径 ,内切圆半径分别记为A、B、C ,a、b、c,R、r并约定x =ctg A2 ,y =ctg B2 ,z =ctg C2 ,那么  x y z=x·y·z,(1 )  r=4Rxy yz zx- 1 . (2 )如图 1 ,在△ABC中 ,I是它的内心 ,IO ⊥BC ,垂足为O点 .以O为原点 ,BC(对直角三角形 ,BC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所在直线作为横轴X ,OI所在直线作为纵轴Y ,这样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特定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文在特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介绍用r,x ,y ,z表示△ABC三顶点的坐标 .定理…  相似文献   

9.
应用九年义务教材初中《几何》第二册第 2 5 5页第1 7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 ,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 ,求证 :AE∶ED =2AF∶FB”(图 1 ,图 2 )可巧解一类有趣的几何连比问题例 1 如图 3 ,△ABC中 ,AD是中线 ,E在AC上 ,F在AB上 ,且AE∶EC =5∶4,AF∶FB =2∶3 .又CF ,BE分别交AD于G ,H ,则AG∶GH∶HD =.解 :设AG =x ,GH =y,HD =z ,则由课本习题结论得 xy +z=2AFFB =2× 23 =43 ,x +yz =2AEEC =2× 54=52 .化简得 3x -4y =4z ,2x +2 y =5z .…  相似文献   

10.
一道习题的变通与引伸杨万江林丽娟(吉林永吉师范学校132204)高级中学课本立体几何全一册(必修)P117总复习参考题第2题是:如图1,AB是圆O的直径,P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的任一点,求证:△PAC所在的平面垂直于△PBC所在的平面(...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教育家奥加涅相说过:“必须重视,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行性……”.所以,笔者认为发挥课本习题的功能是挖掘学生潜能的重要途径.仅以课本两道习题说明如下.习题1 △ABC的一边的两顶点是B(0,6)和C(0,-6),另两边的斜率的乘积是-49,求顶点A的轨迹.(《平面解析几何》第79页第11题)答案 椭圆x281+y236=1,除去顶点(0,±6).习题2 △ABC一边的两个端点是B(0,6)和C(0,-6),另两边的斜率的乘积是49,求顶点A的轨迹.(《平…  相似文献   

12.
<正>引导学生对课本例、习题进行延伸、拓广、联想、探究,沟通知识间内在联系,认真挖掘题目中丰富的内涵,对于发展智力、开启数学思维都至关重要.下面以一道初中课本上的习题为例来说明.已知:如图1,在△ABC外,以AB、A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DAB、△EAC,连接DC、BE,求证:DC=BE.  相似文献   

13.
学习全等三角形,除了要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外,还要学会利用全等三角形证题.下面以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题为例予以说明,以供参考.一.直接证直接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两条边或两个角相等.例1 已知:如图1,点D,E在△ABC的边BC上,BD=CE,AB=AC.求证:AD=AE.(2001年广西中考题)证明:在△ABC中,∵AB=AC,∴∠B=∠C.在△ABD和△ACE中,∵AB=AC(已知),∠B=∠C(已证),BD=CE(已知),∴△ABD≌△ACE(SAS).∴AD=A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例2 如图2,在正三角形ABC…  相似文献   

14.
已知AD与BC交于E ,AC∥FE∥BD .(图一 )求证 :1AC 1BD =1FE.图一这是一个常见的几何题 ,它有较为丰富的潜能 .若对它进行开发 ,以用于初三复习或第二课堂教学 .则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下面本文在原条件不变及尽量不加新线段 (若加 ,则要求所得的结论能以原题结论引出 )的基础上大略地谈谈对本题的 (初步 )开发 .(主要结论都在波浪线上 ) .1 若AC =BD且AC ⊥AB ,由AC∥FE∥BD知△ACB △BDA ,从而有AD =BC .还可以得到AE =12 BC(BE =12 AD) .易知又有AE =…  相似文献   

15.
一题多解既可使所学知识发生纵横联系,又能培养我们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灵活性.现就课本习题举例如下. 例1 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DC求证:AC=BD.(几何第二册,第171页). 证法一如图1,直接证明△ABC≌△DBC,即可. 证法二如图2,过点C作CE//BD,交AD的延长线于E.证明△CDE≌△ABC即  相似文献   

16.
结合条件、对照图形、分析结论是做几何题的三步曲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结论 ,将会得到不同的证题方法 .这对于开发证题思路 ,活跃思维空间 ,将起到良好的互补作用 .现就课本上的一题举例说明 .图 1题目 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 ,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 ,求证 :AE∶ED =2AF∶FB(提示 :过点D作DM∥CF交BF于点M) .(人教版《几何》第二册P2 5 5 第 17题 )[分析与证明一 ] 从课本给出的提示来看AEED=AFFM ,而结论是 AEED =2AFFB ,即  AEED =AF12 FB.如图 1,显然只须证明FM =1…  相似文献   

17.
高一数学课本下册第 4 2页有这样一道有用的习题 :已知α + β +γ =nπ(n∈Z) ,求证 :tanα +tanβ +tanγ =tanα·tanβ·tanγ (1)下面举例说明其应用 .1 证明不等式例 1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 ,求证tan2 A +tan2 B+tan2 C≥ 9.证明 ∵tanA·tanB·tanC=tanA +tanB +tanC≥ 33 tanA·tanB·tanC,∴tan2 A·tan2 B·tan2 C≥ 2 7, tan2 A +tan2 B +tan2 C≥ 33 tan2 A·tan2 B·tan2 C=33 2 7=9.2 化简三角函数例 2 在…  相似文献   

18.
对一个不等式的深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 在△ABC中 ,角A ,B ,C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C≤ 2B ,求证 :a4+c4≤ 2b4.这是《数学教学》2 0 0 1年第 6期问题栏的一道新题 ,我们的深入思考是 :从次数方向探索 ,对自然数n ,此题有无推广的新题呢 ?推广 1 在△ABC中 ,角A ,B ,C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C≤ 2B ,求证 :1 )对于 1≤n≤ 4 (n∈N) ,不等式an+cn≤ 2bn 均成立 ;2 )对于n >4 (n∈N) ,不等式an+cn≤2bn不能成立 .证  1 )由原不等式a4+c4≤ 2b4的证明过程易知 ,其等号当且仅当cosB =12 ,且b2 =ac,即a =…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在学习几何时 ,面对千变万化的题目 ,总感深不可测 ,不知如何下手解答 .针对这个问题 ,就要求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理解好各几何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推论之外 ,还应注意理解和掌握各类题型的证明途径和方法 .课本中的例题 ,习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学习的依据 .所以教师教学时 ,对课本例题 ,习题进行适当的变化或引申帮助学生对例题、习题的理解和对例题作用的认识 ,就非常重要了 .初中几何课本人教版第二册第 2 3 5页例 5:已知△ABC ,P是边AB上的一点 ,连结CP .( 1 )∠ACP满足什么条件时 ,△ACP∽△ABC ;…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 4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30 6 △ABC中 ,∠ABC=70° ,∠ACB =30° ,P为形内一点 ,∠PBC =40°,∠PCB =2 0° .求证 :CA·AB·BPAP·PC·CB =1(黑龙江绥化教育学院 田永梅  1 52 0 54)证明 如图 1 ,以AB为一边在△ABC内作正△DAB ,连DP ,DC .在AC上取一点E ,使EC=DC ,连PE .由∠ACB =30° ,可知D为△ABC的外心 ,有∠DCB =∠DBC =1 0° .由∠DCP=1 0°=∠ACP ,可知E与D关于PC对称 ,有∠PDC =∠PEC ,PE =PD .由∠PBA =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