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代数》(必修)上册P264第22(1)题是:在△ABC中,求证tgA tgB tgC=tgAtgBtgC.本文试图:一说这道习题的纰漏,以期引导同学们严密地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二说这道习题的推广,以期引导同学们重视课本知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三说这道习题的应用,以训练同学们灵活应变的数学素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1 完善  我们知道,tgπ2无意义,因而上述习题不严谨,应完善为:在非直角△ABC中,求证:tgA tgB tgC=tgAtgBtgC.2 推广修正后的命题可推广为:定理 若A…  相似文献   

2.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就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谈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几种常用方法 .图  1题目 如图 1,已知两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和AB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求异面直线AC和BF所成角的大小 .解法 1  (直接平移 )如图 1,在平面AC内过点B作BP∥AC与DC交于点P ,则∠FBP与异面直线BF ,AC所成的角相等或互补 .由于正方形边长为a ,在△ABP中用余弦定理计算得AP =5,在Rt△PAF中 ,易得FP =6a ,在△BPF中 ,由余弦定理知 ,cos∠FBP =- 12 .∴AC与BF所成的角…  相似文献   

3.
一道习题的变通与引伸杨万江林丽娟(吉林永吉师范学校132204)高级中学课本立体几何全一册(必修)P117总复习参考题第2题是:如图1,AB是圆O的直径,P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的任一点,求证:△PAC所在的平面垂直于△PBC所在的平面(...  相似文献   

4.
关于几何恒等式有好多 ,不胜枚举 .今介绍如下一个几何恒等式 ,并给出它的应用 .定理 1 设△ABC的三边a、b、c上的高分别为ha、hb、hc,P为△ABC内部的任意一点 ,过P向三边作垂线段PD =ra,PE=rb,PF =rc,若设△ABC、△DEF的面积为△与△′ ,则有  4△△′ =rarbhahb rbrchbhc rcrahcha. ( 1)证明 如图 1,因为PD⊥BC ,PE ⊥CA ,PF ⊥AB ,故 ∠A ∠EPF =π ,∠B ∠FPD =π ,∠C ∠DPE =π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 =S△EPF S△FPD …  相似文献   

5.
直觉的误导     
问题 已知PA⊥平面ABC,如图1,我们称△ABC是△PBC在平面ABC上的射影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顶角∠BAC与∠BPC哪一个大呢?  这个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凭直觉都认为∠BAC>∠BPC.事实并非如此,剖析如下.图2∠BAC>∠BPC的情形1)过A作AD⊥BC.当垂足D在线段BC上时,因PA⊥平面ABC,则PD⊥BC.在Rt△PDA中,AD<PD.在PD上取一点A′,使AD=A′D.易证△A′BC≌△ABC,因此∠BA′C=∠BAC,如图2.因∠BA′D>∠BPD∠DA′C>∠DPC∠BA′C>∠BPC.从而∠BA…  相似文献   

6.
200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有这样一道几何题 :△ABC内 ,∠BAC =6 0° ,∠ACB =40° ,P、Q分别在BC、CA上 ,并且AP、BQ分别是∠BAC、ABC的角平分线 .求证 :BQ +AQ =AB +BP .下面给出它的几种证法 .图 1证法 1 延长AB到D ,使BD =BP ,连结DP(如图 1 ) ,则∠D =∠BPD .∵ ∠ABC =1 80°-(∠BAC +∠ACB) =80° ,∴ ∠D =∠BPD=40° ,∴ ∠C =∠D .∵ ∠ 1 =∠ 2 , AP =AP ,∴ △ACP≌△ADP ,∴ AC =AD ,即AQ +CQ =AB +BD .又∵ ∠ 3=12 ∠ABC =…  相似文献   

7.
陈庆新 《数学通讯》1999,(11):29-31
我们称圆、椭圆和双曲线这三种具有对称中心的圆锥曲线为有心圆锥曲线.笔者受课本上两道轨迹问题的启示,进而引发联想,对其加以引伸推广,从而归纳出有心圆锥曲线的一种定义形式,并由此推导出椭圆、双曲线的几个有趣性质.兹介绍如下.一、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平面解析几何》全一册(必修)课本P79习题六第11题与P89习题七第16题分别是:11题 “△ABC的一边的两顶点是B(0,6)和C(0,-6),另两边的斜率的乘积是-49,求顶点A的轨迹.”16题 “△ABC的一边两个端点是B(0,6)和C(0,-6),另…  相似文献   

8.
应用九年义务教材初中《几何》第二册第 2 5 5页第1 7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 ,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 ,求证 :AE∶ED =2AF∶FB”(图 1 ,图 2 )可巧解一类有趣的几何连比问题例 1 如图 3 ,△ABC中 ,AD是中线 ,E在AC上 ,F在AB上 ,且AE∶EC =5∶4,AF∶FB =2∶3 .又CF ,BE分别交AD于G ,H ,则AG∶GH∶HD =.解 :设AG =x ,GH =y,HD =z ,则由课本习题结论得 xy +z=2AFFB =2× 23 =43 ,x +yz =2AEEC =2× 54=52 .化简得 3x -4y =4z ,2x +2 y =5z .…  相似文献   

9.
相似三角形具有很多重要性质,应用十分广泛,能解决诸多相关的几何命题,本文就如何构造两个相似三角形给出几条有效途径,供初中学生学习时参考.一、连结线段例1如图1,已知直角三角形ABC及斜边BC上的高AD,求证:△ABD和△ACD的内切圆的面积的比等于B...  相似文献   

10.
设△ABC的边BC ,CA ,AB与外接圆半径、面积和半周长分别为a,b ,c,R ,△ ,s.P是△ABC内的任意一点 ,AP ,BP ,CP分别交BC ,CA ,AB于L ,M ,N .1966年荷兰的O .Bottema建立了不等式 :AL·BM·CNS△LMN≥ 4s ( 1)等号当且仅当P是△ABC的内心时成立 .类似上式 ,文 [1]刊载了刘健先生建立的不等式 :AL·BM·CNa·PL b·PM c·PN≥ △R ( 2 )等号当且仅当△ABC是锐角三角形且P为其垂心时成立 .文 [2 ]给出了 ( 2 )式的一种简证 ,受其启发 ,笔者通过探究 ,将 ( 2 )式…  相似文献   

11.
设△ABC的边BC、CA、AB与外接圆半径、面积和半周长分别为a、b、c、R、△、s.P是△ABC内任意一点,AP、BP、CP分别交BC、CA、AB于L、M、N.1966年荷兰的O.Bottema建立了不等式:   AL·BM·CNS△LMN≥4s(1)等号当且仅当P是△ABC的内心时成立.类似上式,贵刊文[1]P26刊载了刘键先生建立的不等式:AL·BM·CNa·PL+b·PM+c·PN≥△R(2)等号当且仅当△ABC为锐角三角形且P为垂心时成立.文[2]给出了(2)式的简证,受其启发,笔者通…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教育家奥加涅相说过:“必须重视,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行性……”.所以,笔者认为发挥课本习题的功能是挖掘学生潜能的重要途径.仅以课本两道习题说明如下.习题1 △ABC的一边的两顶点是B(0,6)和C(0,-6),另两边的斜率的乘积是-49,求顶点A的轨迹.(《平面解析几何》第79页第11题)答案 椭圆x281+y236=1,除去顶点(0,±6).习题2 △ABC一边的两个端点是B(0,6)和C(0,-6),另两边的斜率的乘积是49,求顶点A的轨迹.(《平…  相似文献   

13.
从一道课本习题的研究看新教材的弹性特色喻继洲(湖北省汉川县马口镇金马中学432301)钻研新教材,挖掘课本例题与习题的功能,加强对例题、习题的探究,不仅能加深基础知识掌握与理解,而且能活用基础知识解证题,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下面仅就人教版初三《几何》第...  相似文献   

14.
变换在数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介绍有关的几何命题 ,利用这些命题作为变换的依据 ,更好地解决问题 .1 变换位置1.1 变换点的位置命题 1  (课本例题 )如果直线l∥平面α ,那么直线l上各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 .图 1 例 1图例 1 如图 1,正四棱锥S -ABCD的顶点S在底面上的射影为O ,SD的中点为P ,且SO =OD =a ,直线BS上有一点G ,求点G到面PAC的距离 .解 连结BD ,AC ,BD与AC交于点O ,连PO .知PO∥BS ,BS∥面PAC ,因此直线BS上的点G和点S到面PAC的距离相等 .由SO =OD ,知OP⊥S…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在解某些几何题时 ,用一般的几何方法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怎么办 ?一个好主意是“退” ,即从复杂到简单 ,从抽象到具体 ,从整体到部分 ,从几何到代数等等 ,直到你会做、能图 1下手的问题上 ,现举例说明 .如图 1 ,△ABC被分成六个小三角形 ,其中△BOD、△ODC、△OCE和△AOF的面积分别为40 ,3 0 ,3 5和 84.求△ABC的面积 .分析 求△ABC的面积关键即求△AOE、△BOF的面积 .乍一看 ,无从下手 ,但仔细一分析 ,思维能力强的读者马上便想到此题如果用代数法解 ,便迎刃而解 .解 设△AOE、△BOF的面积分别为…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对课本中的某些例题或习题进行必要的改造或扩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知识视野,提高应变能力是十分有益的.现以初中平几二册课本中的几道习题为例,谈谈几何习题的改造与扩展.  相似文献   

17.
结合条件、对照图形、分析结论是做几何题的三步曲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结论 ,将会得到不同的证题方法 .这对于开发证题思路 ,活跃思维空间 ,将起到良好的互补作用 .现就课本上的一题举例说明 .图 1题目 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 ,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 ,求证 :AE∶ED =2AF∶FB(提示 :过点D作DM∥CF交BF于点M) .(人教版《几何》第二册P2 5 5 第 17题 )[分析与证明一 ] 从课本给出的提示来看AEED=AFFM ,而结论是 AEED =2AFFB ,即  AEED =AF12 FB.如图 1,显然只须证明FM =1…  相似文献   

18.
shc88 的解决     
首先约定本文符号的意义如下:△ABC的三边BC,CA,AB分别为a,b,c,面积为△;P是△ABC内部任意一点,△BPC,△CPA,△APB的外接圆半径和面积分别为Ra,Rb,Rc和△1,△2,△3;点P至边BC,CA,AB的距离分别为r1,r2,r...  相似文献   

19.
命题的引伸     
命题 1 求证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的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义教初中几何第二册 197页B组第 2题的 (1) ) .证明 如图 1,设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 ,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r1 ,r2 ,腰AB =AC =a ,腰上的高为h ,连结AP ,图 1则 S△ABP+S△ACP=S△ABC ,即  12 ar1 + 12 ar2 =12 ah .∴ r1 +r2 =h .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边三角形” ,那么P点的位置可以由“在底边上任一点”放宽为“在三角形内任一点” ,即有如下命题 :命题 2 已知等边△ABC内任意一点P到各边的距离分别为r1 、r…  相似文献   

20.
三角形某些“伴心“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引理 设P为△ABC所在平面上一点,且直线AP、BP、CP分别交直线BC、CA、AB于点D、E、F,D′、E′、F′分别为D、E、F关于各自所在边的中点的对称点,则 AD′、BE′、CF′必交于一点Q. 由于BD′=CD,CE′=AE,AF′=BF,应用Ceva定理及其逆定理,即可证明. 这样,P和Q就成为△ABC的一对“伴心”.比如,若P为内心I,则Q就是伴内心I′;若P是△ABC的垂心H,则Q就是伴垂心H′等等.若将P叫做“本心”,Q就叫做伴心,相应的△DEF叫本心三角形,△D′E′F′则叫做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