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185篇
物理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三个关系式与Mathematica软件求第二类自然数幂和公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介绍三个第二类自然数幂和关系式并对其中的两式给出证明,接着利用这些关系式与数学软件M athem atica4.0,给出求解第二类自然数幂和公式的若干机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建潮先生在《数学通报》2 0 0 2年第 6期上提出的问题 1 380 ,本质上是一类自然数集上函数方程之求解问题 .李先生在随后给出的解答中 ,其解法略显特殊性 ,兹将此一类问题抽象为一般形式 ,并得到了一般的求解方式 .定理 设N是自然数集 ,k是固定的自然数 ,函数f:N →N满足 f(n+ 1 ) >f(n) fk(n) =(k + 1 )n其中fk表示f的k次迭代 ,其定义为fk(n) =f(fk- 1  (n) ) ,则f(m) =(k+ 1 ) n(i+ 1 ) +l,当m =(k+ 1 ) ni+l(k + 1 ) [(k+ 1 ) n+l],当m =(k+ 1 ) nk +l其中 0≤l≤ (k+ 1 ) n,0≤i≤k- 1 .证明 由 知fk( 1 ) =k+ 1 .如果f( 1 ) =1…  相似文献   
3.
2005年全国数学联赛(一试)第12题如下:如果自然数a的各位数字之和等于7,那么称a为“吉祥数”,将所有“吉祥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a1,a2,a3,…,若an=2005,则a5n=____.  相似文献   
4.
欢度新年     
<正>将下述(1)、(2)中的汉字各换成互不相同、且在30以内的自然数,建立等式(1)二2+零2+零2+一2+一2+四2+四2+新2+新2+年2+年2+来2+来2=2014;欢2=2014;欢1+度1+度2+春2+春3+节3+节4+马4+马5+年5+年6+到6+到7=2014.(2)恭7=2014.(2)恭2+贺2+贺2+编2+编2+辑2+辑2+新2+新2+春2+春2+吉2+吉2+祥2+祥2=2014;祝2=2014;祝2+愿2+愿2+读2+读2+者2+者2+寒2+寒2+假2+假2+快2+快2+乐2+乐2=2014.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数的认识是一步一步地深入的,在小学里同学们先学习了自然数(正整数与零),以后又学习了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及百分数(初步认识的圆周率π除外),实  相似文献   
6.
得到了自然数幂方和由二项系数表示的系数a_i~(k)的公式,和由排列数表示的系数b_i~(k)的公式,证明了系数存在唯一性及系数间的若干重要性质,给出了计算系数的C-语言程序.  相似文献   
7.
智慧窗     
《中学生数学》2012,(2):50+4+7+16+19+23+32
1《福星高照》图中是一个八角星,请你将32以内的自然数填入小圆内,使每个星角内四位数之和都是88,动动脑一定能成功。(上海市泰安路28号108室(200031)谢革)2共同欢度圣诞佳节  相似文献   
8.
数学归纳法与匹亚诺公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归纳法推理是典型的三段论,而不是完全归纳法,其基础是自然数列的性质,而不是逻辑公理,皮亚诺公理中的归纳法公理并不是一种证明方法,而是自然数集的一条不可缺少的根据性质。  相似文献   
9.
导数已经进入高中教材,作为高中教师,一方面要搞好导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另一方面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然,站在高中教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几乎没有积累很好的经验,笔者冒昧提出一点肤浅看法,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辞旧迎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