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21篇
物理学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陈继武 《数学通讯》2005,(12):19-22
排列与组合,虽然是组合数学中最初步的知识,但由于其思想方法较为独特灵活,以致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很容易出现“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做就错”的不良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有必要把书本知识进行活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联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去理解知识、  相似文献   
2.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数学作为"思维体操"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主要缘于数学教学存在如下三方面的缺陷:一是重知识技能而轻数学思维;二是重思维结果而轻思维过程;三是思维指导不到位、不给力,学生思维难以"开窍".1何为思维之道思维有"道",这是毫无疑问的.这里的"思维之道",一是指思维的原理与规律;二是指思维的缘由与依据;三是指思维的策略与方法;四是指思维的路径与节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题海战术"愈来愈站不住脚.如何利用有限的题目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呢?那就需要精选习题,精做精练,以一当十.把一道有价值的题目进行变式研究,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形成基本技能,优化思维品质,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下面就一道高考题展示一下变式研究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始终相生相伴.数学方法论是关于数学活动中的"工具"的创造、产生和发展研究的理论性学科,是研究和讨论数学的发展规律、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发现的一般性原理和方法的学问.化归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在中学数学教学尤其是解题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化归的意义与基本思维过程1.1化归的意义化归是指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认真研习李庾南老师的新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对数学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本文记录研习心得,与同研者交流分享.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基本环节"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一是独立自学,即学生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活动形式有"阅读""倾听""演练""操作""笔记"等,关键是学生的积极思维和独立思考.二是群体议论.议论是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  相似文献   
6.
俞丹 《物理通报》2011,(2):65-69
选择题历来是高考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高考浙江省理科综合试卷中物理选择题分为两类,单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每题均为6分,共7题,所占分值为42分.选择题的特点是小巧,考查信息量大,内容具体,知识点覆盖面广.命题人员可以根据试卷的整体意图设置选项,对考生进行有目的的干扰;但无法侧重考查出考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  相似文献   
7.
张奠宙教授说过:“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同时也是领导者和示范者。”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主动权、话语权交给学生,将三尺讲台让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完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中学数学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必须具备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联想相关知识与方法进行创造性思维.联想是一个动态的、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再创造"思维过程,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发展,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过程中产生创新的灵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本文以一道多项式的取值范围问题为例,谈谈它的不同联想视角.  相似文献   
9.
创设问题情境关注思维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如何组织数学材料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已引起大家关注的一个方面 .以数学问题为载体 ,以数学问题解决为主线 ,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为契机 ,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充分揭示数学的实用性、规律性和数学美 ,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 ,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认识过程 ,进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 ,以数学活动教学和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观为指导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分步设置原则注意问题的有序性 ,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拾阶而上 ,步步登高 .一堂课为了解决一个大问题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徐磊 《中学数学》2015,(7):62-64
“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概念是数学的细胞”“在概念教学上应该做到不惜时,不惜力”……虽然广大教师对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但对“数学概念如何教”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比如,有教师认为“概念教学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好的情境是成功的一半”,也有教师认为“应该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甚至有教师认为“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