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54篇 |
国内免费 | 867篇 |
完全免费 | 293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3055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30篇 |
2019年 | 310篇 |
2018年 | 102篇 |
2017年 | 221篇 |
2016年 | 172篇 |
2015年 | 274篇 |
2014年 | 404篇 |
2013年 | 648篇 |
2012年 | 513篇 |
2011年 | 681篇 |
2010年 | 702篇 |
2009年 | 848篇 |
2008年 | 1024篇 |
2007年 | 1124篇 |
2006年 | 862篇 |
2005年 | 723篇 |
2004年 | 758篇 |
2003年 | 574篇 |
2002年 | 520篇 |
2001年 | 293篇 |
2000年 | 239篇 |
1999年 | 227篇 |
1998年 | 192篇 |
1997年 | 197篇 |
1996年 | 170篇 |
1995年 | 146篇 |
1994年 | 166篇 |
1993年 | 117篇 |
1992年 | 143篇 |
1991年 | 112篇 |
1990年 | 86篇 |
1989年 | 76篇 |
1988年 | 66篇 |
1987年 | 60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53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大豆苷元进行结构修饰和改性,利用磺化反应合成出强水溶性异黄酮新化合物大豆苷元磺酸钠,采用IR,MS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大豆苷元磺酸钠(C30H36Na2O23S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6948(14)nm,b=1.3277(3)nm,c=2.0401(4)nm,α=105.16(3)°,β=90.75(3)°,γ=92.73(3)°,V=1.8138(6)nm3,Z=2,μ=0.266mm-1,F(000)=908,大豆苷元磺酸钠的晶体结构中包含大豆苷元磺化物异构体4′,7-二羟基异黄酮-3′-磺酸钠和4′,7-二羟基异黄酮-5′-磺酸钠及9分子水,配位水氧原子与钠离子配位在晶体内部形成一维聚合钠离子直链,该钠离子链将两种大豆苷元磺酸钠异构体及分子水联结在一起,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对于大豆苷元磺酸钠晶体结构的形成和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生理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苷元磺酸钠的抗缺氧缺血作用明显优于大豆苷元. 相似文献
2.
稀土羧酸配合物的结构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系统地对200 多个稀土羧酸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重点对配合物的结构骨架、羧基的配位方式及稀土离子的配位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报道2个具有三足四齿配体,三(2-甲基吡啶)胺(缩写TPA)的单、双核镍(II)配合物。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双核镍配合物(1)晶体(C~3~6H~3~6N~8Ni~2Cl~2).11/6(ClO~4).1/6(OH).8/6(H~2O)属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a=2.8425(4)nm,b=2.8425(4)nm,c=1.4385(5)nm,α=β=90.00ⅲ,γ=120.00ⅲ,Z=18,最终因子R=0.078,Rw=0.078。单核配合物晶体C~2~0H~1~8N~6NiS~2.0.5(H~2O),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9467(1)nm,b=1.5566(3)nm,c=1.5913(3)nm,α=73.59(4)ⅲ,β=87.37(3)ⅲ,γ=76.27(2)ⅲ,Z=4,最终因子R=0.0784,Rw=0.238。双核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4-300K)数据表明,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理论拟合(H=-2JS~1.S~2),得出交换积分J=6.72cm^-^1,θ=-0.60cm^-^1,表明双核镍之间为弱的铁磁相互作用,分子间为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The title complex was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taurine salicylic schiff base(TSSB), O-phenanthroline(phen) and cupric acetate in water-ethanol solu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and the chemical formula weight of the complex is 498.00. And the crystal structure belongs to orthorhomb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bcn and cell parameters: a=31.072(4)?, b=12.8909(18)?, c=10.3478(14)?; V=4144.7(10)?3,Z=8,Dc=1.596Mg·m-3,μ=1.197mm-1 and F(000)=2048. The compound is an one-dimensional chain complex of infinite length connecting with hydrogen bonds. The Cu(Ⅱ) was coordinated by two oxygen atoms and three nitrogen while the O atoms of Ac- groups did not coordinate. At the same time the Cu(Ⅱ)formed a distorted tragonal cone. Besides the capacities of coordination to Cu(Ⅱ) of atom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
新型超分子化合物C6H20N2O64P2MO18·8H2O 的晶体结构及电催化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多酸是较好的受体分子,当它与有机电子给体作用时,可形成超分子化合物.90年代初这类化合物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作为一类新型电、磁、非线性光学材料极具开发价值[1].用氨基酸作为电子给体对生物活性研究意义重大[2],有关Keggin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已见报道[3],但标题化合物这类手性阴离子[4]与手性氨基酸所形成的杂多化合物及单晶结构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6.
以天然产物没食子酸为原料经醚化、酯化、酰肼化、成盐、闭环、硫醚化六步反应合成了6个2-取代硫醚-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类衍生物, 釆用铟催化下水相合成目标化合物8, 具有反应条件温和, 合成收率高的特点; 用IR, 1H NMR, 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及结构确证, 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8a [2-(2-氯-5-吡啶甲基)硫醚-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的晶体结构, 采用MTT法进行了新化合物抑制PC3和BGC-823癌细胞体外试验, 结果表明在5μmol•L-1浓度下化合物8e对PC3的抑制活性为55.71%. 化合物8b对BGC-823细胞抑制活性为66.21%. 相似文献
7.
三(1-氧代-1-磷杂-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4-亚甲基)磷酸酯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性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由季戊四醇和三氯氧磷出发,经由两步反应合成了三(1-氧代-1-磷杂-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4-亚甲基)磷酸酯(Trimer),并采用元素分析,FTIR,^1H NMR,^31P NMR及X射线四圆 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分析表明,Trimer分子中含3个结构高度对称的双环笼状磷酸酯单元,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系数为a=1.2754(3)nm,b=1.8582(4)nm,c=1.1269(2)nm,V=2.3242(8)nm^3,Z=4,最终偏离因子R=0.0322,Rω=0.0907。TG-DTA与DSC结果表明,Trimer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与成炭性能,将成为一种高效能的膨胀型阻燃剂。 相似文献
8.
铜锌异双核配合物[CuZn(fsan)(H_2O)]·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uZn(fsan)(H2O)]H2O [H4(fsan)为N, N?- 二(3-羧基水杨醛叉)缩乙撑二胺],用单晶X-ray衍射法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 = 11.695(2), b = 14.646(3), c = 12.265(3) ? ?= 118.46(3)°, V = 1847.0(6) ?,C18H12CuN2O8Zn, Mr = 513.21, Z = 4, Dc = 1.846 g/cm3, (MoK? = 2.502mm-1,F(000) = 1028,R = 0.0478,wR = 0.0902 (I>2(I)), 2951个可观测衍射点。该分子结构为双核单元,铜原子位于“内部”由2个氮原子和2个酚氧原子构成的平面正方场中。“外部”锌原子与2个酚氧原子、2个端基羧氧原子及轴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锌原子处于变形四方锥几何构型之中。金属原子通过2个酚氧原子桥联在一起。结合晶体结构对配合物做了电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偶氮染料结构、光稳定性和光化学降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介绍了偶氮染料分子构型、聚集态及其晶体结构的量子化学与实验研究情况, 综述了偶氮染料光稳定性的结构效应和光化学降解机理及其激光闪光光解与时间分辨共振Ram an 光谱近代实验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一个新型层状化合物[Ni(C10H8N2)2V3O8.5]的水热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多金属氧酸盐因其在医药临床、工业催化和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1~7]. 由于钒化合物具有令人感兴趣的结构以及在材料领域中的重要的应用而倍受关注. 在以往的合成中, 常压溶液合成是主要手段,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多金属氧酸盐配合物晶体是近几年来国际上刚刚兴起的一项研究工作, 通过该方法已合成出一批具有新颖结构的层状、链状、多孔、高聚合度化合物[8~11], 一些已用于药物和催化剂的研究工作中. V-O体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近来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如: [VⅣVⅤ2O7(phen)]n[12]是一含有混合价钒的层状结构; Ni(en)3(VO3)2[13], Cu(dien)V2O6*H2O[14]是一维链状结构. 为了探究水热条件下钒物种的反应特性及生成规律, 制备新的钒配合物晶体,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