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0篇
  免费   2662篇
  国内免费   2296篇
化学   3959篇
晶体学   85篇
力学   1421篇
综合类   491篇
数学   3579篇
物理学   5903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445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463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462篇
  2016年   482篇
  2015年   504篇
  2014年   902篇
  2013年   708篇
  2012年   674篇
  2011年   724篇
  2010年   755篇
  2009年   794篇
  2008年   801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680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432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346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复合材料弹性结构的高精度多尺度算法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引言 由于复合材料结构物理参数的非均匀各向异性以及细部几何构形的复杂性,在计算它的位移场、应力、应变场时,传统的有限元法因网格生成困难和计算规模太大而难以实现.70年代初,I.Babuska,J.L.Lions等人针对复合材料弹性结构提出了均匀化方法,见文[1],数值实验表明,均匀化方法对描述复合材料弹性结构的有效材料常数及刚度性质是有效的,但它不能刻画应力和应变场的局部变化,因而作为复合材料强度理论的判断依据,均匀化理论显然是不够的.为此,J.L.Lions,O.A.Oleinik等分别就…  相似文献   
992.
J积分在多层介质中的守恒性和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证明和讨论了当裂纹平行于多层介质界面时,其裂纹尖端J积分的守恒性;然后建立了具有界面裂纹的由4种介质构成的材料分析模型,根据J积分在多层介质中的守恒性原理,提出了该模型的I型断裂能量释放率守恒假设,并经过了数值实验的验证,通过能量分析和量纲分析,用渐近分析方法得到了计算该模型结构界面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和复应力强度因子的分析公式,并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3.
RN上的临界非齐次多重调和方程的多解存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 RN上带非负扰动的临界非齐次多重调和方程的多解存在性 .首先由泛函弱连续性方法获得方程的第一个解 ,再由山路引理获得方程的第二个解 .本文的这种求解方法和这些结果不仅适用于 RN 上的二阶椭圆方程 ,而且也适用于尚未解决的 RN 上的双调和方程  相似文献   
994.
大环多胺的超分子识别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大环多胺及配合物为主体分子对金属离子,磷酸根,氨基酸,肽及核苷酸等的超分子识别作用、影响因素和识别机制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995.
PP—g—(GMA—co—St)对PA6—PC共混合的反应增容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红外、扫描电镜、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苯乙烯(St)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PP-g-(GMA-co-St)对PA6-PC共混合的反应增容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熔融共混过程中,PP-g-(GMA-co-St)中的环氧基与PA6的端氨基及PC的端羟基原位生成的接枝共聚物就有效地降低了共混物相间的界面张力,明显提高了共混物相界面的粘着力。少量的PP-g-(GMA-co-St)就能使PA6和PC的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当PP-g-(GMA-co-St)的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物分散相的相区尺寸细化到0.2μm,其力学性能也有较大提高。PA6/PC/PP-g-(GMA-co-S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均衡,达到了弹性体增韧体系难以达到的效果。即使PP-g-(GMA-co-St)组分含量为20%时,共混物仍能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在共混物地韧性得以提高的同时,其强度和伸长率也提高。  相似文献   
996.
The novel amino-acid-containing polyoxometalate K6[Cu(Ala)2(H2O)2]2[Cu4(H2O)2\5(AsW9O34)2]*16H2O was synthesized from the rea ction of K10[Cu4(H2O)2(AsW9O34)2]*20H2O with β-alanine. Its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It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1.196 3(2) nm, b=1.536 5(3) nm, c=1.591 4(3) nm, α=93.97(3)°, β=110.88(3)°, γ=101.07(3)°, V=2.651 8(9) nm3 and Z=1. Least-squares refinement of the structure leads to R and Rw factors of 0.067 3 and 0.162 8, respectively. An unusual structural feature of the compound is that the polyanion [Cu4(H2O)2(AsW9O34)2]10- is linked with the amino-acid complex of Cu2+ by a μ-oxygen atom.  相似文献   
997.
多氰基立方烷生成热的DFT-B3LYP和半经验MO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和半经验MO(MINDO/3,MNDO,AM1和PM3)方法系统计算了全部21种多氰基立方烷的生成热,首先,在DFT-B3LYP/6-31G^*水平下通过不破裂立方烷笼状骨架(亦即选择立方烷为参考物)的等键反应设计,精确计算了9种多氰基立方烷的生成热;发现B3LYP/6-31G^*结果分别地均与上述四种半经验MO方法求得的生成热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94以上),且以AM1生成热与B3LYP/6-31G^*计算值最为接近,其次,其它12种多氰基立方烷的精确生成热借助上述线性关系通过校正对应的AM1结果而获得,多氰基立方烷的生成热很高,且随-CN基数目的增加而线性地增大,表明它们属于极具潜力的“新一低高能炸药”而具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98.
以(2R)-莰烷磺内酰胺为手性助剂,经不对称Michale加成、断裂等简单步骤合成红褐林蚁和多点林蚊尾虫信息(3R)和(3S)-3-乙基-4-甲基戊酸甲酯(1),该合成的对映异构体纯度均达94%e.e.以上,另外其关于中间体(3'R)-N'-3'-乙基-4-甲基戊酰基莰烷-10,2-磺内酰胺的单晶结构进行了报道,并讨论了在有或无CuBr·Me~2时Michael加成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富勒烯在Aβ42 低聚体表面的结合过程. 在结合过程中,C60在Aβ表面经历一系列尝试过程,最终找到某个稳定的结合位点. 根据结合的残基不同,这些结合位点可以分为六类,其中核心疏水区域(CHC)位点(17LVFFA21)及Turn 27-31 位点(27NKGAI31)具有最强的结合稳定性. 二者的结合主要通过范德华作用稳定,而溶剂化效应则起相反作用. 在这六类位点中的两个位点,观察到C60会对Aβ二级结构起破坏作用. 其一位于核心疏水区域,C60有挤入多肽β片层中间的趋势;另外一位点位于N端,C60能够破坏外侧Aβ的3-5 号残基的主链氢键,瓦解其末端的β片结构. 这两个过程对理解富勒烯抑制Aβ聚集的微观机制提供了帮助. 此外,在Turn 27-31 位点以及Y10-H14 位点,发现了富勒烯与Aβ纤维样聚集体结合的沟槽滚动机制,即富勒烯能够在淀粉样低聚体表面形成的特定沟槽内滚动. 这一特征有助于预测富勒烯在其它淀粉样多肽表面的结合位点及结合行为.  相似文献   
1000.
合成了四种以Nsp2和Nsp3为配位原子的取代不对称多齿氮杂大环化合物,制备了它们与不同金属离子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光谱表征,研究了配体的结构与其配位性能的关系.以吡啶环为侧链功能基的配体L1和L2可根据其环大小选择性地识别Na+或K+离子,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1:1型配合物,而与Hg2+,Cd2+等离子则形成1:2型配合物.大环配体L3与Co2+和Na+离子形成的双核配合物中两个冠醚环和一个Na+离子形成夹心配位结构.L5环中有两个配位中心,因而可同时与两个Ru2+离子配位.L1和L2均表现出对不同金属离子良好的液膜传输性能和传输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