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75篇
  免费   3990篇
  国内免费   14033篇
化学   32173篇
晶体学   559篇
力学   1237篇
综合类   966篇
数学   5571篇
物理学   9892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972篇
  2022年   1054篇
  2021年   1075篇
  2020年   1024篇
  2019年   1289篇
  2018年   857篇
  2017年   1201篇
  2016年   1348篇
  2015年   1476篇
  2014年   2336篇
  2013年   2483篇
  2012年   2649篇
  2011年   2510篇
  2010年   2485篇
  2009年   2590篇
  2008年   2888篇
  2007年   2677篇
  2006年   2953篇
  2005年   2631篇
  2004年   2841篇
  2003年   2063篇
  2002年   1326篇
  2001年   1154篇
  2000年   865篇
  1999年   958篇
  1998年   657篇
  1997年   471篇
  1996年   454篇
  1995年   464篇
  1994年   422篇
  1993年   346篇
  1992年   393篇
  1991年   390篇
  1990年   290篇
  1989年   298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以烷基酚转化为轻质芳烃(苯和甲苯)为目标,制备了Cr_2O_3/Al_2O_3催化剂,并以4-乙基酚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其加氢反应性能。体积空速、氢油比、反应压力和温度升高时,脱烷基率、芳烃总选择性、轻质芳烃选择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反应温度对转化率影响较大。以不同浓度磷酸对Cr_2O_3/Al_2O_3进行改性,随着磷酸用量的增大,催化剂酸量总体增大,主要是弱酸和中强酸,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磷酸用量较高时,弱酸增加幅度较大。与未改性相比,质量分数8%磷酸改性Cr_2O_3/Al_2O_3上4-乙基酚转化率99.5%,脱烷基率提升9.4%,达74.4%,轻质芳烃选择性提高4.0%,达到57.0%,以较高选择性实现了转化制轻质芳烃,同时,芳烃总选择性高达80.4%,较高程度保持了芳环不被破坏。提出了Cr_2O_3/Al_2O_3上4-乙基酚加氢反应的路径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2.
3-(噁唑-5-基)吲哚类天然产物如Pimprinine,Streptochlorin等,广泛存在于海洋微生物中,因其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在医药和农药领域中很有研究潜力.3-(噁唑-5-基)吲哚类天然产物的合成方法有很多研究报道,在吲哚结构上构建噁唑环是合成此类天然产物的关键.总结了已报道的3-(噁唑-5-基)吲哚类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并对构建3-(噁唑-5-基)吲哚骨架的合成方法及部分主要反应机理进行了综述,探讨了3-(噁唑-5-基)吲哚类骨架作为一种优势活性结构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方乐  #  虞敬  #  郭冠伦  * 《燃料化学学报》2020,48(6):735-740
为了研究La_(0.7)Sr_(0.3)CoO_(3-δ)钙钛矿催化剂对碳黑的催化氧化过程,本研究通过研究催化剂和碳黑的两种不同接触方式,即紧密接触与松散接触,讨论了其对碳黑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松散接触和无催化剂接触条件相比,紧密接触条件下碳黑的tig(起燃温度)分别下降了89.5和157.4℃,同时随着催化剂/碳黑的比例增加,碳黑氧化的tig、tm(最大转化温度)、tf(燃净温度)均向低温区域移动,表明该催化剂对碳黑有着良好的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994.
在氯化胆碱和氯化锌组成的深共融溶剂中,以2-氨基苯乙酮和芳香炔烃为原料,通过环化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4-二取代喹啉衍生物;当n(氯化胆碱)∶n(氯化锌)=1∶2,反应温度为80℃时,反应3 h即获得高达98%的产率.该方法无需额外添加催化剂,而且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底物范围较广泛.  相似文献   
995.
四个含NN型双齿配体的半夹心(η^6-p-cymene)Ru(II)化合物被成功制备.这四个化合物分别为(η^6-p-cymene)-Ru(C5H4N-C5H3N-OH)(1),(η^6-p-cymene)Ru(C5H4N-CH2-C5H4N)(2),(η^6-p-cymene)Ru(C5H4N-CH2-C5H3N-OH)(3)和(η^6-p-cymene)Ru(C5H4N-CH2-C5H3N-OCH3)(4).这些化合物通过核磁氢谱、碳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化合物2的结构被X射线单晶衍射证实.将这些化合物应用于催化氨醇与酮的环化反应,其中3的催化效率最高.在0.5mol%化合物3的存在下,制备了一系列喹啉和吡啶衍生物.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吡啶酰胺双齿导向的钴催化1-萘胺衍生物的区域选择性碳氢键烷氧基化反应.研究发现不仅一元醇可以作为烷氧化剂在标准条件下较好地实现1-萘胺C(8)位的烷氧化反应,而且具有多重用途的脂肪二元醇以及低聚乙二醇,也可以以中等的收率得到相应的目标化合物,这可能是钴催化碳氢键活化构筑碳氧键的首次发现.此外,利用这个实验方法,以氘代甲醇为烷氧化试剂实现了同位素标记的8-烷氧基取代的1-萘胺衍生物的合成.通过控制实验,发现该反应中吡啶酰基是最佳的双导向基团,而且反应过程可能经历了单电子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997.
RE(CH2SiMe3)3(THF)2和1.5 equiv.(C4H3NHCH2)2NCH3(1)反应合成得到含氮原子桥联吡咯基稀土金属双核配合物[η1∶η1∶η1-(C4H3NCH2)2NCH3]RE{μ-η5∶η5∶η1-(C4H3NCH2)2NCH3}RE[η1∶η1∶η1-(C4H3NCH2)2NCH3](THF)[RE=Y(2),Er(3),Yb(4)],所得配合物经过核磁共振、红外和元素分析表征,配合物2和4经单晶X-Ray进一步确认结构.同时研究了稀土配合物作为单一组分催化剂催化ε-内酯的开环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1,4-烯炔衍生物与二芳基膦氧化物在银介导下发生的炔酰化反应.该反应利用自由基引发的1,2-炔基迁移策略合成了一系列γ-酮膦氧化物,产率适中.该反应机理可能涉及膦中心自由基与乙烯基的加成、3-exo-dig环化和1,2-炔基迁移等连续的过程,一步形成了C-P、C-C键等化学键,实现了非活性烯烃的双官能化.  相似文献   
999.
Two novel coordination polymers,[Zn(ImNIPA)(DMSO)]n(1)and[Cd(ImNIPA)(DMSO)]n(2)(H2ImNIPA=5-(6-(1H-imidazol-1-yl)-1,3-dioxo-1H-benzo[de]iso-quinolin-2(3H)-yl)isophthalic acid,DMSO=dimethylsulfoxide),were prepared under solvothermal conditions through the reactions of Zn^2+/Cd^2+ and a new imidazole-containing isophthalic ligand H2ImNIPA.The compounds were fu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FT-IR spectroscopy,powder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analysis.Both 1 and 2 are two-dimensional(2D)coordination layers via the combination of 3-connected metal nodes and ImNIPA^2- linker,featuring(6,3)honeycomb-type topology.In addition,the 2D layers in the two compounds are further extended into 3D supramolecular frameworks via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Finally,the thermal-stability and solid-stat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m were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000.
徐众  吴恩辉  李军  侯静  黄平  蒲权文 《化学通报》2020,83(5):453-458
用活性炭(AC)作为支撑材料,石蜡(PW)、十六酸(PA)和硬脂酸(SA)作为相变主材,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AC/PW、AC/PA和AC/SA复合相变材料,并考察了其热-电性能。结果表明,添加活性炭时有机质均不会泄漏;复合材料充-放热过程中温度场分布都比较均匀,热循环会使材料导热性能略有下降;此外,三种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均随压力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