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化学   87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为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割缝筛管完井的水平井定点封堵问题,研发了一种适用于60~80℃油藏的水平井环空化学封隔材料Annular Chemical Paker(ACP),并针对其触变性、环空充填性能、持压强度、堵水率及降解性能等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改性聚多糖+丙烯酰胺(AM)单体+引发剂过硫酸铵+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  相似文献   
92.
电传操纵系统是影响飞行安全的关键系统,建立有效的电传操纵系统软件可靠性模型是软件可靠性测试和验证的基础.针对某型飞机系统安全性设计中横向通道电传操纵系统软件可靠性建模问题,建立了模块化的基于Markov的电传操纵系统软件可靠性模型.提出了综合考虑重要度和复杂度的软件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将可靠性目标分配到子模块.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和指标分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
将36只雄性大鼠80~100 g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质量分数13.15mg/kg)和高铜日粮(Cu质量分数650、850 mg/kg),实验期为9周,进行了铜中毒对大鼠肝脏影响的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高铜Ⅰ、Ⅱ组大鼠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大鼠肝脏脏器系数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P0.05)。同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血清铜含量上升,SOD含量下降。提示日粮铜质量分数650~850 mg/kg即可引起大鼠肝脏的病理损伤,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94.
药物分析(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和技术成熟的优势,广泛用于建立药物质量标准的测定方法。同时,分光光度法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出现。与前一期评述相比,在应用报道中重新回到第二位,但在所有药物分析方法中的比例基本不变。一般分光光度法的应用见表4,分光光度法新技术的应用见表5。  相似文献   
95.
自研究者证实外泌体承担了细胞外RNA等物质的运输功能以来, 关于外泌体来源与功能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外泌体被发现具有作为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使得拥有特定表面蛋白以及特定装载物的外泌体成为分析化学领域有价值的检测对象. 从化学本质角度来说, 外泌体的获取与分析需要依赖特异性的分子识别过程. 核酸适体作为分子识别单元, 因其特异性强、 亲和力高、 生物活性稳定、 易于合成和保存、 而且其序列和结构上具有可编程性, 易于设计和修饰, 已成功地用在外泌体相关的生物传感体系中. 本文从外泌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具有生理、 病理意义的组分出发, 从外泌体通用生物标志物识别、癌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检测及外泌体蛋白谱的分析这3个方面综述了以核酸适体作为分子识别单元在外泌体分析领域的代表性工作, 总结了现有的靶向外泌体的核酸适体序列信息以及应用场景, 阐述了利用化学合成与修饰以及DNA自组装等化学调控手段增强核酸适体分子识别性能的最新进展, 并从适用于外泌体分子识别的核酸适体的筛选以及化学修饰的角度, 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
对化石能源依赖所造成的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限制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Li-CO2电池能量密度高、原材料成本低廉且结构简单,因而被认为是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有力技术,在住宅能量存储、电动汽车驱动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 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Li-CO2电池放电时可将空气中的 CO2还原固定,生成的碳材料可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在资源利用化上提供了新途径。 Li-CO2电池是建立在锂-空气电池的基础上。相比大气中的其他成分, H2O与 CO2对该电池的影响很大。防水膜可以减少水的影响;而在放电过程中, CO2的存在会生成 Li2CO3, Li2CO3是可以分解的。由此可见, CO2在可充放的锂电池中作为正极活性成分储能,从而被利用起来。目前 Li-CO2电池至少面临三个问题:(1)电池充放电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并且以 O2和 CO2混合气为活性气体的机理与以纯 CO2为活性气体的机理是有差别的, Li2CO3的生成与分解的机制仍在探索中;(2)电解液的稳定性;(3)寻找高效的正极催化剂材料。
  本文介绍了 Li-CO2电池的发展历程,讨论了 Li-CO2电池的充放电机理、电解液的影响以及正极催化材料的选取等。综述了活性气体为纯 CO2和 CO2-O2混合气时机理的差别,以及 CO2/O2混合比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选取电解液应考虑其粘度和介电性。高效能的正极催化材料大多具有高导电性、多孔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等特点。而温度也是影响 Li-CO2电池性能的因素之一。虽然 Li-CO2电池的概念相对较新,但可实现 CO2在能源储存与转化领域中的应用,并为 Li-O2电池向锂空气电池飞跃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以如何提高正极材料的催化性能和 Li2CO3的生成和分解机理为重点,总结了正极材料所具有的导电性、比表面积、特殊结构等特点,以及相关机理。  相似文献   
97.
一门崭新的交叉科学:网络科学(下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上篇综述里,我们评述了网络科学的发展简史,基本概念和网络分类,以及国内外迄今提出的复杂网络的主要理论模型及其拓扑特性。着重总结了我们"一院二校"开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进展,上篇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加权网络模型、和谐统一的混合模型和量子信息网络模型及其纳米网络,简单说,我们探索了从宏观网络到微观网络的不同层次的若干特点和结果。在下篇综述里,我们将系统概述5个重要课题的研究进展,从第7章到第11章,课题内容包括:复杂网络的动力学完全同步与网络的拓扑结构之间的关系;网络拓扑结构的对称性破缺导致动力学部分同步;给出判断给定网络部分同步斑图稳定性的方法和一般判据,讨论了由网络的多种拓扑对称导致的部分同步斑图的竞争和选择问题以及李指数谱的简并性质。进一步,分别以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拓扑结构的束流输运网络为典型的"混沌复杂网络",提出了实现束晕-混沌的同步和控制的若干方法,特别是实现分区网络的多目标的同步控制问题。同时,基于Vicsek模型和Boid模型,研究了生物体集群动态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动力学方程,提出复杂多智能体网络的协调控制策略。另外,从复杂网络的不同拓扑结构对合作涌现和资源分配的作用角度,评述了三个主要的博弈模型—少数者博弈、囚徒困境和雪堆博弈,研究了复杂网络的群聚系数和网络异质性等结构特性对个体的博弈行为的重要影响。最后第12章,我们简介其它课题的进展,讨论了网络科学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8.
随着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以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获得的图像极大地提高了地物目标的识别能力,为准确获取地物被测目标的二维空间影像信息和一维光谱信息,设计完成一种基于声光可调滤波器(AOTF)的高光谱成像系统,但由于系统中偏振片消光比有限,导致视场外的0级光与被测目标的+1级衍射光发生重叠,而AOTF无驱动时成像可近似为0级干扰的图像,为此提出一种AOTF加驱动图像减无驱动图像的0级干扰抑制方法。并采用该系统样机进行外场光谱成像实验,对结果进行0级干扰抑制方法修正,修正后的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大幅度消除了0级光的干扰,而且还提高了整个成像光谱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9.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electron affinity of Si-doped AlN films(N_(Si)= 1.0 × 10~(18)–1.0 × 10_(19)cm~(-3)) with thicknesses of 50, 200, and 400 nm, synthesized by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OCVD) under low pressure on the ntype(001)6H–SiC substrates. The positive and small electron affinity of AlN films was observed through the ultraviolet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UPS) analysis, where an increase in electron affinity appears with the thickness of AlN films increasing, i.e., 0.36 eV for the 50-nm-thick one, 0.58 eV for the 200-nm-thick one, and 0.97 e V for the 400-nm-thick one.Accompanying th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analysis on the surface contaminations, it suggests that the difference of electron affinity between our three samples may result from the discrepancy of surface impurity contaminations.  相似文献   
100.
Phys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activation energy derived from temperature dependent photoluminescence(PL) of In Ga Nbased materials are investigated, finding that the activation energy is determined by the thermal decay processes involved.If the carrier escaping from localization state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hermal quenching of PL intensity, as often occurs in In Ga N materials, the activation energy is related to the energy barrier height of localization states. An alternative possibility for the thermal decay of the PL intensity is the activation of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processes, in which case thermal activation energy would be determined by the carrier capture process of the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centers rather than by the ionization energy of the defects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