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925篇
化学   1162篇
晶体学   7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0IntroductionThereisagreatcurrentinterestforthecrystalengineeringofcoordinationframeworks犤1,2犦,notonlybecauseoftheirpotentialapplicationsaszeolite-likematerialsinmolecularselection,ionexchange,andcatalysis,butalsobecauseoftheirintriguingvarietyofarchitecturesandnewtopologies.Uptonow,themostimportantdrivingforcesincrystalengineeringarecoordinationbondingandhydrogenbondinginteract-ion犤3~5犦.Theuniquedirectionality,strength,andcom-plementaryofnon-covalenthydrogenandcoordinatedbondingplayanimp…  相似文献   
82.
氮掺杂碳材料负载Pd纳米催化剂因其具有反应活性高、反应完成后便于分离和重复使用等优点,在催化领域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关注.简要综述了基于氮掺杂多孔/介孔碳NC、氮掺杂石墨烯NG、氮掺杂碳纳米管NCNT和氮掺杂碳纳米片NCNS等不同类型碳材料载体制备的负载型Pd纳米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氮掺杂碳材料负载Pd纳米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3.
使用CTAB作为软模板,水热处理柚子皮,再以碳化和KOH活化过程得到了分级多孔碳(HPC),这种分级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高达1 813 m~2·g~(-1),相比于没有水热步骤制备的多孔碳(PC),拥有更加丰富的介孔结构和更大的比表面积。XPS分析结果表明HPC的氧掺杂量更高,会比PC贡献更大的赝电容。三电极测试体系中,HPC的比电容达到285 F·g~(-1)(0.5 A·g~(-1),1 mol·L~(-1)KOH)。同时,组装的两电极对称超级电容器拥有很好的倍率性能,循环12 000次充放电后,比电容依旧保留99%。HPC拥有这样优异的性能归结于较大的比表面积,高氧掺杂量和合理的孔径分布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4.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多齿的单-和双-三唑衍生物,制备了3种基于多金属氧簇基(POM)的Cu(Ⅱ)和Cu(Ⅰ)杂化材料,即{[Cu(L12(Mo4O13)]·2H2O}n1),{[Cu1.5(L2)(HL2)(H2O)(Mo4O13)]·2H2O}n2),{[Cu2(L31.5(Mo4O13)]·H2O}n3)(L1=4-pyridine-2-1,2,4-triazole,HL2=3-(4H-1,2,4-triazol-4-yl)benzoic acid,L3=trans-4,4''-azo-1,2,4-triazole)。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在1中,Mo4O132-阴离子和Cu(Ⅱ)中心通过双齿L1相互连接,最终形成了二维(2D)POMs基的Cu(Ⅱ)杂化金属-有机骨架。在2中,Mo4O132-阴离子和Cu(Ⅱ)中心通过桥接水原子(O18),双齿HL2和三齿L2-相互连接,最终形成了三维(3D)POMs基的Cu(Ⅱ)微孔金属-有机骨架。在3中,L3配体桥接相邻的Cu(Ⅰ)中心和Mo4O132-阴离子,最终形成独特的双重穿插结构的3DPOMs基的Cu(Ⅰ)杂化配位框架。光催化实验研究表明,样品1~3对于不同有机染料罗丹明B(RhB)、亚甲基蓝(MB)和甲基橙(MO)都具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85.
利用高速扫描量热仪(FSC)研究聚氧化乙烯(PEO)样品在三维受限小液滴中的等温结晶过程,获得了样品从玻璃化转变温度至熔点温度整个区间的等温结晶动力学. PEO本体样品由于异相成核作用明显,以5×104 K/s的速率降温依然无法抑制其在降温过程中的成核过程,而通过PEO薄膜去润湿获得的小液滴则可在1×104 K/s升降温速率下获得完全无序态的样品.对本体PEO和去润湿得到的PEO液滴样品进行不同温度的等温结晶实验,通过对比PEO受限前后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变化发现,相对于PEO本体样品,液滴样品的结晶速率在整个等温温度区间均有所下降.在高温异相成核控制区,当PEO样品受限成为多个比本体样品直径小10倍左右的小液滴后,每个液滴内异相成核位点数减少或缺失,从而导致整体总结晶速率降低;而低温均相成核控制区,由于PEO样品的独特性,异相成核对其成核过程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受限成液滴后此影响消失,同时链段扩散晶体生长过程受到尺寸效应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PEO的总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86.
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2个基于多金属氧酸盐(POM)的Cu和Cu新型杂化配合物材料,即[Cu2(4-NH2-trz)4(Mo8O26)(H2O)4]·5H2O(1)和[Cu4(4-NH2-trz)4Mo8O26](2)(4-NH2-trz=4-氨基-1,2,4-三唑)。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在配合物1中,4-氨基-1,2,4-三唑双齿配体连接2个相邻的Cu中心形成双核结构单元,这些双核结构单元进一步通过Mo8O264-连接形成一维(1D)的杂化配位结构。在配合物2中,4-氨基-1,2,4-三唑双齿配体连接相邻Cu中心构筑了独特的[Cu4(4-NH2-trz)4]n一维螺旋链,这些左手和右手的一维螺旋链再通过(β-Mo8O264-连接形成2D杂化骨架。光催化实验研究表明,样品1和样品2对于不同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罗丹明B(RhB)和甲基橙(MO))具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新的有机杂化锌碲化物[Zn(dien)2](Te2)(1)和镍硒化物[Ni(dien)2](Se3)(2)(dien=二乙烯三胺),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Cmca空间群,晶胞参数:a=9.212(2),b=10.854(3),c=15.723(4),Z=4。化合物2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8.047(4),b=9.8236(19),c=9.0079(19),Z=4。在两种化合物中,1的阳离子中Zn2 与2个dien螯合形成稍变形的八面体几何构型,阴离子为哑铃型的Te22-。2的阳离子中Ni2 离子与2个dien螯合形成稍变形的八面体几何构型,阴离子为‘V’字型的Se32-。  相似文献   
88.
3-(3-吡啶基)丙烯酸(3-HPYA)配体与稀土金属离子钆(Gd)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Gd(3-HPYA)3(H2O)]n(1),其结构经IR,热重分析,元素分析和x-射衍单晶衍射仪表征.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为:a=0.61943(15)nm,b=1.27000(3)nm,c=1.563 40(4)nm,α=111.728(4)°,β=90.330(4)°,γ=95.202(4)°,Z=2.1通过分子间的氢键堆积为三维网状结构.对1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9.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6个新的镧系金属配位聚合物,Ln2(SSA)2(phen)4(H2O)2(Ln=Er(Ⅲ) (1),Yb(Ⅲ) (2)),[La2(SSA)2(phen)2(H2O)4·(phen)·(H2O)1.33相似文献   
90.
本文用2-咪唑乙酸(Hiaa),2,2′-联吡啶,氢氧化钠和六水合高氯酸锰在水和乙醇中反应合成了1个二维配位化合物{[Mn(iaa)(2,2′-bipyridine)(H2O)](ClO4)}n (1)。单晶结构表明化合物1是1个新颖的二维双核锰配位聚合物,锰离子的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每一个锰离子与3个配体配位,而每个配体与3个锰离子桥连。磁性研究表明1中Mn(Ⅱ)离子间存在弱的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