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化学   192篇
力学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MoO3/TiO2-Al2O3催化剂表面结构的LRS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负载型Mo和Co-Mo催化剂由于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多年来一直是催化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工业上应用的Mo和Co-Mo催化剂多以活性Al_2O_3和SiO_2-Al_2O_3为载体,近年来也有用TiO_2,ZrO_2和活性碳作为催化剂载体的研究报导.有关催化剂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对催化剂表面相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方面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多年来在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研究基础上,以石油加氢精制催化剂为应用背景,开  相似文献   
32.
徐杰  辛勤 《催化学报》1997,18(3):194-198
分别以水和乙醇为沉淀介质,按不同方法制备了低碳醇合成用Cu-Co-Fe系催化剂,以乙醇为沉淀介质时,有利于提高生氏碳醇的活性和选择性,产物中正构醇含量增加,且不服从Schulz-Flory方程分布方式,乙醇的存在,使沉淀体系中的杂质NaNO3不易洗脱,催化剂还原温度提高;高的NaNO3含量对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不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乙醇预处理可提高催化剂对CO的不可逆吸附能力,提高还原  相似文献   
33.
利用连续流动微反研究了Rh+Co/Al2O3催化剂的CO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反应在220℃以上发生, 反应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和H2/CO值的增加而增加。利用TP-IR动态方法研究了Rh+Co/Al2O3上CO和H2共吸附及其动态行为。结果表明在Rh+Co/Al2O3的孪生及线式中心上, CO和H2室温共吸附时即有部分孪生及线式CO转化为相应的羰基氢化物, 随着温度的升高, 剩余的孪生和线式CO继续向相应的羰基氢化物转化。而羰基氢化物则向多羰基氢化物转化。在到达反应温度之前, 催化剂表面只存在羰基氢化物及相应的多氢羰基氢化物。在反应温度则导致产物CH4生成。与CO加氢反应和CO歧化的吸附态研究结果相关联, 作者认为Rh+Co/Al2O3上CO加氢生成CH4是经由羰基氢化物-多氢羰基氢化物途径。  相似文献   
34.
本文利用化学吸附,TEM,TPD和IR研究了在Ru-Cu/SiO催化剂中Cu和Ru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u-簇化效应除使Ru再分散外,导致随Cu含量增加,吸附态CO高频红外谱带消失,同时用CO/H吸附量比求得的化学计量数减小,据此认为电子效应和几何效应同时存在,其电子转移方向从Cu到Ru。  相似文献   
35.
本文用化学吸附、原位IR、和XPS考察了钒助剂对Rh2/SiO2催化剂的H2和CO化学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CO吸附在RhI、RhⅡ和RhⅢ中心上分别产生孪生、线式和桥式CO表面吸附物种.2)H2主要解离吸附在RhⅡ和RhⅢ中心上,但CO能优先吸附;RhI中心对H2的化学吸附能力弱,但H2和CO能共吸附在RhI中心上形成表面羰基氢化物.3)Rh2-V/SiO2催化剂在573K还原后,铑与钒助剂的强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RhⅡ和RhⅢ与钒助剂之间,H2吸附比CO吸附受到更强烈的抑制.用覆盖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钒助剂对Rh2/SiO2催化剂的H2和CO化学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本文使用付立叶变换红外研究了甲烷在MnO_2/SiO_2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催化剂经高温(773K)抽空处理后,冷却至173K,进2466Pa甲烷,在3008,2904和1304cm ̄(-1)处观察到三个红外吸收峰.其中2904cm ̄(-1)的吸收峰归属为C-H键的对称伸缩振动,这一红外吸收峰的出现说明了甲烷分子的Td点群发生畸变,对称性降低。因为红外惰性的2917cm ̄(-1)红外峰显示出红外活性并位移至2904cm ̄(-1)甲烷吸附于MnO_2/SiO_2表面后,由表面羟基产生的红外峰从3700cm ̄(-1)位移至3675cm ̄(-1).共吸附的CO影响甲烷的吸附,说明CH_4与催化剂表面阳离子的作用较弱。甲烷在MnO_2/SiO_2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可能是通过甲烷的氢原子与表面羟基的氧和表面配位不饱和的氧离子间的氢键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7.
38.
乙醇对合成醇用Cu-Co-Fe催化剂的修饰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杰  王向宇  杜宝石  辛勤  李灿 《催化学报》1998,19(3):264-267
乙醇对合成醇用Cu┐Co┐Fe催化剂的修饰效应徐杰王向宇杜宝石(郑州大学化学系,郑州450052)辛勤李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116023)关键词铜,钴,铁,合成醇,乙醇,修饰作用分类号O643/O647自70年代以来,已对多种CO加...  相似文献   
39.
红外光谱法研究噻吩与CO和NO在Co—Mo/Al2O3上的共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勤  张慧 《燃料化学学报》1991,19(4):333-338
  相似文献   
40.
 通过调变的多元醇法制备了40%Pt/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应用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衍射(XRD)方法表征催化剂.结果表明,由该制备方法可得到高分散,金属粒子粒径分布窄的高载量贵金属催化剂.TEM统计结果表明,调变多元醇法制备的40%Pt/C催化剂的金属粒子平均粒径约为2.9nm.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单池性能测试表明,该方法制得的40%Pt/C的电催化氧还原能力比同型商品催化剂更好.另外,利用UV-Vis光谱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结果表明,在调变的多元醇法中,Pt4+的还原是一步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