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29篇
力学   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王琳琳  徐徐  陈小鹏  孙文静  童张法 《色谱》2007,25(3):413-41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松脂的催化歧化新工艺的反应产物进行分析,共分离出45个峰,鉴定出其中的38个化合物,并发现松脂歧化产物中歧化松节油的主要成分为对伞花烃,含量为16.26%;歧化松香的主要成分为脱氢枞酸和氢化树脂酸,其含量分别为41.58%和21.43%。在此基础上对松脂歧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松脂原料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分子间氢转移反应,萜烯烃的存在促进了脱氢反应的进行;在树脂酸提供的酸性环境下松脂原料中中性油的主要成分双环单萜烯发生开环异构形成单环单萜烯,单环单萜烯再进行催化脱氢转化为对伞花烃。分析结果表明,直接以松脂为原料进行催化歧化反应可同时获得特级歧化松香和高含量的对伞花烃。  相似文献   
22.
任洁  王珍  王琳琳 《数学学报》2023,(6):1167-1180
本文研究有限维框架下一类非Lipschitz系数McKean-Vlasov随机微分方程的Freidlin-Wentzell型大偏差原理,将此类条件下经典随机微分方程的相关结论推广到McKean-Vlasov随机微分方程.在此类McKean-Vlasov随机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基础上,采用弱收敛方法得到其大偏差原理.  相似文献   
23.
利用微流控芯片进行生物医学检测,往往需要对芯片通道进行表面修饰,连接上某些特异性的活性分子。本研究对一种新型的环氧树脂材料表面进行空气等离子体前处理,然后进行丙烯酸(acrylic acid, AAc)紫外诱导接枝聚合,使这种环氧树脂材料表面引入了羧基基团.在此基础上,将这种化学惰性的环氧树脂表面连接上特异的抗体,作为微流控芯片的基底,进行免疫检测实验。用静态接触角、甲苯胺兰染色、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BCA蛋白定量检测和细胞黏附实验等检测手段对环氧树脂的表面修饰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使用空气等离子体处理后丙烯酸紫外诱导接枝聚合的方法成功地在环氧树脂表面引入了大量的羧基基团;使用EDC/NHS偶联试剂,将蛋白以共价连接的方式连接到疏水的、化学惰性的环氧树脂表面;通过细胞黏附实验表明,用这种方法修饰的环氧树脂表面可以用作生物医学的免疫检测实验。  相似文献   
24.
催化加氢;反应机理;氢化松香;Raney镍催化松香加氢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5.
株洲氢化松香主要化学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利用改进的DEAE 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从株洲氢化松香中分离出主要化学组成部分 酸性部分 ,然后采用DB 5毛细管柱对酸性部分进行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用分析。共鉴定出 6种二氢枞酸型树脂酸 ,4种二氢海松酸 /异海松酸型树脂酸 ,4种四氢枞酸型树脂酸。其主要成分为 8 二氢枞酸、18 四氢枞酸、13 二氢枞酸、8α ,13β 四氢枞酸、13β 8 二氢枞酸及 8 二氢异海松酸等。  相似文献   
26.
药物进入人体后,总要通过血浆的贮存和运输,达到受体部位后才发生药理作用.多数药物在血浆中都或多或少地会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结合后的药物不易穿透毛细管壁,限制了进一步运输.同时,药物与白蛋白结合后将存留于血浆中,减弱了药物的最大作用强度,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1,2]).因此,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作用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120℃时Pd/C-H2SO4协同催化松节油直接异构-歧化反应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共分离出45个峰,初步鉴定出37个化合物,其中主要产物为单环单萜烃对伞花烃和双环单萜烃蒈烷;主要副产物为莰烯、葑醇、苧烯、莰醇、顺式-1-甲基-4-(1-甲乙基)-环己烯醇、蒈烯、异龙脑、对孟烷-8-醇及2,6-二甲基-2-辛烯等;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51.42%、27.62%、4.65%、2.29%、2.28%、1.25%、0.46%、0.38%、0.37%、0.35%及0.33%。分析结果表明,在松节油直接催化异构-歧化反应过程中,其主要成分双环单萜蒎烯的异构及分子间氢转移歧化反应为主反应,并伴随深度开环异构、水合重排等副反应,倍半萜几乎不发生反应,蒎烯转化率为99.14%,对伞花烃选择性为57.46%。  相似文献   
28.
对甲苯磺酸与碘协同催化合成月桂酸甲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醇(1)和月桂酸(2)为原料,碘和对甲苯磺酸协同催化合成了月桂酸甲酯(3),其结构经IR确证。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物料比r[n(1)∶n(2)]对3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反应条件(2 10mmol,r=15∶1,3 mol%TsOH,6 mol%I2,于60℃反应90 min)下,3产率93.5%。  相似文献   
29.
为了促进CO2电化学还原(ECR)制备燃料和高值化学品,开发高活性、低成本和高选择性催化剂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一步合成超细氧化铜(CuO)纳米颗粒修饰的二维Cu基金属有机框架(CuO/Cu-MOF)复合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角环形暗场像-扫描透射电镜、N2吸附/脱附、元素分析谱、CO2吸附等方法进行表征,对CuO/Cu-MOF复合材料的组成、形貌和孔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超细CuO纳米粒子的尺寸为1.4到3.3 nm,均匀修饰在二维Cu-BDC MOF表面.由于其结构中丰富的孔道结构,CuO/Cu-MOF在常压下的CO2吸附量可达5.0 mgCO2 gcat.–1,明显优于商业CuO纳米颗粒.进一步在H型电解池、0.1 mol/L KHCO3电解质溶液中研究了CuO/Cu-MOF的ECR性能;结果表明,在CO2饱和的0.1 mol/L KHCO3电解质溶液中,反应产物包括CO,H2,HCOOH和C2H4.在-1.0至-1.2 V(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下同)电势范围内,ECR占主导地位;生成C2H4的起始电位为-0.85 V,在-0.9至-1.2 V电势范围内,C2H4是主要产物;电势高于-0.9 V时,CO和HCOOH是主要产物;电势低于-0.9 V时,开始生成CH4,且其含量随过电势增加而增加.通过改变材料合成时的前驱体配比、配体种类和反应温度等可调节CuO/Cu-MOF催化剂对ECR产物的活性和选择性,当对苯二甲酸:硝酸铜摩尔比为3:1、温度为100°C时,制得的CuO/Cu-MOF可在-1.1 V电势下将CO2还原为C2H4,其法拉第效率可达50.0%,显著优于许多文献报道的Cu基电催化剂以及所合成的纯Cu-MOF和纯CuO,其在相同电解条件下生成C2H4的法拉第效率分别为37.6%和25.5%.此外,生成C2H4的几何分电流密度约为7.0 mA cm-2,生成速率为21.0μmol mgcat.–1 h–1,阴极能量效率达到27.7%.催化剂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连续电解10 h后,C2H4的法拉第效率仍保持在45.0%以上.进一步的机理研究表明,CuO/Cu-MOF复合材料中二维金属铜有机框架主体和超细CuO纳米颗粒在ECR反应过程中可协同实现对CO2的吸附和活化,促进C-C耦合,从而高选择性生成C2H4.本文为提高ECR生成C2H4的选择性和活性提供了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0.
林鑫  李涛  王琳琳  苏云鹏  黄卫东 《物理学报》2004,53(11):3971-3977
对定向凝固界面前沿非稳态溶质扩散场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发现无论在纯扩散还是存在对流的情况下,界面前沿的溶质扩散场通常满足指数分布的形式,可以采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描述界面前沿的瞬态溶质扩散场.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定向凝固界面形态稳定性进行了统一的时间相关的非稳态分析,发现界面临界稳定性条件的数学描述形式与Mullins和Sekerka理论给出的稳态解完全一致,只是用时间相关的浓度梯度GC^1,界面速度Vi、溶质扩散长度l代替了稳态生长中所得到的GC,V,DL/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