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化学   120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Liouville空间中发展了飞秒脉冲激发的动力学光谱理论 ,得到了密度矩阵表象的瞬态散射速率方程 .该方程在CW极限时会自动还原到经典的KHD公式 .用该理论处理IBrRaman激发谱 ,得到了和实验一致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02.
根据Co-B非晶态结构的短程有序、Co和B之间是较强的化学作用以及化学键理论,设计了ComB2 (m=1~4) 原子簇模型,用DFT方法对其进行高水平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模型体系ComB2 (m=1~4)中, B原子供给Co原子电子,这与非晶态合金的实验结果一致,同时存在B-B直接相连,为了比较,也选择了ConB (n=1~4)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不符,说明ComB2(m=1~4)原子簇模型更能反映非晶态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用原子簇模型(CM)的从头计算方法,计算了银表面甲醇氧化反应中的静态吸附物种的优化几何构型及吸附性质.计算表明在清洁银表面甲醇、甲醛只存在物理吸附;当表面存在吸附氧原子时,甲醇可在银表面形成两种分子态吸附;甲醛与表面羟基OH_(a)或氢原子H_(a)共存时在银表面能够形成化学吸附,且CH_2O_(a)极易与O_(a)反应生成深度氧化中间体η~2-甲二氧基;中间产物甲氧基在无氧的银表面能够形成稳定吸附,在富氧银表面极易进一步氧化脱氢生成产物甲醛.通过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照,我们对反应机理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4.
室温下SO_4~(2-)/ZrO_2催化剂(SZ)上~(13)C标记的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原位 ~(13)C MAS NMR谱研究结果表明:其反应动力学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一级可 逆表面反应动力学公式,由该动力学公式计算得到的反应速率常数可以用于衡量固 体催化剂的表面超强酸性。这种新的表征方法显示采用一步-醇热-超临界干燥综合 技术合成的SZ催化剂不仅比表面和硫酸根含量高,而且其超强酸性和异构化反应活 性均明显优于常规法合成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Mo对猝冷Ni-Mo骨架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猝冷法制备了不同Mo含量的Ni-Mo-Al合金,经碱处理活化后得到猝冷Ni-Mo骨架催化剂.以ICP,N2物理吸附,XRD,H2-TPD等手段对合金及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Mo含量的增加,合金中依次出现Ni16Mo10Al74,MoAl3物相,同时NiAl3相减少,Ni2Al3相增加.Mo的存在使合金中更多的铝被抽提,减少了催化剂中残留的Ni2Al3物相,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孔容和晶粒尺寸均随Mo含量增加而减小.将催化剂用于2-乙基蒽醌加氢反应,发现Mo加快了反应速率,同时抑制了降解产物的产生.在催化剂中Mo含量达到2.47wt%时,双氧水的得率可达到100%.结合M晶粒大小、表面吸附氢状态、Mo的化学态,进一步讨论了Mo对猝冷Ni-Mo骨架催化件能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非钛醇盐溶胶-凝胶法制备高光活性纳米晶TiO2气凝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iCl4为前驱体,采用环氧丙烷快速成胶法合成了具有高光催化活性的纳米晶TiO2气凝胶,利用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和透射电镜等手段考察了H2O/TiCl4摩尔比和热处理等制备参数对TiO2气凝胶织构性质的影响,并以苯酚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评价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H2O/TiCl4摩尔比为3时体系的成胶过程较为缓慢,制备的纳米晶TiO2气凝胶样品具有最小的晶粒尺寸及最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并且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7.
采用两种大小不同的原子簇模型Si_(30)H_(28)和Si_(13)H_(16),分别用两层 ONIOM方法(对较大原子簇)和普通量子化学方法(对较小原子族)考察了苯分子 在Si(111)-7 * 7表面的化学吸附。对三种可能的吸附物种分别用DFT或HF方法进行 了计算。通过大小原子簇吸附物种的吸附能以及几何构型优化参数的比较发现,对 于稳定的吸附物种,较小的原子簇基本上可以代替较大的原子簇进行计算,而对于 不太稳定的吸附物种,就不得不考虑周边原子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苯在Si(111)- 7 * 7表面的主要吸附种是双σ成键的1,4加成产物,不稳定的单吸附物种可能是 1,4加成物种的前驱态。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用原子簇模型(CM)的从头计算方法, 计算了银表面甲醇氧化反应中的静态吸附物种的优化几何构型及吸附性质。计算表明在清洁银表面甲醇、甲醛只存在物理吸附; 当表面存在吸附氧原子时, 甲醇可在银表面形成两种分子态吸附;甲醛与表面羟基OH(a)或氢原子H(a)共存时在银表面能够形成化学吸附, 且CH2O(a)极易与O(a)反应生成深度氧化中间体η^2-甲二氧基; 中间产物甲氧基在无氧的银表面能够形成稳定吸附, 在富氧银表面极易进一步氧化脱氢生成产物甲醛。通过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照, 我们对反应机理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分别用原子簇模型(CM)和浸入吸附原子簇模型(DAM)的从头算方法,研究了分子态氧在Ag(110)面上的化学吸附构型,吸附态和吸附能.以Ag_6O_2为模型体系,对O_2在Ag(110)表面长桥位(LB)化学吸附的研究表明:二个最低能态是~1A_1和~3A_2,它们分别对应在[110]槽位吸附的过氧分子O_2~(2-)和在[001]方向吸附的超氧分子O_2,理论优化的吸附构型和实验测量分析结果非常一致.由于CM方法忽略了金属本体的影响,所得吸附能明显低于实验值(甚至是负值),而DAM方法得到正的吸附能,且相当接近于实验值38.9kJ/mol,其中[110]槽位吸附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0.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镁铝尖晶石(MgAl2O4)材料,制备了其负载的Ru催化剂,研究了MgAl2O4焙烧温度对Ru/MgAl2O4催化剂上液相苯部分加氢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27A1固体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H2-程序升温还原、H2-程序升温脱附、N2物理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