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64篇
化学   130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58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39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La-Fe-M(M=Al, Si)化合物磁热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La-Fe-M(M=AI,Si)化合物在磁热性能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具有NaZn13型晶体结构,含高浓度Fe的La-Fe—M(M=AI,Si)化合物为良好的软磁材料;用少量的Co替代化合物中Si,Al元素可以将化合物的居里温度提高至室温;对La(Fe1-yCoy)xSi13-x化合物,适量的Si,Co组合可使化合物在室温产生可与Gd5Si2Ge2比拟的磁热效应;加入适量的间隙原子H,也可使La(FexSi1-x)13在室温的磁热性能远远大于金属Gd;对含Si量低及含Si量高的La(FexSi1-x)13化合物在相转变点附近由温度和磁场诱导相变的本质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非绝热分子动力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来在光化学周环反应研究方面的工作,对非绝热分子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模型和研究现关夜较全面的介绍,重点讨论经典轨迹在单分子衰变和离解、碰撞猝灭、光化学周环反应、非绝热电子转移等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精密自动绝热热量计直接测定了配合物Zn(Phe)(NO3)2·H2O(s) (Phe:苯丙氨酸)在78-370 K温区的摩尔热容. 通过热容曲线的解析得到该配合物的起始脱水温度为, T0=(324.27±0.37) K. 将该温区的摩尔热容实验值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摩尔热容(Cp, m)对温度(T)的多项式方程, 并且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它的舒平热容值和各种热力学函数值. 依据Hess定律, 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 选择体积为100 mL浓度为2 mol·L-1 的盐酸作为量热溶剂, 利用等温环境溶解-反应热量计分别测定混合物{ZnSO4·7H2O(s)+2NaNO3(s)+L-Phe(s)}和{Zn(Phe)(NO3)2·H2O(s)+Na2SO4(s)}的溶解焓为, ⊿dH0m,1 =(69.42±0.05) kJ·mol-1, ⊿dH0 m,2 =(48.14±0.04) kJ·mol-1, 进而计算出该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fH0m =-(1363.10±3.52) kJ·mol-1. 另外,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折光指数(refractiveindex)的测量结果检验了所设计的热化学循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运用多参考微扰理论(Multireference MΦller-Plesset theory)计算了SSCH3垂直激发能及其S-C与S-S两种断键方式的绝热(Adiabatic)与非绝热(Diabatic)的基态和激发态势能曲线, 研究了在193nm激光作用下SSCH3的光解离过程, 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符.  相似文献   
15.
水-乙醇二元体系共沸混合物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全自动低温绝热量热计测定了水、乙醇以及水和乙醇组成的共沸混合物在不同温区的摩尔热容Cp,m. 建立了共沸混合物Cp,m与温度T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水和乙醇组成的共沸混合物在98.496 K发生玻璃态转化,在158.939 K 和270.95 K发生固-液相变.获得了其相应的相变焓和相变熵.计算了以298.15 K为基准的该共沸混合物的热力学函数和超额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16.
对非绝热波聚合体系进行了数学模拟, 将反应器尺寸与聚合波关联, 建立了非绝热条件下蔓延聚合波波速和最大波温的数学模型; 利用所建模型计算不同引发剂浓度、 不同环境温度、 不同试管直径下淀粉接枝聚合波的波速和波温, 并与实验测定值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非绝热聚合波的数学模型对无相变体系的拟合结果令人满意, 对聚合波的发生条件及反应器尺寸的影响有很好的预见性; 另一方面, 对于存在相变及与环境有质量交换的波聚合体系, 所建模型的预测性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17.
邸友莹  谭志诚  李彦生 《化学学报》2006,64(13):1393-1401
合成了一种稀土高氯酸盐-谷氨酸配合物. 经TG/DTG、化学和元素分析、FTIR及与相关文献对比, 确定其组成为[Pr2(L-α-Glu)2(ClO4)(H2O)7](ClO4)3•4H2O, 纯度为99.0%以上. 利用显微熔点仪分析发现其没有熔点. 在78~370 K温区, 用精密绝热量热仪测量其低温热容, 在285~306 K温区发现一明显吸热峰, 归结为固-固相变过程. 通过相变温区三次重复热容测量, 得到相变温度Ttr、相变焓ΔtrHm和相变熵ΔtrSm分别为(297.158±0.280) K, (12.338±0.016) kJ•mol-1和(41.520±0.156) J•K-1•mol-1. 用最小二乘法将非相变温区的热容对温度进行拟合, 得到了热容随温度变化的两个多项式方程. 用此方程进行数值积分, 得到每隔5 K的舒平热容值和相对于273.15 K的热力学函数值. 根据TG/DTG结果, 推测了该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 依据Hess定律, 选择1 mol•dm-3盐酸为量热溶剂, 利用等温环境溶解-反应量热计, 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ΔfHm0=-(7223.1±2.4) kJ•mol-1.  相似文献   
18.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多体微扰理论(MP2),对Li 与线性碳链HC2n-形成的体系HC2nLi(n=1~8,C∞v)的平衡几何构型、谐振动频率、第一绝热电离能和结合能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HC2n-与Li 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曲线。计算结果表明,Li 可与线性碳链HC2n-形成稳定的化合物HC2nLi;化合物的电离能和结合能与体系大小n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基于计算结果,得到了体系的绝热电离能和结合能与体系大小n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绝热法研究己内酰胺阴离子聚合尼龙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己内酰胺钠盐、N-75缩二脲作为反应催化体系, 确定反应温度在145-160 ℃之间, 通过计算得到动力学参数: 反应级数为准一级、活化能在73.2-77.1 kJ·mol-1之间、指前因子在2.9×1011-3.6×1011 mol1-n·s-1范围内. 本实验条件下测定并计算的反应热为134.5-137.3 J·g-1, 与文献值(138.6 J·g-1)吻合. 并在前人基础上修正并建构了己内酰胺阴离子绝热反应动力学模型, 对反应过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从而证明了本模型的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两种固态稀土丙氨酸配合物[Ho2(Ala)4(H2O)8]Cl6和[ErY(Ala)4(H2O)8](ClO4)6 (Ala为丙氨酸),用量热和热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两种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用全自动高精密绝热量热计测定了在78~377 K温区内的低温热容.对于[Ho2(Ala)4(H2O)8]Cl6,在214~255 K温区内发现一固-固相变,其相变温度为235.09 K.对于[ErY(Ala)4(H2O)8](ClO4)6,在99~121 K温区内也发现一固-固相变,其相变温度为115.78 K. [Ho2(Ala)4(H2O)8]Cl6固-固相变焓为3.02 kJ• mol-1,相变熵为12.83 J•K-1•mol-1; [ErY(Ala)4(H2O)8](ClO4)6 固-固相变焓为1.96 kJ•mol-1,相变熵为16.90 J•K-1•mol-1.同时,用TG技术在40~800 ℃温区研究了两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由TG/DTG曲线分析可知, [Ho2(Ala)4(H2O)8]Cl6从80 ℃到479 ℃热分解分两步完成, [ErY(Ala)4(H2O)8](ClO4)6从120 ℃到430 ℃热分解分三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