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0篇
化学   151篇
物理学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6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诵英  彭少逸 《色谱》1984,1(1):6-11
 〕在新建立的SCOT柱色谱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积分变换矩分析及数理统计理论,证明了SCOT柱色谱峰保留时间与半峰宽间的一般关系是一双曲线关系。当双曲线关系中的系数可认为是常数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简化为线性关系:(1)柱外效应可略去且某一个速率过程对峰宽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速率过程时。(2)柱外效应可略去且保留时间远大于死时间时,(3)当死时间的高次项可略去时。理论还给线性关系中的经验常数以一定的物理意义。结果证明在通常色谱条件下简化为线性关系的条件是容易满足的。利用获得的结果还对若干实验事实如负截距的出现,线性关系中的斜率与柱长的平方根成反比等作了圆满的说明,并指出有可能利用改变担体表面积来调整截距值。本文的结果可应用除光滑WCOT柱外的所有类型毛细管柱,既可用于气相毛细管柱,也可用于液相毛细管柱。  相似文献   
12.
甲醇在超临界环已烷中形成簇团的Monte Carlo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甲醇-环己烷体系的微观结构随压力(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临界区域甲醇分子的聚集最为明显,形成的甲醇团簇尺寸最大,溶剂分子在甲醇周围的局部密度则在低于临界区或亚临界区较大。  相似文献   
13.
铁基超细粒子催化剂具有优良的F-T反应性能。本工作利用原位Mssbauer谱辅以XRD技术研究了含有钾助剂的F-T合成铁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的结构与还原行为,考察了催化剂组成和第二金属组分(Mn,Zn,Mg)的影响。“纯”铁超细粒子催化剂在氢气中很容易经Fe_3O_4还原为零价铁。第二金属组分的引入,一方面阻碍了催化剂的还原,另一方面稳定了Fe~(2+)的存在而使其成为还原的主要中间相,这有利于反应条件下形成类尖晶石结构的活性相。对于Fe-Mn催化剂,上述效应随锰含量的增加而更趋显著。铁基超细粒子催化剂在氢气中的还原能力依“纯”Fe>Fe-Zn>Fe-Mn>Fe-Mg的顺序递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铁与第二金属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  相似文献   
14.
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出大孔高比表面高分散态Fe/ZrO_2气凝胶超细粒子催化剂,研究了在其制备过程中织构性质、颗粒大小、体相和表面结构的变化,并与普通浸渍法制备的Fe/ZrO_2催化剂作了对比。对几种Fe/ZrO_2催化剂的F-T反应性能考察表明,Fe/ZeO_2气凝胶超细催化剂显示出高的反应活性;随载体ZrO_2颗粒尺寸减小,活性组分铁的分散度变大,其颗粒尺寸变小,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反应活性增大,甲烷和低碳烃生成量增加,重质组分减少,认为产物烃分布主要受催化剂活性相颗粒尺寸效应制约。  相似文献   
15.
用铝溶胶法,在自行设计的喷丝装置上,研制出强度好、直径均匀、基本上无渣球的活性氧化铝短纤维。经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研究表明,氧化铝原纤维为无定型结构。高温热处理至800℃以上始有η-Al_2O_3特征峰出现,该氧化铝即使灼烧至1000℃也没有高温α-Al_2O_3相变。纤维氧化铝的比表面、孔结构分析结果是:比表面一般在80/130m~2/g之间,孔体积为0.1~0.14ml/g。表面酸性较普通颗粒状氧化铝低得多。将此纤维制成铂-纤维催化剂对加氢、脱氢、重整、催化燃烧等反应进行了初步的试探性试验,并与颗粒状氧化铝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纤维氧化铝作载体的催化剂对上述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种方法制得了尖晶石结构纯相MgFe2O4样品.Moessbauer分析发现,一种样品表现出了完全的超顺磁性,另一种表现出了部分超顺磁性.这揭示出了样品具有很小的粒子尺度.首次在实验上发现了MgFe2O4IR-V2谱带的劈裂现象,报导了拉曼光谱,通过ESR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两样品的结构特征,并讨论了性质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用含有机粘土的固定相分析低沸点芳香烃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一般的色谱固定液不能将八碳芳烃异构体中的间位和对位二甲苯很好地分开。含有长链脂肪族胺的有机粘土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它却不能分离乙苯和对二甲苯,同时邻二甲苯在间二甲苯之前流出。十八烷可以很好地分离乙苯和对二甲苯,但邻二甲苯在间二甲苯以后流出,而且它对于邻二甲苯的滞留作用不强。邻苯二甲酸二壬酯虽然对于乙苯和对二甲苯分离的作用不大,但对于邻二甲苯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将上述三者适当地配合可以将八碳芳烃的四个异构体很好地分开。采用串联柱或混合固定液都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采用XRD、XPS、及H_2—TPD技术对不同Cu/Co比的几个RaneyCu-Co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与反应醇选择性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RaneyCu-Co催化剂均由不同Cu/Co比的两个Cu-Co固溶体相组成,还原(H_2,563K,2h)前,表面除有Cu ̄0和Co ̄0外,尚有少量Cu ̄(+1)和显著量的Co ̄(+2)存在,还原后,Cu ̄(+1)几乎消失,Co ̄(+2)仍有一定量存在,在反应温度下(563K),CO和CO_2均能使表面Co ̄0部分氧化,且CO_2氧化能力大于CO,而合成气(H_2/CO=2)表现为还原的性质。三种气氛对Cu ̄0无明显影响。催化剂表面Cu/Co比高于体相Cu/Co比,表面Cu富集显著.RaneyCu-Co催化剂表面有四种吸氢中心:Cu(弱吸氢中心),高配位Co(弱吸氢中心),低配位Co(活化吸氢中心),及强吸氢中心;对不同催化剂,表面低配位Co中心的比例与醇选择性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基于上述结果,就CO播入中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自行设计和建立的加压动态分析装置上研究了合成甲醇催化剂上氢的吸附和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下催化剂上吸附的氢可分为可逆吸附氢和不可逆吸附氢;不可逆吸附氢又可分为能被CO顶替出来的和不能被CO顶替出来的两部分;能被CO顶替出来的不可逆吸附氢对CO的吸附起促进作用,不能被CO顶替出来的不可逆吸附氢是合成甲醇催化剂必不可少的“组分”或称“促进剂”;同时甲醇的生成是可逆吸附氢与一氧化碳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