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化学   63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0 毫秒
51.
报道γ-射线辐照从Ni^2+-CuT^2+混合水溶液环境中制备复相纳米级超细粉的物理化学过程及其相应的产物,分析了影响产物组成和粒径晶粒度的各种因素,制得Cu-Cu2O、Cu-Ni-Cu2O和Cu-Ni等多种复相纳米级超细粉体。  相似文献   
52.
纤维级Mg(OH)2超细粉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天然水镁石经特殊加工制成纤维级Mg(OH)2超细粉,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认定和分析,了它与LDPE,PVC及橡胶等复合后的阻燃作用和相容性,同时对共混材料的其他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3.
制备工艺对超细氧化钇粉体形态与烧结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研究了不同沉淀反应终点pH值、陈化时间,以及沉淀前驱体煅烧温度对超细氧化钇粉体的形态和烧结致密化的影响。沉淀反应终点pH=7.0和7.8时,随着陈化时间的增加,煅烧后的粉体颗粒均匀长大、形态近似于球形,烧结致密化程度较高。在pH=8.3时,陈化处理后粉体颗粒长大明显且呈不规则形状,而且随陈化时间增长,粉体的烧结活性降低。另外,沉淀前驱体在800℃煅烧得到的超细氧化钇粉体中残留较多的非晶相,造成粉体烧结致密化程度降低;在1000℃煅烧时可以完全消除粉体中的非晶体相,所得到的超细球形粉体颗粒的烧结温度低,致密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54.
55.
测试和分析了多种ZY(ZrO2+2.25mol%Y2O3)前驱体的拉曼和红外光谱发现采用湿化学法制ZY超细粉体的过程中,氢键缔合是前驱体产生团聚的主要原因,空间阻效应是聚乙二醇控制团聚生成的主要机理,同时分析了前驱体的在水洗,加热等后处理工艺中聚乙二醇的控制团聚作用。  相似文献   
56.
水热法制备超细ZrO2粉体的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57.
用于F—T合成的超细粒子催化剂及其制备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F-T过程的汽油收率,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工艺过程,即由合成气先转化为低碳烯烃,再将烯烃在HZSM-5分子筛上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利用超细粒子并选用适当的助剂提高了F-T过程的反应活性,选择性和热稳定性。考察了几种前躯物及助剂Mn,Zn,Mg对F-T合成的影响。由实验结果确认采用Fe/Mn草酸复盐作前躯物,经超细化处理后制得的8805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几项主要指标均已超过国内外同类催化剂水平。  相似文献   
58.
根据发表在今年1月《大气环境》(Atmospheric Environment)杂志上的一个对伦敦市中心的研究报告,乘坐出租车比采用其他交通工具,要接触更多的超细粉尘污染物。研究者推测,直径小于100纳米的微粒可能在出租车内逐渐聚积,因为出租车一天内运送很多乘客,也有可能刚刚搭载过吸烟的乘客。研究者发现,乘坐出租车出行,会使乘客暴露在平均每立方厘米具有10万个超细粉尘微粒的环境中,而步行者所处环境中的超细粉尘微粒只有上述的一半。自己开车出行接触的超细粉尘微粒最少,但是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还是步行最佳。  相似文献   
59.
以FeCl3·6H2O和氨水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及热处理制得超细球形α-Fe2O3粉体,用IR, XRD和TEM对其结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前驱体FeO2H加热到200 ℃时已经完全分解成α-Fe2O3;FeO2H在300 ℃灼烧3 h可得到粒径约为100 nm和15 nm的两种共存的超细球形α-Fe2O3粉体.  相似文献   
60.
非氧化物陶瓷以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制备出适于烧结的非氧化物陶瓷超细粉体,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非氧化物陶瓷超细粉的研究进展,其中涉及机械粉碎法、金属元素反应法、金属氧化物碳热还原(氮化)法、聚合物热解法、气相化学反应法及溶剂热合成法等,并对金属氧化物碳热还原(氮化)法的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