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15篇
化学   665篇
力学   106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28篇
物理学   2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基于矢量波像差理论的计算机辅助装调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三阶矢量波像差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内失调量与系统波像差Zernike系数的关系式,并以共轴三反射光学系统为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矢量波像差理论的装调技术可行,并可用于大型光学系统的装调.利用该理论对一共轴非球面三反系统进行装调,最终使系统波像差RMS<0.080λ.  相似文献   
103.
磷酸酯类前药与原药相比,不仅能够提高药物靶向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毒副作用,还能掩蔽药物不适气味、提高水溶性从而改善给药途径。含羟基药物的磷酸酯化是该类药物前药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根据中心磷原子的价态和化合物结构进行分类,综述了各种P(Ⅴ)四配位分子、P(Ⅲ)三配位分子和H-亚磷酸酯类化合物作为磷酸酯化试剂在磷酸酯类前药合成方法中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这些磷酸酯类药物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各类磷酸酯化试剂的优势与局限,并结合连续流反应技术应用案例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4.
105.
利用加热均匀、迅速、热平稳性好和安全性高的微波热响应来实现药物的微波可控释放。引入具有微波热响应性质、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的Mo O3作为微波吸收物质,制备了核-隔层-壳结构Fe_3O_4@MoO_3@mSiO_2纳米药物载体。研究该纳米载体对药物布洛芬(IBU)的负载和微波响应可控释放过程。该纳米载体具有高的比表面积(222 cm2·g-1)和较大的孔隙体积(0.14 cm3·g-1)可用来负载药物。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磁响应性,可实现药物的靶向给药,具有相对好的微波热响应性,可通过MoO_3中间层吸收微波辐射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结果表明,在持续微波辐射360 min时IBU的释放率达到86%,远远高于仅搅拌时的释放率。  相似文献   
106.
建立了生化药品、中成药和保健品中非法添加的13种消化类化学药的超高效液相色谱-Orbitrap高分辨质谱(UHPLC-HRMS)高通量筛查方法。供试品以甲醇-水(50∶50)为提取溶剂,经Hypersil Gold C18(2.1 mm×100 mm,3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单次分析仅需10min。采用正离子检测,Full MS/dd-MS2扫描模式。通过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色谱保留时间、高分辨一级和二级质谱,判断供试品中是否非法添加消化类药物,并对阳性样品进行定量分析。13种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均为8.0~800μg/L,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8 5,回收率为94.6%~106.2%,相对标准偏差为1.2%~2.9%。该法快速简便、通量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并已用于生化药品、中成药及保健品非法添加消化类化学药的高通量筛查和测定,在38批中成药中发现5批阳性样品,在43批保健品中发现3批阳性样品。  相似文献   
107.
游离125I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及其对血药浓度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体内、外实验, 研究了游离125I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及其在三氯乙酸(TCA)沉淀后的沉淀百分率, 并与125I-RGD-Sak在SD大鼠中不同时间血药浓度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游离125I能与血浆蛋白结合, 并为TCA所沉淀, 且在一定范围内, 游离125I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沉淀百分率与温育时间及游离125I的活度无关. 体内、外实验中, 游离125I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沉淀百分率分别为(1.26±0.14)%及(1.38±0.33)%. 沉淀物中含有吸附在沉淀物表面的游离125I, 该吸附需要用TCA沉淀2~3次才能去除. 采用125I核素示踪法进行生物类制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时, 应对游离125I的影响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08.
朱卫红  王超  张霖琳  袁懋 《色谱》2023,(4):339-347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乙基黄原酸、异丙基黄原酸、正丁基黄原酸、异丁基黄原酸和戊基黄原酸等5种黄原酸的分析方法。水样经0.22μm亲水聚四氟乙烯(PTFE)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 1.7μm)进行分离,以氨水溶液(pH 11)-乙腈(9∶1, v/v)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测定,内标法定量。通过将流动相氨水溶液的pH值增加到11,可有效抑制黄原酸色谱峰的拖尾现象,从而改善分离效果,并使丁基黄原酸同分异构体得到分离。水样保存条件确定为pH 11、4℃避光保存,在该条件下保存期限可延长至8 d。5种黄原酸在0.25~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3~0.04μg/L,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3%~2.1%和3.3%~4.1%。低、中、高加标水平(1.00、20.0、80.0μg/L)下的回收率分别为96.9%~133%、100%~107%和104%~112%,对应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3.0%、0....  相似文献   
109.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长柱十大功劳中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样品用盐酸-甲醇(体积比1:100)混合溶液超声提取,C18柱色谱分离,以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磷酸调Ph值至3.0)(体积比28:7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5 nm.方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加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9%,1.43%; 100%,1.93%; 99%,2.82%.  相似文献   
110.
Antidepressant duloxetine (1) was prepared via asymmetric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3-(dimethylamino)-1-(thiophen-2- yl)propan-1-one (3). The Ru(Ⅱ), Rh(Ⅲ) and Ir(Ⅲ) complexes of several chiral ligands were examined as the catalyst and (S,S)-N-tosyl-1,2-diphenyl ethylenediamine (TsDPEN)-Ru(Ⅱ) complex was found to provide good yield and 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ity. 2007 Ming Yan.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 on behalf of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