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71篇
  免费   5460篇
  国内免费   6097篇
化学   5971篇
晶体学   114篇
力学   3984篇
综合类   1039篇
数学   12674篇
物理学   11846篇
  2024年   219篇
  2023年   758篇
  2022年   854篇
  2021年   867篇
  2020年   702篇
  2019年   897篇
  2018年   581篇
  2017年   937篇
  2016年   1024篇
  2015年   1139篇
  2014年   1771篇
  2013年   1363篇
  2012年   1450篇
  2011年   1683篇
  2010年   1690篇
  2009年   1702篇
  2008年   1927篇
  2007年   1590篇
  2006年   1673篇
  2005年   1630篇
  2004年   1654篇
  2003年   1413篇
  2002年   1168篇
  2001年   1058篇
  2000年   843篇
  1999年   746篇
  1998年   558篇
  1997年   563篇
  1996年   510篇
  1995年   504篇
  1994年   486篇
  1993年   335篇
  1992年   311篇
  1991年   295篇
  1990年   254篇
  1989年   265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报道了对苯二甲酸(TPA)与1,3-丙二醇(PDO)在SO42-/6TiO2-ZrO2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的酯化反应。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对酯化反应产物的成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的物质是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单酯(HPCBA)形成的二聚体和环状二聚体,也有较多的HPCBA形成的三聚体。有少量的可能没有端羟基和端羧基的未知结构物质。本文章研究结果对于TPA和PDO缩聚获得高分量的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PTT)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82.
基于对“化学反应速率”已有教学研究和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本体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模型建构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策略,构建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模型及不同教学阶段的层级发展模型,并深入分析了“化学反应速率”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功能价值.在理论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运用设计性研究和对比性教学实验进行了教学设计及实施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总结出本研究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983.
李仲振  张伟  王鹏  丁宁  李明 《合成化学》2013,(4):499-504
对合成伏格列波糖的工艺进行了改进。以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12步反应合成了伏格列波糖,总收率25.3%,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  相似文献   
984.
金灿  王川  涂国良  俞传明 《合成化学》2013,21(1):106-108
以1-氨基环戊腈草酸盐为起始原料,经双氧水水解、戊酰氯酰化、环合制得厄贝沙坦的关键中间体——2-丁基-1,3-二氮杂螺[4.4]壬-1-烯-4-酮,总产率80.9%,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985.
以芴(1)为原料,浓硝酸/浓硫酸为硝化剂,合成了2,7-二硝基-9,9-二辛基芴,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最佳反应条件为:1 20 mmol,n(1):n(HNO3)=1:18,c(H2SO4)=15.3 mol.L-1,于10℃反应7 h,收率56%。  相似文献   
986.
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Br2为溴化试剂,用改进方法合成了辛弗林的关键中间体——α-溴-4-羟基苯乙酮,收率64.7%,纯度90.2%,其结构经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987.
生物油模型化合物催化裂化制备芳香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H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生物油典型模型化合物(乙酸、愈创木酚、正庚烷和环己烷等)在550℃进行了催化裂化反应,研究模型化合物催化裂化特性和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性质。结果表明,正庚烷和环己烷裂化产物主要是芳香烃(53%和91%,均为积分面积分数),对于此类不含氧的模型化合物,催化裂化反应过程更容易进行;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增加乙酸裂化产物中芳香烃含量(12%到90%,均为积分面积分数);愈创木酚结构比较复杂,HZSM-5催化剂主要脱除了甲氧基,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可以使芳香烃类稳定物质更容易形成。  相似文献   
988.
对神东上湾煤(SDR)及其岩相分离所得惰质组富集物(SDI)分别进行核磁(13C-NMR)、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得到煤结构单元信息,与元素分析数据相结合构建了SDR和SDI的结构模型,用ACD/CNMR predictor软件计算结构模型的 13C化学位移。结果表明,SDR芳香结构主要是缩合程度为2的萘,SDI主要是菲和萘,SDI较SDR结构芳香度较高,两个结构中氧主要以羰基氧和羟基氧的形式存在,氮主要以吡咯和吡啶形式存在,两个结构模型计算得到核磁谱图与实验谱图吻合较好,结构式分别为C181H136N2O24和C186H148N2O22。  相似文献   
989.
在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伊敏盆地五牧场区11号煤层原煤工业分析、元素分析、13C-NMR、FT-IR、XPS等分析基础上,获得了煤大分子结构中碳骨架信息、脂肪结构以及含氧官能团类型及比例、氮原子的存在形式和比例等结构信息。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煤的大分子结构模型,并应用 13C-NMR预测软件ACD/CNMR predictor 对其进行了修正, 获得与实验核磁共振谱图吻合较好的大分子结构模型。大分子结构的芳香结构单元以苯、萘、蒽、菲为芳香结构单元,数量分别是1、2、2、1,醚键、氢化芳环以及邻位亚甲基作为连接芳香结构的主要桥键;氧原子以酚羟基、羰基、羧基的形式存在,数量分别是7、3、2;氮原子分别以吡啶和吡咯的形式存在,甲基和脂肪短链分布在芳香单元的边缘。与相邻矿区的褐煤及相近变质程度的神东长焰煤的比较发现,其形成机制主要是在高温低压环境下,热演化过程中快速失去各种含氧官能团,导致短链脂肪类物质的形成,而低压环境则有利于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小分子物质逸散导致自由基的缩聚,形成较大的芳香结构单元,但是直链脂肪类物质的存在具有位阻效应,不利于芳香结构单元的定向排列,导致所谓的"化学成分成熟超前于其结构成熟"现象。  相似文献   
990.
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测量培养后的胚胎培养液,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胚胎发育潜能进行评价,鉴别具有妊娠能力与不具妊娠能力的胚胎。为了提高模型的判别能力,消除无信息变量对模型稳定性影响,分别采用基于蒙特卡罗的无信息变量消除法(MC-UVE)、竞争性自适应加权抽样法(CARS)与基于变量稳定性的竞争性自适应加权抽样法(SCARS),对光谱进行波长选择。结果表明,与采用全谱74%的正判率相比较,采用这3种波长选择方法,模型独立检验集的正判率分别提高至74.24%,77.12%与80.10%,建模使用变量数降至50以内。比较发现,SCARS的模型优化能力和稳定性均好于MC-UVE和CARS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预测胚胎的发育潜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