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5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52篇
化学   17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682篇
综合类   58篇
数学   380篇
物理学   6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 (SBFEM) is a recently developed numerical method combining advantages of both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and boundary element methods (BEM) and with its own special features as well.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advantages is its capability of calculating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SIFs) directly from the stress solutions whose singularities at crack tips are analytically represented. This advantage is taken in this study to model static and dynamic fracture problems. For static problems, a remeshing algorithm as simple as used in the BEM is developed while retaining the general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FEM. Fully-automatic modelling of the mixed-mode crack propagation is then realised by combining the remeshing algorithm with a propagation criterion. For dynamic fracture problems, a newly developed series-increasing solution to the SBFEM governing equation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is applied to calculate dynamic SIFs. Three plane problems are modell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BFEM can accurately predict static and dynamic SIFs, cracking paths and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using only a fraction of degrees of freedom generally needed by the tradit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s.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0579081) and the 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DP0452681)The English text was polished by Keren Wang.  相似文献   
62.
根据多色染色理论,在同一节点有任意多个单元邻接的情况下,对有限元的单元进行了分类;在刚度矩阵组集时,同类单元可以并行计算,从而提高了组集效率.该并行算法在PVM(并行虚拟机器)并行平台上进行了具体实现,取得了较好的并行效率.  相似文献   
63.
旧路拓宽全过程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鑫  邱延峻 《力学学报》2005,13(3):419-423
旧路拓宽是西部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的重要课题。运用岩土工程专业软件包P laxis 3D Tunnel,对旧路拓宽进行了全过程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包括新路基的填筑,路面各结构层的铺筑及轮载最不利位置的施加等,重点分析了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形及应力分布的规律,比较了拓宽方式、新老路基土模量差异对路面变形和使用寿命的影响,并就实际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4.
可扩展的冲击—接触并行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击—接触计算模型在汽车碰撞、金属成型等的模拟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鉴于冲击—接触计算过程复杂和计算量大,本文在分布式可扩展的并行计算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冲击—接触的并行计算。算例证明,计算平台稳定可靠,算法简单实用,且具有较好的并行效率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65.
斜冲击界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界面受到斜冲击时的动力学问题。有效冲击摩擦系数被处理成冲击过程及初始冲击角的函数 ;界面的法向响应描述计及弹性接触、弹性变形极限以及依赖于应变、应变率及温度的完全塑性接触 ;界面在冲击过程中的构形变化也予考虑 ,并采用平均应变、应变率及最大温升的概念与估算。这种新的斜冲击界面动力学模型用于数值模拟刚性球对于延性靶的斜冲击实验 ,计算与实验比较 ,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66.
架设阶段悬索桥静力问题的随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架设阶段的悬索桥不仅具有显著的几何非线性行为,而且存在材料特性的变异。本文建立了以增量形式表达的非线性摄动法随机有限元列式,并编制了悬索桥静力分析程序SNAP。针对一座国内在建的悬索桥,计算了该桥在某一施工阶段考虑缆索弹性模量随机性时主梁跨中点位移的变化。结果表明,材料随机性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7.
 对2.5 Ω,200 ns低阻抗Blumlein型脉冲形成网络进行3维建模,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分别采用静电场分析方法及高频分析方法对开关端、负载端的电感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频率增大,引线电感值逐渐减小,工作频率为2.5 MHz时,引线内电感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模拟得到的引线电感要比静态模拟结果小10 nH左右;两个开关并联工作时不仅要考虑引线自身的电感,还要考虑同步导通时互感的影响,且互感达到了自感的1/4。使用Pspice软件对模拟结果进行仿真,采用电磁屏蔽后输出波形前沿相对于屏蔽前输出波形前沿要小2.1 ns。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磁屏蔽前后输出波形的前沿分别为68.8,65.2 ns,减小量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8.
300mm平面标准镜装卡结构的关键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大口径平面标准镜的高精结构装卡,对其在重力作用下的面形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结构胶的有限元建模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大口径平面标准镜胶结装卡结构有限元模型。然后,分析了不同胶点数量及分布、不同胶接面积以及不同镜框支撑方式等关键结构参数对参考面面形的影响。最后,设计了大口径平面标准镜胶结及支撑的结构。结果表明,采用胶点直径为5 mm,12×3胶点分布形式胶结时,参考面面形的PV值为24.06 nm,RMS值为6.78 nm,满足了大口径平面标准镜面形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9.
刘朝华  章兢  张英杰  李小花  吴建辉 《物理学报》2011,60(3):30701-030701
针对一类受扰不确定离散非线性混沌系统,提出了基于免疫动态微粒群优化策略的ADRC与CMAC神经网络并行控制方法(ADRC-CMAC).ADRC控制器抑制系统扰动,保证系统的稳定性;CMAC神经网络控制器实现前馈控制保证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利用动态免疫微粒群算法对ADRC-CMAC并行控制器参数进行全局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较快系统的响应速度,较好的抗干扰能力,控制精度高. 关键词: 自抗扰控制器 小脑神经网络 并行控制 混沌系统  相似文献   
70.
为实现λ/100峰谷值(PV)的光刻投影物镜面形检测精度要求,深入分析了自重变形对大口径超高精度Fizeau干涉仪的光学性能产生的影响.设计的球面标准具结构,其系统波像差达到λ/1000(PV)、像方数值孔径(NA)值为0.36,用于口径超过300 mm的球面镜面形检测.使用Patran/Nastran软件通过有限元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