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9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788篇
化学   1368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367篇
综合类   112篇
数学   250篇
物理学   136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21.
本研究以磺胺二甲嘧啶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低温紫外引发聚合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光谱法对磺胺二甲嘧啶与甲基丙烯酸的结合作用及磺胺二甲嘧啶印迹聚合物的静态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溶液中的功能单体与印迹分子之间产生了结合作用;与空白印迹聚合物相比,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磺胺二甲嘧啶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展现了较高的结合容量,与其他结构类似的底物磺胺异唑相比,磺胺二甲嘧啶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磺胺二甲嘧啶模板分子显示出明显的选择性和特异性,静态分配系数KD可达282.3 mg·mL-1,分离因子α可达3.9,并预测磺胺二甲嘧啶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机理。分析了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磺胺二甲嘧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红外谱图,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磺胺二甲嘧啶印迹聚合物中CC双键峰很小,并且功能键羧酸键没有明显变化,经交联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确实存在可以同印迹分子相互作用的化学基团。  相似文献   
922.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1H NMR考察了两种N-芳基-N′-(4-乙氧基苯甲酰基)硫脲作为受体分子与F-,Cl-,Br-,I-,CH3COO-,H2PO-4,HSO-4,NO-3等阴离子的作用。结果表明,客体阴离子F-,CH3COO-,H2PO-4可以与该类受体分子形成氢键配合物,溶液颜色由无色转变为黄色,而加入其他阴离子则无变化。测定了主客体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化学配位比,对苯环上不同取代基的受体分子与不同阴离子客体的识别作用以及同一受体对不同阴离子的识别作用进行了比较,其识别性能呈现规律性变化, 提出了可能的配合物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923.
公路交通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车辆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为以视觉监控为基础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实际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车牌自动识别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由于对车辆的监控是全天候的,车牌识别系统必须满足这种工作要求。在监控过程中存在自然光线不足的情况(夜晚,阴雨天等),也就是存在逆光环境中对车牌的识别问题,这样就需要补偿光源。目前大多采用大功率泛光灯作补偿光源。由于泛光灯自身的特点,使效果不能达到理想。文章从汽车车灯的光谱及人眼的光谱光视效率曲线等方面详细分析了逆光条件下车牌识别中补偿光源的选取。并经实验证明此选取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4.
包结物晶析法选择分离辛夷挥发油中1,8-桉叶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主客体化学的分子识别在同分异构体选择分离、外消旋异构体光学拆分中已有广泛研究[1~3].我们利用中草药挥发油中化学组分的分子形状、几何拓扑性质、官能团数量和键力性质的不同,选定主体分子对挥发油中某一组分进行分子识别,并以结晶的形式从挥发油体系中离析出来,达到选择分离单一挥发油化学组分的目的[4~7].本文利用主体分子1,1,6,6-四苯基-2,4-己二炔-1,6-二醇(A)作为主体分子[8],以辛夷挥发油为研究对象,其主要成分1,8-桉叶素(B)为分子识别的客体分子,与化合物A形成稳定的包结物晶体(A+B),并从辛夷挥发油中析出,得到纯度为100%的…  相似文献   
925.
联萘衍生物作为手性固定相在高效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东  丁金英  高连勋 《色谱》2005,23(2):146-151
光学活性的联萘衍生物以其独特的立体化学性质作为优异的C2轴手性诱导源,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不对称催化反应和手性识别中。综述了联萘衍生物作为手性固定相在高效液相色谱中的应用。引用文献54篇。  相似文献   
926.
设计并合成了2,3-二(2-吡咯酰胺)甲基喹喔啉化合物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固态结构.分别利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其对阴离子的识别,发现化合物2能在DMSO中对氟离子进行有效的选择性识别,主要的识别位点为吡咯NH和酰胺NH.  相似文献   
927.
以紫外光作为光源,实现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芯片的不可逆键合.同时实现了通道表面修饰的前处理,在PDMS芯片通道中修饰了手性分子识别剂β-CD.并用于苯并类和联苯类药物的手性拆分.采用紫外检测可获得很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928.
为定量识别溶液间歇结晶过程中的成核和生长阶段,基于晶粒数目和粒度的变化对粒度分布(CSD)的二阶和三阶矩量影响程度的不同,定义并关联了无因次变量K和K*.添加晶种KNO3-H2O溶液结晶过程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K和K*值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成核时单调下降,生长过程中单调上升;且K与K*值较接近.测定了KNO3-H2O溶液自发成核结晶过程中溶液浓度和透光率的变化,用K*判据定量识别出成核阶段和生长阶段,并与晶体线性生长速率模型检验的结果相吻合.K值的计算依赖于CSD和结晶动力学参数,而K*作为成核和生长阶段的模型判据,由实验测定的溶液浓度和透光率计算得到.  相似文献   
929.
发展新型光学受体分子, 研究其对核酸碱基的选择性识别不仅有助于了解生物体内分子作用和转化的机理, 同时对发展新的生物分子检测方法和研制新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 由于核酸碱基的性质相近, 因此实现单一碱基的选择性识别较难[1]. 氢键是一种重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在生物化学和分子药理学研究中, 尤其在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3].  相似文献   
930.
含双蒽基团酰胺受体分子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带有双蒽基团的酰胺阴离子受体B.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氢谱研究了B与Cl-,Br-,I-及对硝基酚氧阴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与Cl-,Br-,I-等阴离子无识别作用,而与对硝基酚氧阴离子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其络合比为1∶1.利用荧光发射强度和吸光度的变化分别计算出主体B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络合常数KS分别为(1.24±0.07)×105和(1.27±0.18)×105,并对主体分子B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