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5篇
  免费   1131篇
  国内免费   2830篇
化学   10033篇
晶体学   222篇
力学   87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15篇
物理学   280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556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522篇
  2015年   482篇
  2014年   582篇
  2013年   833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758篇
  2010年   528篇
  2009年   635篇
  2008年   575篇
  2007年   674篇
  2006年   574篇
  2005年   518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422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6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张平  王乐夫 《分析化学》2002,30(12):1469-1472
利用原位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表面吸附态进行动态表征,对了解催化反应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漫反射红外光谱是一种理想的原位方法,应用该方法在298-773K范围原位考察了以丙烯为还原剂,NO在Ag-ZSM-5催化剂上的吸附态及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认为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符合直接作用机理,还原的关键是形成有机-氮氧化物(R-NO2或R-ONO)中间体。O2的作用是使C3H6充分活化,并是有效产生有机-氮氧化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2.
本文研究了马来酸酐和环氧丙烷交替共聚,发现Nd(P_(507))_3-Al(i-Bu)_3是马来酸酐(MAn)和环氧丙烷(PO)交替共聚的良好催化剂,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3.
赵沁  王新平  蔡天锡 《催化学报》2002,23(6):575-579
 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固体电解质电解池消除NO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电化学消除NO研究体系、电化学消除NO分解机制、O2-在固体电解质电解池中传导的控速步骤、电极种类和形态对NO分解性能的影响以及直流与交流电作用的差异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在RuO2—Ag—YSZ—Pd电解池上实现的NO选择性分解是迄今为止的最佳结果,500℃下NO的转化率为31.8%,NO的分解活性是O2的分解活性的13倍.该领域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进一步提高NO分解相对于共存O2离子化的选择性、降低O2-在阴极界面处的传导阻力和探寻可在更低温度传导O2-的新的固体电解质  相似文献   
124.
Vanadium oxide nanotubes (VO x -NT) have been prepared by mixing hexadecylamine with V2O5·nH2O gels. This procedure was followed by an hydrothermal treatment (150–180°C, 2–7 days) which leads to a large quantity of VO x -NT. SEM and XRD analysis have been used to optimize the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time required for production of VO x -Nt and morphology of the nanotubes investigated by TEM.  相似文献   
125.
尖晶石锂锰氧化物锂离子嵌脱过程的交流阻抗谱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吕东生  李伟善 《化学学报》2003,61(2):225-229
用粉末微电极研究了尖晶石锂锰氧化物在不同嵌锂状态下嵌脱锂过程的交流阻 抗图谱,提出了新的等效电路模型。描述锂离子在固体中扩散的Warburg阻抗与累 积或消耗的嵌入电容在Lix MnO4中的x≤0.5时串联,0.5<x≤1时并联。用提出 的等效电路模型分阶段拟合了实验所得的交流阻抗谱,拟合值与实验值相当吻合, 由拟合结果得到不同电位下锂离子在表面膜中的迁移电阻和电容,界面电荷传递电 阻,双层电容,锂离子在固体中扩散系数和累积或消耗的嵌入电容。  相似文献   
126.
The effect of the incorporation of small amounts (1–5 wt%) of semiconducting BaBiO3 and metallic Ba0.6K0.4BiO3 additives on the rechargeability of electrolytic manganese dioxide (EMD) cathodes in alkaline cells in the one-electron regime has been investigated. Both the BaBiO3 and Ba0.6K0.4BiO3 additives lead to better cyclability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ly known binary oxide additive Bi2O3.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30 cycles as well as cyclic voltammograms recorded after first and 30 cycles reveal that the better cyclability in the presence of BaBiO3 and Ba0.6K0.4BiO3 additives is due to the suppression of the formation of unwanted, electrochemically inactive birnessite and hausmannite phases and a shifting of the second-electron capacity of Mn to higher potentials.  相似文献   
127.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用氧化铅-氧化锌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炜清  赵新强  王延吉 《催化学报》2003,24(10):760-764
 制备了一种用于苯酚与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新型氧化铅-氧化锌多相催化剂.研究了制备方法、焙烧温度、不同母体和母体配比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应用XRD,TPR和原子吸收光谱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Pb3O4是主活性物相,ZnO为助催化剂,并以非晶态或微晶态存在于催化剂体系中.当焙烧温度为500℃,n(Pb)/n(Zn)≈2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碳酸二苯酯产率可达45.6%.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并对失活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8.
甲醇与乙醇一步合成异丁醛用CuO-ZnO/Al2O3催化剂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CuO-ZnO/Al2O3催化剂上,甲醇与乙醇在常压和210 ̄360℃温度下一步反应合成异丁醛。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CuO-ZnO/Al2O3体系催化剂组成和制备条件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中CuO含量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影响最大,而ZnO含量则主要影响催化剂对异丁醛的选择性。催化剂制备条件,如沉淀温度、陈化时间等,也不同程度也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XRD和BET表征结果  相似文献   
129.
研究了1,10-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癸二酮-[1,10](BPMPDD,H2A)与三苯基氧化膦(TPPO,B)的氯仿溶液从硝酸介质中对Sm(Ⅲ)的协同萃取行为,计算了体系的酸性协萃系数RA和协萃系数R,用斜率法测得协萃合物的组成为SmA·HA·B,计算了协萃平衡常数,用萃取法制得了固态协萃合物,并对其组成、IR及TG-DTA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0.
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V-Ti-Al-O催化剂并用于甲苯的气相选择性氧化制苯甲醛,考察了接触时间、氧浓度、V2O5负载量以及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用TPR、XRD和BET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催化剂在773K时活化,接触时间1.2秒,氧浓度21%时,可获得较好的反应结果,V2O5负载量为6(wt)%的催化剂,在593K时反应,得到了转化率20.5%,苯甲醛产率8.3%的最好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