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3篇
  免费   987篇
  国内免费   3957篇
化学   9585篇
晶体学   168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224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4805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369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444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399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690篇
  2013年   897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759篇
  2010年   636篇
  2009年   700篇
  2008年   749篇
  2007年   627篇
  2006年   669篇
  2005年   536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429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367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234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197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二碘化铕的相变结构及荧光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DTA、X-ray粉末衍射和荧光光度计等方法研究了EuI2的相变和结构及荧光性质,用退火和淬火的方法得到了EuI2的三种不同结构,并在荧光光谱上有不同的反映,首次发现EuI2的低温变体,EuI2-Ⅲ,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a,a=1.2287nm,b=0.4887nm,c=0.8384nm,Z=4。  相似文献   
142.
Eu(Ⅲ)与EHPG配合反应的循环伏安特性和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田燕妮  杨斌盛 《化学通报》2007,70(4):304-308
在0.02mol/LpH6.0的HAc-NaAc缓冲溶液和室温条件下,用循环伏安法、荧光光谱和紫外差光谱研究了Eu3 与N,N′-亚乙基-二[2-(2-羟基苯基)甘氨酸](EHPG)的配合反应。结果表明,Eu3 与EHPG形成1/1的配合物。循环伏安法测定Eu3 在-0.2~-1.2V电位扫描范围内裸玻碳电极上有一对氧化还原峰,EHPG无电化学活性,Eu-EHPG在电极上呈现准可逆电化学行为。荧光光谱测定表明,随着Eu3 的不断滴加EHPG在310nm处的最大荧光峰强度逐渐降低。而其紫外差光谱在240nm和293nm处的吸收峰逐渐增强,当Eu3 达到一定量时,在310nm处的荧光强度、240nm和292nm处的吸收峰强度不再发生变化。通过计算,在240nm处配合物Eu-EHPG的摩尔吸光系数为Δε=19.06×103cm-1.mol-1.L,条件稳定常数为lgKEu-EHPG=13.90。  相似文献   
143.
The water-soluble CdS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in aqueous solution. A novel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system with CdS nanoparticles as energy donors and 3,30-diethyl-oxadicarbocyanine iodide (DOCAI) dyes as energy accepter has been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44.
以四氨基金属酞菁为原料,合成了四种新的Schiff碱C60H36N12O4M(M=Cu,Ni,Zn,Co),并用质谱、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四个Schiff碱官能团及中心金属对其光学性质及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5.
用纳米拟薄水铝石颗粒的胶溶的改进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亚微米尺度的YAG∶Ce荧光体。实验发现,在1000℃干凝胶粉开始出现YAG相,在相对较低的1400℃灼烧温度下得到纯相。由于纳米尺度氧化铝颗粒的籽晶成核效应对制备各步骤的贡献,得到在1~3μm之间的较小的荧光体颗粒。在1400℃下得到的荧光体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均符合与白光二极管的荧光体的光谱要求。  相似文献   
146.
在pH6.4的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缓冲液和CIMAJB、正丁醇、正庚烷组成的微乳液的介质中,水杨基荧光酮与铜(Ⅱ)、铬(Ⅵ)的显色体系灵敏度都有很大提高,选择了合适的测定波长,利用双波长解方程组法同时测定了底泥中的铜和铬。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7.
以ZnO,HCO_2H及4,4'-bipy(摩尔比1∶3∶1.25)溶于H_2O和DMF(体积比13∶1),并在60℃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Zn(HCO_2)_2(4,4'-bipy)]_∞,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并测定了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四方晶系,P4_32_12空间群,a=b=0.79675(5)nm,c=1.7627(2)nm,V=1.1190(3)nm~3,Z=4,Dc=1.850g/cm3,M_r=311.60,F(000)=632,μ=22.07cm-1,最终偏离因子R1=0.0183和wR_2=0.0483.该化合物中Zn原子和两个4,4'-bipy的N原子和四个甲酸根的O原子配位,形成的ZnN_2O_4八面体通过4,4'-bipy和甲酸根桥联,组成一种新颖的3D网络结构.同时,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热性质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48.
报道了Zn∶Er∶LiNbO3单晶的坩埚下降法生长工艺。通过控制晶体生长固液界面的温度梯度(30~35℃.cm-1)、晶体的生长速度(0.8~1.5 mm.h-1)、密闭Pt坩埚等条件生长了宏观无缺陷的Zn2+(3%)和Er3+(0.6%)共掺的LiNbO3单晶。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分析(DTA)表征了获得的晶体,并测量了晶体不同部位的吸收光谱和荧光谱。从吸收光谱以及由XRD数据计算所得的晶胞参数推断,沿生长方向Er3+在晶体中的浓度分布逐步减少。光谱数据表明,晶体底部样品的吸收强度和荧光强度要比顶部大,而对应于Er3+上能级4S3/2和2H11/2跃迁至基态4I15/2的绿光发射,晶体底部却比顶部表现出更高的上转换效率。从晶体的内部结构、缺陷情况以及Er3+的分凝现象解释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49.
用高温熔制法制备了系列Er^3+/Yb^3+共掺碲硅酸盐玻璃样品,测试和分析了玻璃样品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上转换发光光谱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这种玻璃具有较宽的荧光半高宽、较大的受激发射截面,较好的热稳定性。970nm泵浦下该系列玻璃在可见光525,546和658nm这3处存在明显的上转换现象,它们分别由Er^3+离子^2H11/2→^4 I15/2,4S3/2→^4 I15/2和^4 F9/2→^4 I15/2辐射跃迁产生。另外,测试和讨论了在不同样品厚度下玻璃的光谱特性,如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上转换发光光谱等。结果表明,荧光俘获效应对Er^3+离子1.5μm波段荧光及上转换发光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并随着玻璃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导致测量值与实际值产生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0.
本文研究了由9,10-二氰蒽(DCA)敏化的2-烷基-1,1-二苯乙烯1a—1b(Ph_2C=CHR,R=Me,Et,Pr)的光氧化反应及其机理。反应给出主要产物二苯酮,次要产物为环氧化物及其氢转移重排产物。产物分布特征、量子收率、氧化电位与热力学分析、荧光猝灭的Stern-Volmer关系等结果均表明该反应是通过DCA敏化循环链的电子转移进行的。自由基负离子中间体DCA的电子自旋共振谱的检测亦为上述电子转移反应机理提供了直接证据。因此,在1,1-二苯乙烯双键上引入烷基时,其光氧化反应仍按电子转移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