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91篇
化学   734篇
晶体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物理学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51.
用Fe(acac)3-Al(I-Bu)3-α,α′-联吡啶(acac=乙酰丙酮)催化邻苯二甲酸酐(PA)与环氧丙烷(PO)、邻苯二甲酸酐与环氧氯丙烷(ECH)开环交替共聚 . 研究了Fe/Al、 Fe/α,α′-联吡啶摩尔比对聚合的影响; 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共聚物的交替度, 测得共聚物中邻苯二甲酸酐含量达46%以上. 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 共聚反应速度与单体浓度及催化剂浓度均呈一级关系; PA-PO、 PA-ECH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09.3和99.7 kJ/mol.  相似文献   
752.
报道了一个由μ-1, 3-N3-和4,4′-联吡啶桥联的配合物{Mn(4,4′bpy)(N3)2}n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磁性. 该配合物具有罕见的脚手架状的三维结构, 磁性测量表明配合物具有弱的反铁磁性J(N3-) = -5.74 cm-1, J(4,4′bpy) = -0.72 cm-1. 同时还报道了其衍生物({Ni(4,4′bpy)(N3)2}n, {Cu(4,4′bpy)(N3)2}n, {Fe(4,4′bpy)(N3)2}n)的合成和表征.  相似文献   
753.
用邻氨基苯甲酸和2,2′-联吡啶与氯化铕和氯化镧在溶液中反应,合成了混合混合稀土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稀土离子均与配体形成配合物,在343nm紫外光激发下,在一定范围内,用不发光的La^3+离子取代邻氨基苯甲酸-2,2′联吡啶铕配合物中的Eu^3+离子,可以提高Eu^3+离子的特征发光强度,而对发射峰位影响不大,本文对发光机理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754.
赵永亮  赵凤英 《发光学报》2000,21(2):150-155
合成了以邻苯二甲酸、2,2’-联吡啶为配体,分别以Eu^3+-Tb^3+y离子和Eu^3+-La^3+离子为中心体的双核稀土配合物;在323nm紫外光激发与的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该两系列双核稀土配合物中,无 发光的Tb^3+离子还是不发光的La^3+离子,都对Eu^3+离子的发光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55.
合成了2个新配体4-(4-硫代乙酸)甲苯基-6-苯基-2,2'-联吡啶HC^N^N(PhCH2SCOCH3)(L3)和6-(4-硫代乙酸)甲苯基-2,2'-联吡啶 HC^N^N (CH2SCOCH3)(L5)及其发光的铂(Ⅱ)配合物ClPtC^N^N(PhCH2SCOCH3)(C3)和ClPtC^N^N(CH2SCOCH3)(C5). 通过1H NMR谱和质谱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C3的晶体结构.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发射光谱及激发态寿命测定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质, 以及配合物作为光敏剂在光催化制氢中的应用. 通过系列配合物产氢效率的比较, 揭示了它们的产氢效率和激发态寿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56.
历洋  李锦州  庞筱喆 《应用化学》2013,30(5):578-583
制备了一种新型电化学传感器--聚2,2-联吡啶(Pbpy)/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5-吡唑啉酮(HPM-α-FP)/玻碳(GC)复合膜修饰电极。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药物分子黄嘌呤(XN)的电化学行为及反应机理。 与裸GCE和Pbpy/GCE电极相比,复合修饰电极Pbpy/HPM-α-FP/GCE测定XN的氧化峰电流和检测灵敏度均有显著提高,表明聚2,2-联吡啶与酰基吡唑啉酮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 当pH=8,扫速为100 mV/s的条件下,氧化峰电流与黄嘌呤浓度在6×10-7~1×10-5 mol/L和1×10-5~1×10-4 mol/L之间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8 mol/L。 该修饰电极可用于共存尿酸(UA)、抗坏血酸(AA)体系及实际样品的黄嘌呤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57.
利用联吡啶-Cu(Ⅱ)络合物作为荧光探针测定脱氧核糖核酸(DNA),实验发现加入天然和变性DNA均能使联吡啶-Cu(n)络合物(Cu(bpy)2^2 )体系的荧光强度大幅度增强。测定体系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04和334nm。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小牛胸腺(CT-DNA)0.09—9mg/L;鱼精DNA(FS—DNA)0.01—12.5mg/L;酵母DNA(yeastDNA)0.30—35mg/L。检出限分别为0.003、0.002和0.02mg/L。实验结果推测该络合物与DNA之间通过静电作用结合。  相似文献   
758.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稳态荧光猝灭和溴化乙啶竞争键合实验研究了Ru(Ⅱ)配合物[Ru(bpy)(H2iip)2](ClO4)2{bpy=2,2′-联吡啶, H2iip=2-(吲哚-3-基)-咪唑[4,5-f][1,10]-邻菲罗啉}的酵母RNA键合性质. 结果表明, 二者键合模式为嵌入键合, 其键合常数为7.09×106 L/mol, 比小牛胸腺DNA的键合常数大, 且比同类配合物[Ru(bpy)2(H2iip)](ClO4)2的酵母RNA键合常数大.  相似文献   
759.
2,2 -联吡啶钌配合物催化CO2制备环状碳酸酯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站伟  王志强  秦刚  崔元臣  曹少魁 《化学学报》2010,68(18):1871-1875
研究了2,2 -联吡啶钌配合物RuCl3(2,2 -bipy)(CH3OH)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二氧化碳与不同的环氧化合物进行环加成反应制备环状碳酸酯. 在此基础上,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对RuCl3(2,2 -bipy)(CH3OH)/CTAC催化CO2与环氧丙烷(PO)反应制备碳酸丙烯酯(PC)进行了研究, 检测到了反应中间态配合物RuCl3(2,2 -bipy)(PO)与RuCl3(2,2 -bipy)(PC), 为该反应机理研究提供了实验证据. 研究结果表明, RuCl3(2,2 -bipy)(CH3OH)/CTAC催化体系催化CO2与环氧化合物的反应首先是通过环氧化合物与RuCl3(2,2 -bipy)(CH3OH)中的甲醇分子发生配体交换引发的, 经CTAC中的氯离子进攻环氧化合物开环、二氧化碳插入Ru—O键、分子内关环及消去生成环状碳酸酯.  相似文献   
7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