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7篇
  免费   3082篇
  国内免费   8761篇
化学   14351篇
晶体学   822篇
力学   689篇
综合类   229篇
数学   122篇
物理学   5877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551篇
  2022年   635篇
  2021年   735篇
  2020年   557篇
  2019年   724篇
  2018年   456篇
  2017年   678篇
  2016年   681篇
  2015年   710篇
  2014年   1326篇
  2013年   1203篇
  2012年   1001篇
  2011年   1087篇
  2010年   1048篇
  2009年   1075篇
  2008年   1087篇
  2007年   923篇
  2006年   1050篇
  2005年   1013篇
  2004年   875篇
  2003年   845篇
  2002年   652篇
  2001年   564篇
  2000年   353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265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玻璃中CdSeS纳米晶体的室温光致发光谱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掺有过饱和的镉、硒和少量硫的玻璃在500~800℃分别退火4h,生长了不同尺寸的CdSe1-xSx纳米晶体。测量了纳米晶体的室温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PL)光谱,550℃生长的样品在300~800nm的范围没有观察到吸收和发光峰,表明温度低于550℃玻璃中不能形成纳米晶体。生长温度在600~650℃,纳米晶体的PL光谱主要为两个宽的发光带,即带边激子发光带和通过表面态复合的发光带。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带边复合发光的蓝移减小,通过表面态的发光逐渐消失,并出现了叠加于宽发光带上的一系列明显的弱发射峰。不同温度生长的样品中,叠加峰的能量相同。同一样品中叠加峰的能量不随激发光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2.
123.
Weperformedthehigh-pressureRaman measurementofthethreenanosizedZnOcrystals. Wefoundthesmallerthesize,thehigherthe pressuretoinducethephasetransitionfrom w櫣rzitetorock-saltstructure. High-pressureRamanmeasurementsof nona-shapedZnOcrystalswerepreformed.The…  相似文献   
124.
戴闻 《物理》2005,34(7):543-543
在磁电子学领域,自旋极化输运与分子器件的结合是一个热门研究方向.最近,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Pasupathy等,采用纳米加工技术,将单个C60分子吸附在一对Ni电极之间,构成了“铁磁电极-C60量子点”器件.量子点的Kondo效应和铁磁性交换耦合,原本是相互排斥的,在Pasupathy的实验中,两者被首次结合在一个器件中并加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器件的质量能够保证两种效应之间的竞争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5.
使用分子图形软件设计出多种CnP-4(n =1~ 7)的结构模型 ,并进行B3LYP密度泛函几何构型优化和振动频率计算 .最稳定的CP-4和C2 P-3 都是平面环状结构 .最稳定的CnP-4(n =3 ,5 ,7)结构在直碳链的一端连接 1个磷原子且另一端是P3 C的四元环的平面结构 .最稳定的CnP-4(n =4,6)结构在直碳链的一端连接 1个磷原子且另一端是P3 的三元环的锄状结构 .直碳链可与平面环的磷原子生成大π键 .大多数构型是由C2 ,C3 ,C4子结构以环状或链状方式组成的 .碳原子与磷原子以交替方式排列的结构数量少、能量高 .  相似文献   
126.
The study of damage evolution in silicon carbide bombarded with energetic helium ions is important for the use of this material in future fusion reactors. Heavier inert gas atoms like Ne and Xe have similar behavior of diffusion and clustering with helium, and the comparison of damage accumulation behavior between energetic helium and heavier inert gas ions can reveal important aspects of underlying mechanisms. As an extension of our  相似文献   
127.
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法制备了Cu体积分数分别为 10 % ,15 % ,2 0 %和 3 0 %的Cu MgF2 复合金属陶瓷薄膜 .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变温四引线技术对薄膜的微结构、组分及电导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 .微结构分析表明 :制备的Cu MgF2 复合薄膜由fcc Cu晶态纳米微粒镶嵌于主要为非晶态的MgF2 陶瓷基体中构成 ,Cu晶粒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组分增加从 11 9nm增至 17 8nm .5 0— 3 0 0K温度范围内的电导测试结果表明 :当Cu体积分数qM 由 15 %增加到 2 0 %时 ,Cu MgF2 复合薄膜的电阻减小了 8个量级 ,得出制备的复合薄膜渗透阈qCM 应处于 15 %和 2 0 %之间 .qM 在 10 %和 15 %之间的薄膜呈介质导电状态 ,而在 2 0 %和 3 0 %之间的薄膜则呈金属导电状态 .从理论上讨论了复合薄膜中杂质电导和本征电导的激活能及其对电导的贡献 ,并讨论了Cu MgF2 复合纳米金属陶瓷薄膜的渗透阈 ,得到了和实验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8.
无机纳米粒子作为生物探针在生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无机纳米粒子在生物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分别从生物分子与纳米粒子的耦联方式、检测生物分子的纳米金探针、核酸或蛋白质修饰的其它纳米探针以及生物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4个方面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9.
An aligned zinc oxide nanofibre array has been fabricated by heating the mixture of ZnO, Ga2Oa, and graphite powders in atmosphere. The ZnO nanofibre showed a uniform size of about 150nm in diameter and 50μm in length. The nanofibres grew predominantly along one direction. Both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Raman shift spectra show that the product is composed of ZnO with the typical hexagonal structure. The good crystallinity of these ZnO nanofibres has been verified by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with strong UV emission at 287nm and weak green band emission observe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component of the product was analysed by XRD,Raman shift spectrum, x-ray energy dispersion (EDX) and x-ray photoelectronic energy spectroscopy (XPS). The growth proc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interpreted by vapour-liquid-solid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30.
We model the rec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emonstrate that the internal shrinkage of nanocavities in silicon is intrinsically associated with preferential amorphization as induced by self-ion irradiation. The results reveal novel thermodynamic nonequilibrium properties of such an open-volume nanostructure in condensed matter and also of covalently bound amorphous materials both at nanosize scale and during ultrafast interaction with energetic be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