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527篇
化学   2724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28篇
物理学   2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近年来,由于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性日益关注,食品中常用添加剂,特别是人工合成甜味剂[主要是糖精钠(SA)、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AK)]和防腐剂[苯甲酸(BA)、山梨酸(SOR)、脱氢乙酸(DHA)]的使用情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其最高限量作了规定。目前,大多数分析方法只能测定上述物质中的二种或少数几种,能够同时测定上述五种食品添加剂的方法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2.
合成了18种内-α-取代-α-甲基双环[2,2,1]庚烷-2-基甲醇(Ⅰ)。测定了所有化合物的折光率(或熔点)、质谱、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气相色谱的保留时间和薄层色谱的比移值。评定了它们的香气,并与相应的内-α-取代-α-甲基双环[2,2,1]-5-庚烯-2-基甲醇(Ⅱ)系列化合物的香气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结构与香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在自行设计和建立的加压动态分析装置上研究了合成甲醇催化剂上氢的吸附和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下催化剂上吸附的氢可分为可逆吸附氢和不可逆吸附氢;不可逆吸附氢又可分为能被CO顶替出来的和不能被CO顶替出来的两部分;能被CO顶替出来的不可逆吸附氢对CO的吸附起促进作用,不能被CO顶替出来的不可逆吸附氢是合成甲醇催化剂必不可少的“组分”或称“促进剂”;同时甲醇的生成是可逆吸附氢与一氧化碳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4.
在常压和250℃下,考察了涂层TiO2改性铜催化剂上甲醇脱氢生成甲酸甲酯的活性和选择性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涂层TiO2明显提高了铜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在所考察的铜催化剂中,以Cu/TiO2/AlO3的催化活性最高,甚至高于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u(ex)/SiO2催化剂。XPS分析表明,Cu/TiO2/AlO3中存在着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CU(0),即负载在r-ALO3和TiO2-Al2O3  相似文献   
55.
 以多聚甲醛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Pt/CMK-3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阳极催化剂,并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有序介孔碳CMK-3具有规整的二维有序孔道结构,为DMFC中电子和燃料的传输提供了方便的路径,同时它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得Pt纳米粒子很好地分散在其表面; Pt/CMK-3催化剂中Pt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8 nm, 小于E-TEK公司的商品化Pt/XC-72和以甲醇为还原剂制备的Pt/C-M催化剂,并且粒径分布范围窄,结晶度低. 察了Pt/CMK-3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发现Pt/CMK-3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优于Pt/XC-72和Pt/C-M催化剂.  相似文献   
56.
铂锡双金属催化剂上丙烷脱氢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研究了Sn/Pt比为1;1,2,:1和5:1的原子簇担载于γ-Al2O3上制成的Pt=Sn原子簇催化剂,和用SnCl2和H2PtCl6浸渍制备的相应Sn/Pt比的催化剂对丙烷脱氢生成丙烯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57.
CO2氧化丙烷脱氢MoO3-V2O5/SiO2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表面改性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O3-V2O5/SiO2复合氧化物,采用TPR、IR、TPD和微反技术表征了催化剂对CO2和C3H8的吸附性能和CO2部分氧化丙烷脱氢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随MoO3加入量的增加,V=O还原温度降低,晶格氧更易活化.CO2和丙烷的活化温度降低,丙烷转化率增高,丙烯选择性下降.V=O中晶格氧的活化是CO2氧化丙烷制丙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由XPS研究CO2在低压甲醇合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宝树  熊国兴 《分子催化》1989,3(4):253-261
本文应用XPS,在模拟工业催化剂和实际操作条件下,对低压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的表面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还原及反应状态下,催化剂表面没有稳定的Cu~(2+)、Cu~+离子存在,仅Cu~0能被检测到;ZnO被还原,形成缺氧结构ZnOx(X≤1),表面出现氧空位.认为高度分散的Cu~0与其紧密接触的部分还原的ZnOx联合组成了甲醇合成的表面活性中心,也即表面上的Cu-Zn-O(“口”为氧空位)构成了最佳合成活性单元.提出反应原料气中适量CO_2的加入有助于金属Cu微晶的分散,认为CO_2的作用主要是使反应气氛中含有一定的氧化势,它与原料气中的CO+H_2一起,对金属Cu微晶起氧化还原作用.CO_2可将Cu~0氧化成Cu~(?+)(甚至Cu~+).但Cu~(?+)会马上被CO+H_2还原成Cu~0.通过这样的氧化还原循环,阻止了Cu微晶的聚集长大,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9.
总结了近十年来超支化聚有机硅(碳/氧)烷的研究进展,其中着重综述了硅氢加成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和脱氢反应在制备超支化聚硅(碳/氧)烷的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反应过程及产物物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Comparatively high CH3OH selectivity (60.0%) and yield (6.7%) were obtained on MoOx/(LaCoO3 Co3O4) catalysts in selective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methanol using molecular oxygen as oxidan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Ox and La-Co-oxide modified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molybdenum oxide and the ratio of O^-/O^2-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which controlle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MoOx/(LaCoO3 Co3O4) cataly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