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0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324篇
化学   1168篇
晶体学   44篇
力学   232篇
综合类   115篇
数学   215篇
物理学   111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61.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茶叶及茶叶加工品(超微茶粉、速溶茶粉)中农药多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方法(方法Ⅰ),配以一个辅助方法(方法Ⅱ),构成茶叶及茶叶加工品中常见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及其它杂类共295种农药多残留的分析体系(方法Ⅰ286种,方法Ⅱ9种)。方法Ⅰ中,样品用乙酸乙酯均质和超声波提取,提取液利用丙酮的溶解性能和亲水亲脂特性,使待测农药溶于少量丙酮中并借丙酮在水相与正己烷相之间的转移实现了待测农药的选择性转移,从而除去茶多酚、咖啡因、蛋白质、有机酸、矿物质、糖类及调味组分等大部分杂质,然后采用Cleanert TPT柱除去色素和剩余的少部分极性杂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分析;方法Ⅱ中,样品采用乙腈均质和超声波提取,提取液经Cleanert TPT柱净化后供气相色谱(GC)分析。GC-MS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方式(SIM),GC采用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外标法定量。在最优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00 mg/L,r20.99,定量下限(S/N≥10)为0.01~0.10 mg/kg。加标水平为0.10 mg/kg时,方法Ⅰ回收率为51%~135%,其中回收率在70%~110%之间的占88.3%,相对标准偏差为3.7%~18%;方法Ⅱ回收率为68%~99%,相对标准偏差为3.5%~8.2%。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快速,可满足茶叶及茶叶加工品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962.
样品分析是环境污染物研究和控制的基础,到目前为止,环境样品前处理仍是环境样品分析的瓶颈问题,其中,针对复杂环境基质中的痕量污染物开发高效率和高选择性的吸附材料是样品前处理的关键和研究热点。微孔有机聚合物、有序介孔硅材料、金属有机骨架聚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新材料具有骨架密度低、比表面积大、孔尺寸可调控、表面可修饰、化学和物理性质稳定等优点,在样品前处理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对近年来这些新型纳米材料在固相萃取、分散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磁固相萃取、搅拌棒吸附萃取和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等样品前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简要评述,为更好地开发新型纳米材料在复杂和痕量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3.
食品基质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磷农药残留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食品中的有机磷农药进行检测十分迫切必要。然而,食品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基质,检测之前必须通过前处理步骤提取和纯化。该文总结了有机磷农药仪器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包括固相萃取、液-液微萃取、超声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免疫亲和层析、纳米材料富集等方法,并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4.
刘西德  周迪  张兆顺 《应用化学》2020,37(1):117-122
1,2,3,9-四氢咔唑-4-酮生产废液量大且危害严重,本文探究了NaClO、H2O2氧化处理废液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高温碳化处理的新工艺路线。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aClO、H2O2氧化处理废液未能达到理想要求,且回收的固体色泽差、无催化活性。 而废液经143 ℃蒸馏、残留液500 ℃高温碳化处理40 min后回收的氯化锌,具有良好催化活性,可使单苯腙转化率达到52.6%,实现了其在1,2,3,9-四氢咔唑-4-酮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利用 。研究结果为1,2,3,9-四氢咔唑-4-酮生产废液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65.
丁青青  张文敏  张兰 《色谱》2020,38(1):14-21
在样品前处理技术中,吸附剂材料起关键作用。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被用作吸附剂以提高对目标物的萃取效率。磁性纳米材料因其具有易于分离、表面可修饰、吸附能力强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分析方法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中。该文通过对磁性纳米材料在磁性固相萃取和在其他样品前处理技术中的研究与应用展开总结和论述,对磁性纳米材料的稳定性、作用力、比表面积及孔径调控的制备进行了阐述,展望了磁性纳米材料在分离科学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研究磁性纳米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6.
钱海龙  严秀平 《色谱》2020,38(1):22-27
作为一类新型多孔晶体材料,金属有机骨架(MOFs)在储能、催化、传感和分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MOFs多样的拓扑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和可调的孔径使得其在样品前处理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MOFs及其衍生材料的样品预处理新方法层出不穷。该文总结了近几年MOFs粉末、MOFs膜、MOFs纳米片和MOFs复合材料等应用于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和磁固相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7.
郭志勇  姚秋虹  林奇  陈曦 《色谱》2020,38(1):41-49
随着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快速发展,薄膜固相微萃取(TFME)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样品前处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课题,同时相关的联用方法也受到广泛关注。与其他样品前处理方法相比,TFME具有较高的表面积体积比,以及较大的有效萃取体积,因此可在提高灵敏度的同时减少萃取时间。TFME法结合其他样品分析方法可广泛用于违禁药物、爆炸物、有机农药、兽药等物质的分析中,同时在药物、食品、环境分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该文概述了TFME技术的萃取原理及多样化的萃取器件,综述了TFME技术与多项不同分析仪器的联用技术,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68.
杨吉娜  刘丹阳  周婷 《色谱》2020,38(1):74-85
脂质作为细胞膜和亚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成分,在能量来源、细胞信号传导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脂质分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脂质分析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样品基质复杂,样品前处理有富集痕量物质和减少基质干扰的作用,成为脂质分析中的一个关键步骤。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脂质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对各种样品前处理技术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基于液相的萃取方法有液-液萃取和单一有机溶剂萃取。基于固相的萃取方法包括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场辅助萃取方法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加压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和超声辅助萃取。此外,还介绍了在线联用样品前处理方法和用于活体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最后,对基于色谱-质谱联用的脂质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将提高脂质分析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分析速度。  相似文献   
969.
全氟/多氟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思思  史亚利  蔡亚岐  张春晖 《色谱》2020,38(3):287-296
随着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名录,各国对于该类物质的关注逐步升高。该类物质在环境中的广泛检出,使得其环境行为研究不断扩展和加深。目前,针对不同类型PFASs的样品前处理方式与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中,而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前处理和分析方法是开展PFASs环境科学、管理和污染控制研究的前提。该文针对传统PFASs及其异构体、PFASs前体物和新型PFASs等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色谱-质谱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认识其现状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0.
胡文尧  龙美名  胡玉斐  李攻科 《色谱》2020,38(3):307-316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一类具有毒性的小分子次级代谢产物。真菌毒素种类多,毒性强,污染范围广,可经食物链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危及人体健康。食品基质形态多样,成分复杂,而实际样品中真菌毒素含量低,难以直接对目标物进行分析,故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能实现待测物的分离和富集,在实际样品的分析中尤为重要。该文主要综述了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石墨烯类材料、分子印迹材料、免疫亲和材料、适配体功能材料等新型分离介质的液相萃取技术、固相萃取技术、场辅助提取技术(磁性固相萃取、超声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免疫亲和柱法、QuEChERS法等前处理技术在食品中真菌毒素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分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