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化学   116篇
晶体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解决部分啶虫脒原药轻微臭味的问题,对样品进行了HPLC分析,发现其中有四个主要的杂质。经过对杂质富集、分离、纯化,得到并合成了这四个杂质,1-(6-氯吡啶-3-基)-N-((6-氯吡啶-3-基)甲基)-N-甲基甲胺、N?-氰基-N-(6-((N?-氰基-N-甲基亚氨代乙酰胺基)甲基)吡啶-3-基)-N-甲基亚氨代乙酰胺、3-氯-1-醛基三环[2,2,1~(2,6)]庚烷、3-氯-1-氰基三环[2,2,1~(2,6)]庚烷,并分析杂质产生的途径和减少其产生的方法,为啶虫脒合成反应的控制和分析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32.
建立了鱼塘水中双甲脒及其代谢产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采用固相萃取前处理,考察了不同的固相萃取柱和洗脱溶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优化了固相萃取条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4种目标物在20~2 000 n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7 5~0.999 1),该方法对双甲脒及其代谢产物的检出限为0.4~1.0 ng/L。鱼塘水中双甲脒及其代谢产物的回收率为69.7%~91.3%,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重现性、稳定性和专属性,可满足日常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3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LYP/6-31 G(d,p)//B3LYP/6-31G(d,p)和导体极化连续模型B3LYP/CPCM/6-31 G(d,p)方法对苯环对位上有F取代的N,N-二(对氟苄基)-N′-(2′,3′-二脱氧-3′-硫代胞苷)甲脒(FBFA-3TC)水解反应机理和溶剂效应进行了研究.考虑两条可能反应途径:水分子首先进攻CN双键的途径(PathA)和先进攻C—N单键的途径(PathB).计算结果表明,气相和水中两条途径的第一步都是速率控制步骤,PathA比PathB更有利.对优势途径PathA的第二步反应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中间体的羟基H原子转移到双键N比单键N更容易,从而形成2′,3′-二脱氧-3′-硫代胞苷(3TC)的最终水解产物.  相似文献   
34.
3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LYP/6-31++G(d,p)//B3LYP/6-31G(d,p)和导体极化连续模型B3LYP/CPCM/6-31++G(d,p)方法对苯环对位上有F取代的N,N-二(对氟苄基)-N′-(2′,3′-二脱氧-3′-硫代胞苷)甲脒(FBFA-3TC)水解反应机理和溶剂效应进行了研究. 考虑两条可能反应途径: 水分子首先进攻C=N双键的途径(Path A)和先进攻C-N单键的途径(Path B). 计算结果表明, 气相和水中两条途径的第一步都是速率控制步骤, Path A 比Path B 更有利. 对优势途径Path A的第二步反应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中间体的羟基H原子转移到双键N比单键N更容易, 从而形成2′,3′-二脱氧-3′-硫代胞苷(3TC)的最终水解产物.  相似文献   
36.
建立了由亲水性离子液体Cl与K2HPO4·3H2O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富集农药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方法.考察了不同种类盐对成相的影响;系统实验了盐的加入量﹑农药溶液体积及离子液体加入量对相比的影响;研究了盐及pH变化对吡虫啉和啶虫脒萃取率的影响;并考察了萃取后农药最大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采用0.40 g离子液体,7.60 g K2HPO4·3H2O,6 mL农药水溶液在pH 9萃取农药,萃取率可达100%;少量的离子液体能达到较高的富集率.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将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吡虫啉和啶虫脒农药的萃取测定,加标回收率和相对误差分别在98.7%~102.0% 和2.2%~3.5%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7.
《有机化学》2008,28(12)
J.Am.Chem.Soc.2008,130,14048~14049叔胺脱氢生成烯胺的反应一直是有机化学中的难点之一,文献报道的方法条件苛刻、选择性差.寻找一种高效、温和的新方法来实现叔胺的脱氢反应在有机合成化学中十分重要.同时,磺酰和磷酰取代的脒类化合物由于具有潜  相似文献   
38.
N-脒基脲二硝酰胺放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SC和微热量仪研究了N-脒基脲二硝酰胺(GUDN)的放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行为和比热容, 计算得到程序升温下GUDN主放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自加速分解温度(TSADT)、绝热条件下达到最大分解反应速率的时间(tTMRad)和至爆时间(tTIad). 结果表明, 在非等温DSC条件下, GUDN的热分解过程可用经验级数自催化动力学方程dα/dt=1018.49exp(-195500/RT)(1-α)0.81+1018.00exp(-177000/RT)α1.29(1-α)0.71描述. 热分解转热爆炸的临界温升速率为0.1236 K·h-1. 所得的TSADT、tTMRad和tTIad值分别为473.95 K、2.24 s和3.51 s.  相似文献   
39.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喷他脒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应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提出了喷他脒不需分离的直接测定方法.在0.1 mol·L-1(pH 8.5)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溶液中,喷他脒于电位-1.56 V(vs.SCE)有一灵敏的还原波;试验证明该波是喷他脒的催化氢波,还原波峰电流与喷他脒浓度在2.0×10-5~8.0×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 3,检出限为1.6×10-5mol·L-1;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尿液中样品,回收率在95.1%~103.8%之间.  相似文献   
40.
钙钛矿材料化学组分是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纯无机钙钛矿CsPbI3具有相对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但由于Cs+具有较小的离子半径而导致无机钙钛矿相不稳定。最近研究发现富铯FAxCs1?xPbI3钙钛矿具有相对稳定的相结构,且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持无机钙钛矿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光照稳定性,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钙钛矿材料体系。目前这种富铯的FAxCs1?xPbI3材料合成是通过引入过量有机组分FAI实现的,其中FAI一方面充当钙钛矿的掺杂剂,另一方面过量的FAI充当添加剂。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升华温度,后续需要较高的温度使过量的FAI升华,实际上这在实验上很难实现对FAI升华量的精确控制。本文重点研究具有低升华温度的胺类,如碘甲胺(MAI)、碘化二甲胺(DMAI)、碘化乙胺(EAI)、碘化胺(NH4I)和醋酸甲脒(FAAC),作为添加剂制备富铯FAxCs1?xPbI3钙钛矿材料体系的可行性,这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钙钛矿薄膜的热处理温度;另一方面可拓宽的制备纯相钙钛矿成分的窗口期,这对大面积制备纯相富铯FAxCs1?xPbI3钙钛矿薄膜尤为重要。结果表明MAI和DMAI可以作为合成FAxCs1?xPbI3钙钛矿材料的有效添加剂,其与PbI2间较强的作用力可以促进Cs4PbI6的形成并有效抑制δ-CsPbI3副产物的生成。合适的升华温度可以使薄膜在保持钙钛矿相结构的同时在较低温度升华去除过量的添加剂,最终实现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制备纯相富铯FAxCs1?xPbI3钙钛矿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