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8篇
化学   108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91.
研究了核糖核酸酶A(RNaseA)在丁酸十二铵(DAB)-环己烷反胶束溶液中催化水解胞苷2',3'环单磷酸酯的动力学,数据符合Michaelis-Menten酶催化机理。以kcat/Km表示酶催化活性时,RNaseA在反胶束溶液中的催化活性是在水溶液中的14 ̄30倍。无论是固定DAB浓度还是固定H2O与DAB浓度之比,随增溶水量的增加,kcat/Km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2.
实验研究了硅胶在293、303和313 K下,从水溶液中对丙酸和丁酸的吸附.发现该吸附服从液 固吸附中的计量置换吸附模型(SDM A).根据吸附模型的线性参数研究了吸附热力学和吸附机理.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熵减少过程.丁酸的标准吸附自由能比丙酸大,而标准吸附焓比丙酸小.推导出了实验条件下吸附自由能变化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3.
提出了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为萃取剂的浊点萃取预富集吲哚-3-丁酸,进而用胶束增稳室温燐光法对其进行测定的新方法。通过加入氯化钠降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浊点,使浊点萃取得以在15℃的环境温度下顺利完成。在基于浊点萃取而进行的相分离之后,富表面活性剂相以水适当稀释,然后用胶束增稳室温燐光法测定其中被富集的吲哚-3-丁酸。在最佳条件下,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0×10-8~2.4×10-7mol/L,检出限(信噪比为3)为7.4×10-9mol/L。方法用于自来水、江水、池塘水和土壤等强化样品中吲哚-3-丁酸的测定,回收率95%~105%,相对标准偏差2.5%~4.8%。  相似文献   
94.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不同组分的左旋聚乳酸(PLLA)和聚(L-2-羟基-3-甲基丁酸)(PL-2H3MB)共混物。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热重分析仪(TGA)分析共混物的结晶、熔融行为和热稳定性。通过观察到DSC加热曲线中新的熔融峰判断PLLA和PL-2H3MB共晶的形成,共晶显著提高PLLA起始结晶温度和WAXD曲线中特征衍射峰的变化,证实了溶液浇铸共混物中的共结晶现象。同时,共混物中PL-2H3MB和PLLA还表现出优于单组分PLLA和PL-2H3MB的热稳定性。PLLA和PL-2H3MB的共结晶行为可能为调控PLLA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以及降解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95.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计算[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及其苯环对位取代得到的4种衍生物的几何和电子结构. 采用第一激发能校正了分子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 探讨了推/拉电子基团对分子前线轨道的影响. 在全优化几何构型的基础上,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电子吸收光谱特征和电荷转移态性质, 并讨论了推/拉电子基团对体系电子吸收光谱性质的影响. 通过对重组能和电子亲和势的计算, 预测了PCBM与4种衍生物的电子能力及电子迁移率大小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PCBM中, 在苯环的对位引入推电子基团可以提高分子的前线轨道能级, 改变前线轨道电子云分布, 明显增强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强度, 增加可见光范围内的电荷转移吸收, 且激发态的电荷转移随着引入基团推电子能力的增加而增强. 化合物5的激发态分子内电荷转移性质最强, 且具有较独特的光伏性质. 而在同样位置引入拉电子基团, 则降低了分子前线轨道能级对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季煜新  张一  李子成  黄文才 《分析试验室》2019,38(11):1348-1352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半菁结构、以4-溴丁酸酯为识别基团的水合肼荧光探针(HCY-BT)。在乙腈/水体系中,通过紫外吸收与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探针对水合肼的响应性能。探针溶液(10μmol/L)中加入水合肼(200μmol/L)后,其在600 nm处的荧光明显降低,而且荧光强度与水合肼浓度在0~200μmol/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探针对肼的检测限为2. 41μmol/L。另外探针对肼响应后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而加入其他的干扰物质后没有颜色变化,显示了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97.
以4-(2,3-二氯苯基)-1,4-二氢-2,6-二甲基-3,5-吡啶二羧酸(2-氰基乙基)(甲基)酯(5)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丁酸氯维地平的5种降解杂质:4-(2,3-二氯苯基)-1,4-二氢-2,6-二甲基-3,5-吡啶二羧酸单甲酯(A), 4-(2,3-二氯苯基)-1,4-二氢-2,6-二甲基-3-吡啶羧酸甲酯(B), 4-(2,3-二氯苯基)-2,6-二甲基-3,5-吡啶二羧酸单甲酯(C), 4-(2,3-二氯苯基)-2,6-二甲基-3,5-吡啶二羧酸(丁酰氧基甲基)(甲基)酯(D)和4-(2,3-二氯苯基)-2,6-二甲基-3-吡啶羧酸甲酯(E)。其中A由5水解制得;B由A脱羧制得;C由5氧化后再经水解制得;D由C和丁酸氯甲酯缩合制得;E由C脱羧制得,化合物结构经1H NMR和MS(ESI)确证。  相似文献   
98.
循环伏安法表明,在NaOH底液中核黄素丁酸酯(riboflavine tetrabutyrate,RT)在汞电极上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其峰电位Epc=Epa=-0.64V(vs.Ag/AgCl)。本文用多种电化学手段对RT的吸附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吸附粒子为RT中性分子,测得RT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为5.42×10-11mol/cm2,每个RT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3.06nm2,RT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Frumkin等温式。测得吸附系数β=4.6×105,吸引因素γ= 1. 10,吸附自由能△G°=- 32. 30 kJ/mol。本文还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RT的电极反应动力学性质,测定了其在汞电极上的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99.
甲烷磺酸铜催化合成丁酸酯的性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敏  姜恒  宫红  王锐 《应用化学》2004,21(6):617-0
丁酸异戊酯;酯化反应;催化活性;甲烷磺酸铜催化合成丁酸酯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0.
利用1H NMR,13C NMR,2DNMR及IR,MS等技术对β-苯甲酰基-γ-取代苯基-γ-丁酸内酯的结构及空间构型进行确证,讨论了该结构的NMR谱学行为,提出了生成该化合物的可能的化学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