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化学   35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异丁烯高活性端基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使用核磁,VPO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聚异丁烯活性端基含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进行了详细研究,分别建立核测定聚异丁烯活性端基含量以及其他烯键含量和近红外光谱快速测量聚异聚丁烯活性端基含量。其他烯键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析方法。成对t检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测定结果与核磁和VPO方法测定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高水相W/O型乳化膏体油膜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国财 《应用化学》1998,15(6):83-85
高水相W/O型乳液是指水相体积占74%以上,属于高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1,2].乳化炸药的问世,使这种高水相W/O型乳液有了新的实际应用.这种炸药是90%~95%重的硝酸铵盐(占水相80%~90%重)水溶液高度分散在5%~10%的油相中构成W/O型乳...  相似文献   
3.
在亲核试剂(ED)如吡啶(Py)、N,N-二甲基乙酰胺(DMA)或三乙胺(TEA)存在下,由引发剂H2O和共引发剂TiCl4组成引发体系,在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剂中进行异丁烯(IB)正离子聚合,考察了溶剂极性、聚合温度及异丁烯浓度对聚合反应转化率、产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聚合体系溶剂极性增大,聚合速率加快,相近转化率时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变窄.随着聚合温度降低,聚合速率明显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增加,活化能为负值,活性链端发生链转移或链终止等副反应的几率减小,当聚合温度为-60℃时,可以抑制活性链端的β-H脱除反应和链转移副反应,并得到大分子链末端全部为叔氯基团的聚异丁烯(PIB).当[IB]0≤2.5mol/L时,随[IB]0增加,聚合转化率有所增加,聚合产物的GPC谱图均为单峰分布,分子量增大,而分子量分布基本保持不变,对于加入Py的聚合体系,分子量分布指数在1.33~1.45范围内,对于加入TEA的聚合体系,分子量分布指数在1.47~1.60范围内,并求出在加入Py和TEA的聚合体系中活性链向单体的链转移常数CM分别为5.5×10-4和6.6×10-4.  相似文献   
4.
The heteronuclear cross-relaxation rates in polymers were determined by selective and conventional ~(13)C spin-lattice relaxation experiments, the proton-carbon distance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and two-dimensional NOE spectra of the polymers were also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measured proton-carbon distances coincide with the distances from molecular models, (2) there is the observable dipolar cross-relaxation effect between the quaternary carbons and their neighboring protons, and (3) the optimum mixing times depend on the relaxation properties of the proton and carbon.  相似文献   
5.
通过可控/活性离子聚合方法设计合成一系列不同共聚组成的聚谷氨酸苄酯-g-(聚四氢呋喃-b-聚异丁烯)的新型嵌段接枝共聚物,即PBLG-g-(PTHF-b-PIB),研究共聚物中支链(PTHF-b-PIB)长度及接枝密度对主链PBLG玻璃化转变温度、α-螺旋二级结构及其转变的影响,研究支链中PTHF链段长度对其双端受限的玻璃化转变及凝聚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BLG-g-(PTHF-b-PIB)共聚物中刚性主链保持α-螺旋二级结构;随着支链长度增加或接枝密度增加,主链PBLG的α-螺旋二级结构特征峰逐渐减弱,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提高,α-螺旋结构发生转变的焓值逐渐增大;在确定接枝密度的情况下,随着支链中PTHF链段长度增加,共聚物中双端受限的PTHF链段结晶逐渐增强,结晶熔融温度及熔融焓均增加;在确定支链中PTHF链段长度的情况下,随着接枝密度增大,支链间链段相互排斥,PTHF链段结晶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戴树洌  施敏敏  Hamf  Muddasir  刘胜  陈红征 《化学学报》2011,69(20):2373-2378
合成了含有确定长度的聚异丁烯链段与4种不同的乙烯胺链段(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组合的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系列衍生物,并将它们用作TiO2纳米粒子在非极性溶剂中的分散剂.详细考察了亲水/亲油基团大小对分散性能的影响规律:当聚异丁烯链段的分子量为2000时,随着乙烯胺段链长的增加,TiO2粒子的粒径和Z...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具有两亲表面性质的棒状SiO2粒子,借助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了两亲性棒状SiO2粒子在共混物中的选择性分布,并通过在线剪切-显微技术和流变技术研究了其对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PIB/PDMS)不相容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两亲性棒状SiO2粒子倾向于分布在两相界面处及PIB相中.分散相的剪切诱导凝聚行为强烈依赖于粒子的含量和共混物的组成比.少量两亲性SiO2粒子会促进分散相的凝聚,而加入足够量的粒子则能抑制分散相凝聚.  相似文献   
8.
环己烷在聚乙烯和聚异丁烯中无限稀释扩散系数 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填充柱的反相气相色谱方法,基于Hadj-Romdhane-Danner色谱过程的数学模型,在323.2~363.2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环己烷在聚异丁烯和聚乙烯膜中的无限稀释扩散系数。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环己烷更容易在PIB中发生扩散。对实测扩散数据进行了自由体积理论关联,结果表明,采用空穴自由体积替代Vrentas-Duda自由体积理论方程中自由体积项的修正方程能很好地描述溶剂分子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介绍聚合物流变特性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聚合物流变特性标准物质主要由聚异丁烯和十六烷组成。研制的该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稳定性。经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确定了该标准物质在不同静态剪切速率下粘度和第一法向应力差的标准值并给出了其相对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0.
以对-二枯基氯(DCC)/AlCl3体系引发异丁烯在二氯甲烷(CH2Cl2)正己烷(Hex)(40/60,V/V)混合溶剂中进行正离子聚合,探讨了DCC用量、含氮试剂2,6-二叔丁基吡啶(DtBP)和三苯胺(TPA)对异丁烯正离子聚合转化率、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DCC和体系中微量水均可与AlCl3产生竞争络合,形成两种活性中心并引起相继的竞争引发,聚合产物的GPC谱图呈双峰分布,分子量分布宽;增加DCC用量有利于DCC与AlCl3的络合,致使链增长反应主要通过DCC与AlCl3络合形成的活性中心引发,但聚合产物分子量相对较低,分子量分布较宽;使用DtBP,可有效地抑制微量水引发及活性链向单体的转移反应,使分子量分布明显变窄,基本实现DCC的控制引发;采用DtBP与TPA共同调节聚合反应,可使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变窄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分子量,从而得到相对较高分子量(Mw=103200)和单峰分子量分布(Mw/Mn=2.09)的聚异丁烯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