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9篇
化学   129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Pt修饰的Ni/C催化剂电催化氧化乙醇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星砾  王辉  雷自强  张哲  王荣方 《催化学报》2011,32(9):1519-1524
采用两步还原法制备了Pt修饰的Ni/C催化剂(Ni@Pt/C),并应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上催化剂粒子呈两相复合结构,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平均粒径为4.4 nm.电化学测试表明,Ni@Pt/C催化氧化乙醇的活性电流高达0.37A/mg,是商业Pt/C催化剂的2.33倍,PtNi/C...  相似文献   
32.
硅烷表面修饰引发的ZnO微米棒膜的超疏水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简单的低温水热法制备出ZnO微米棒薄膜,其经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十二氟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后显示出超疏水性,静态接触角分别为(150±1.3)°和(155±1.5)°,滚动角依次为5°和3°。 ZnO微米棒的微结构和低表面能材料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二氟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表面修饰是其显示超疏水性的原因,用Cassie理论对膜的润湿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3.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有强供电子、大体积基团tert-butyl的α-二亚胺配体1及其Ni(Ⅱ)配合物2,并利用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FT-IR,XPS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2/氯化二乙基铝(DEAC)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乙烯聚合显示了非常高的活性,最高可达3.15×108 g PE/(mol·Ni·h·MPa).所得聚乙烯的支化度也较高,最高可达131branches/1000C.并研究了聚合条件如聚合反应温度、Al/Ni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5℃,Al/Ni物质的量比为600时,该催化体系催化乙烯聚合活性最高.采用1H NMR,GPC,DSC,TG分别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4.
基于稀土Eu(Ⅲ)掺杂的类普鲁士蓝膜修饰的铂电极为工作电极,建立了测定羟考酮的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考察了检测电位、运行缓冲溶液的酸度及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条件等对电泳分离效果及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羟考酮可在4 min内得到分离,其ECL强度值与羟考酮的质量浓度在7.0×10-2~7.0μg/mL和7.0~7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2×10-2μg/mL(3σ),峰高和迁移时间的相对偏差分别为3.6%和0.48%(n=6)。方法用于兔血浆中羟考酮含量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9.7%~101.0%之间。  相似文献   
35.
太阳光活性的ZnTiO3 /TiO2纳米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ZnTiO3/TiO2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和ζ电位等技术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的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煅烧条件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00℃下焙烧3 h时所得样品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效果。如太阳光下7 h可使MB溶液的脱色降解率达92.9%,而TiO2的催化脱色率仅为68.9%;该催化剂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重复使用5次后仍能保持MB溶液的脱色降解率在80%以上,且该催化剂易于离心分离去除。样品的结构缺陷-氧空位和TiO2-ZnTiO3相结与其催化性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6.
用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乙酸(Hatma)为配体合成出一种金属锌配合物[Zn(atma)2]n,其结构通过IR、TGA、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从结构中看出,配合物通过π-π作用、分子间氢键作用和基团间的嵌合作用,由二维层状结构自组装形成一个三维的超分子骨架。电化学研究表明配合物中的Zn2+/Zn+对的氧化还原是一个不可逆过程。抗菌试验表明,该配合物比配体表现出更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7.
利用软模板结合电沉积法制备了一种有序化氰桥混配聚合物修饰铂电极(Nd-Fe-MoO42-/Pt),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该化学修饰铂电极的丙三醇电催化氧化,并重点讨论了支持电解质的H+和SO42-浓度、丙三醇浓度、扫速等因素对丙三醇电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弱酸性硫酸钠支持电解质中,适当量SO42-的存在有助于提高Nd-Fe-MoO42-/Pt电极的丙三醇电催化氧化电流;-0.2 ~ 0.3 V电位区间内,其丙三醇氧化峰电流1与循环伏安曲线扫描速率的平方根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体现了扩散控制的反应特性;Nd-Fe-MoO42-/Pt电极的丙三醇电催化氧化电流密度值约为裸铂电极的4倍,而丙三醇电催化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相对较小,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氧化呈现了明显的协同效应,其电催化氧化活性高、电流响应快、催化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8.
石墨烯高分子化在发展高性能聚合物基纳米功能材料方面备受关注.追踪近几年与超支化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相关的文献,针对超支化聚合物对石墨烯的共价和非共价功能化改性方法进行了综述.将共价功能化细分为表面功能化和边缘功能化,以及非共价功能化分为通过π-π作用超支化聚合物吸附在石墨烯表面和通过疏水作用超支化聚合物对石墨烯的剥离这两种情况.并简单介绍了超支化聚合物功能化的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
林奇  朱鑫  陈佩  符永鹏  张有明  魏太保 《化学学报》2013,71(11):1516-1520
以前设计合成的基于香豆素氨基硫脲衍生物的传感器分子L能在含水介质中单一选择性比色识别铜离子. 鉴于铜离子能与氰根离子(CN-)结合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在以前工作基础上, 研究了L与铜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对CN-的连续识别性能. 结果表明, L与Cu2+能形成稳定的绿色配合物CuL2, 该配合物能专一选择性高灵敏度比色识别水中的 CN-. 在CuL2的DMSO/H2O (V:V=3:1) HEPES (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的缓冲体系(pH=7.0)中分别加入F-, Cl-, Br-, I-, AcO-, HSO4-, ClO4-, N3-, SO42-, NO3-, SCN-和CN-等阴离子的水溶液后, 只有CN-的加入使得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无色, 同时在紫外光谱中, CuL2在446 nm处的最大吸收峰消失, 这一识别过程不受其它阴离子的干扰. CuL2对CN-的裸眼最低检测限为8.0×10-6 mol/L, 紫外光谱检测限为4.0×10-7 mol/L (0.4 μmol·L-1), 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正常饮用水中CN-的含量标准(<1.9 μmol·L-1). 结果表明CuL2是一种良好的CN-比色识别受体, 在含水介质中对CN-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以及抗干扰强的性能. 制备了基于CuL2的CN-检测试纸, 该试纸可以方便快捷的检测水中的CN-.  相似文献   
40.
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下, 对两态反应Ni2+与环己烷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反应分别在第一个氢迁移(4IM1→4TS1/2), 第三个氢迁移(4TS15/16→4IM15)以及 翻转过程(4IM5→4TS5/6, 2TS11/12→2IM12)发生了二、四重态势能面的交叉, 本文运用内禀反应坐标单点垂直激发计算的方法得到势能面大致的交叉点(CP), 进一步利用Crossing2004程序获得精确的最低能量交叉点(MECP). 对MECP附近的自旋轨道耦合(SOC)常数进行了计算. MECP1~MECP4处的SOC值分别为318.01, 396.89, 268.74和306.67 cm-1. 较大的SOC值说明不同势能面间发生了有效地跃迁并使反应沿着最低反应通道进行. 对反应通道的研究发现, 反应中同面脱氢是主要反应通道. 异面脱氢由于翻转过程中决速步骤势垒为33 kcal/mol(吸热3 kcal/mol), 只生成少量的异面脱氢产物. 计算结果解释了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