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化学   48篇
物理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XPS和AES研究不锈钢上金色钼酸盐转化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阴极电沉积法从钼酸盐溶液中取获得了金黄色的不锈钢转化膜,该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蚀性,XPS和AES分析表明,膜厚约为663A。膜的表面钼以Mo(Ⅵ)与Mo(Ⅳ)共存。从AES深度剥蚀曲线的组成恒定区求得膜的组成为:O51.6%,Mo28.5%,P13.7%和Fe6.2%。循环伏安的氧化峰也证明膜内存在Mo(Ⅳ)。  相似文献   
12.
贮氢电极的电化学研究(Ⅱ)—贮氢电极的交流阻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交流阻抗的方法对贮氢电极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贮氢电极的交流阻抗图由两个半圆组成,高频区半圆对应于电化学反应,低频区半圆对应于氢原子在贮氢合金表面的吸附过程。低频区的半圆受电极活化次数和放电深度的影响。活化次数越多、放电时间越长、低频区半圆越小。提出了贮氢电极的等效电路图,对这些实验结果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表面修饰对贮氢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蔡称心(南京大学化学系南京210093)王宝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关键词:贮氢电极,Ni/MH电池,表面修饰Ni/MH(MetalHydride)二次电池由于在放电容量、干净度、重金属污染、耐过充过放电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凝胶色谱仪-毛细管粘度计联用时,实验数据的处理,连接管道死体积、虹吸管的残留体积等对特性粘数及其淋出体积的关系,并给出了改正方法和数学公式。通过窄分布的聚苯乙烯试样的实验数据,利用实测关系[?](V)与单分散校准关系[?](V_R)间的理论联系,对凝胶色谱柱组的分离和扩展效应同时作出了校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浸渍法在A3钢表面获得具有装饰效果的硅钼杂多酸转化膜。扫描电镜的表面形貌分析,以及3%NaCl水溶液中阳极极化曲线均证实该膜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效果。XPS和AES的分析结果表明膜层中Fe(Ⅲ)和Fe(Ⅱ)两种状态存在,Mo在膜层外部以Mo(Ⅵ)存在,内部则以Mo(Ⅵ)和Mo(Ⅳ)两种状态存在。从AES深度分布曲线的组成恒定区求得膜层的组成(A.C.%)为:O57.4%,Fe17.1%,Mo  相似文献   
16.
纳米酶     
纳米酶(Nanozymes)是由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它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纳米材料,能够基于特定的纳米结构催化天然酶的底物并作为酶的代替品。自2007年首次报道以来,全球已有来自于55个国家的420多个研究机构证实了纳米酶的普遍规律。纳米酶的发现第一次揭示纳米材料蕴含一种独特的纳米效应——类酶催化效应。纳米酶作为一种新材料,既有纳米材料本身的理化性质,又有类似酶的催化功能,兼具天然酶与人工酶的优势于一身。其中,纳米结构不仅赋予纳米酶高效催化功能,而且使纳米酶比天然酶稳定,易于规模化生产。另外,纳米酶独特的多酶活性将为设计廉价、稳定、各种各样全新的催化级联反应提供功能分子。纳米酶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范,2022年被IUPAC评为十大化学新兴技术。在全球从事化学、酶学、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理论计算等多领域科学家的共同推进下,如今纳米酶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我国科学家在这一新兴领域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解析了纳米酶的构-效关系,将其催化活性提高了约1万倍,实现了超越天然酶的理性设计,创造了全球首个纳米酶产品,出版了纳米酶学英文专著,发布纳米酶术语及中国/国际标准化。更可喜的是,纳...  相似文献   
17.
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 5.3软件构建了聚酰亚胺纤维三维有限元模型。 该模型实现了固体传热和表面对表面辐射传热产生的温度场中聚酰亚胺纤维固体力学的计算,重点分析了孔洞的大小、位置和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对聚酰亚胺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聚酰亚胺(PI)纤维在两端固定约束的条件下,在固体传热和表面对表面辐射传热产生的温度场中呈现相似的应力变化趋势,即聚酰亚胺纤维出现孔洞,使纤维的力学性能降低,孔洞越大,应力分布越不均衡,越不利于纤维性质的稳定;温度越高,应力越大;但随着负轴向热膨胀系数的增加,应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柠檬酸盐-氨体系化学镀Ni-B合金的镀液成份和沉积条件对沉积速度和镀层含硼量的影响,确定了镀液的最佳组成和条件为:NiSO4·7H2O 40g/l,H3BO3 30g/l,NH4C130g/l,柠檬酸三铵20g/l,二甲氨基硼烷4g/l,pH9.5~10.0,45℃.测定了镀层的性能。该镀层的接触电阻约为0.126Ω,与银的相近。XPS和AES的研究结果表明,Ni-B镀层由Ni2B合金和Ni组成,但其表面有部分Ni(Ⅱ)和B(Ⅲ)存在。  相似文献   
19.
以5-溴-2-甲氧基-1, 3-苯二甲醛与二乙烯三胺通过[2+2]缩合,合成了一个新的六氮杂二十四元大环配体, 并在[Cu(CH3CN)4]ClO4存在下生成Cu(I)大环配合物, 然后在空气(或氧气)中氧化, 得到了新的大环双核Cu(II)配合物, 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用1H NMR谱等方法鉴定了氧化产物。实验结果表明: 在Cu(I)配合物氧化过程中,能使配体环上的一个甲氧基发生断裂, 形成苯氧桥和水桥联的Cu(II)配合物。在木质素酶等单加氧酶的氧化过程中也伴随着氧化去甲基作用。本文首次用大环配合物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模拟, 并测定了氧化反应中的吸氧量和吸氧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20.
XPS和AES研究锡表面的防变色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多种防锡变色剂的防变色效果,发现乙二胺四甲叉膦酸(EDTMP)是一种优良的防锡变色剂。用XPS、AES及Raman光谱探讨了EDTMP的防变色机理,结果表明EDTMP在锡表面形成了一种耐蚀性保护膜。在深度剖析曲线的元素组成近似恒定区测得膜的相对原子浓度(A.C.%)为:O 48.0%;Sn 10.7%;N 7.7%;C 23.1%;P 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