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化学   170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60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16篇
物理学   16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01.
宇宙魂--霍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物理》2003,32(1):42-46
文章较全面地评述了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科学生源、科学精神、宇宙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2.
回归模型的序列相关检验是经济和金融数据分析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基于最小二乘残差,作者提出了一个检验统计量以检验线性度量误差模型的误差序列是否存在序列相关性.在零假设下,得到了检验统计量的渐近分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这里提出的检验统计量具有良好的有限样本性质.  相似文献   
103.
分子筛催化剂表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玲  单玲  王彪 《分析科学学报》2003,19(5):413-415
本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分子筛催化剂在催化裂化反应前后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以及活化后与新鲜、失活催化剂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河道底泥中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河道底泥中的多环芳烃,通过梯度淋洗使多种多环芳烃完全分离,并分别得到14种多环芳烃的检出限和线性范围,被试验的4种多环芳烃的回收率为94.1%~103.1%,相对标准偏差为1.00%。2.87%(n=7)。用该方法对小清河东营段的实际底泥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5.
Pt(DVDS)-Phan催化的末端炔烃的硅氢加成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t(DVDS)-Phan体系作为末端炔烃与三乙基硅烷或三苯基硅烷进行硅氢加成的催化剂, 除三甲基硅乙炔与三乙己硅烷反应外, 其余反应的收率均高于90%, 并且高选择性地或唯一地得到马氏加成产物或者反马氏反式加成产物, 立体选择性或区域选择性超过95%.  相似文献   
106.
以聚苯乙烯微球(polystyrene microsphere)高速离心组装的胶体晶体为模板,以Ce(NO3)3·6H2O与柠檬酸的螯合物填充模板,经热转化后合成了3DOM CeO2.TG-DTA分析表明加入柠檬酸可提高硝酸铈的热稳定性,规避其低熔点对形成3DOM结构的不利因素.通过SEM观察,制备的3DOM材料大孔六方有序,排列紧凑,孔径250 nm,收缩率约16%.大孔之间由小窗口连通,构成三维交联的孔道体系.XRD测试显示,材料由CeO2的立方晶粒组成,粒径11 nm.  相似文献   
107.
本工作用偏钨酸铵和硫化铵为原料,在水溶液中合成二硫代钨酸铵晶体[(NH4)2WO2S2]。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的方法研究了二硫代钨酸铵晶体的形成机理。采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光拉曼光谱(LRS)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出的二硫代钨酸铵晶体,晶型良好。热重-差热分析(TG-DTA)、原位X射线衍射(in situ XRD)和FTIR等结果表明二硫代钨酸铵晶体在氢气气氛下的热分解主要发生在160~450 ℃之间,分两步进行,首先分解为{WOS2},随后转化为二硫化钨。  相似文献   
108.
黄维安  蓝强  张妍 《化学进展》2007,19(2):212-219
综述了胶体颗粒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及其应用.胶体颗粒在界面上的吸附行为主要受颗粒大小、相互作用力、电性质及润湿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从作用力出发阐述了胶体颗粒在液-液吸附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胶体颗粒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能够在界面组装、乳液和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制备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9.
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选用三苯二醚四酸二酐 (HQDPA)和二甲基二苯甲烷二胺 (DMMDA)为单体 ,在NMP中通过低温溶液缩聚 化学亚胺化法合成了高分子量可溶性聚醚酰亚胺PI(HQDPA DMMDA) .通过FT IR、WAXD、TG DTG以及DSC等手段对聚酰亚胺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合成的PI为无规高分子结构 ,平均分子链间距为 0 5 16 3nm ;易溶于N 甲基吡咯烷酮、N ,N 二甲基乙酰胺和四氢呋喃等极性溶剂中 ;其 10 %的分解温度为5 2 8℃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为 2 5 1℃ ;断裂伸长率为 2 4 % ,断裂强度为 10 7MPa ;2 5℃时 ,PI均质膜的透H2 系数为 3 80 9Barrer ,H2 N2 、H2 CH4 的理想分离系数为 16 6 9、2 14 0 ;其透N2 、O2 、CO2 和CH4 系数均在 0 0 18~0 5 76Barrer之间  相似文献   
110.
渣油中沥青质胶粒缔合状况初探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前一般认为[1] ,石油中的沥青质的基本结构是以多个芳香环组成的稠合芳香环系为核心 ,周围连接有若干的环烷环 ,芳香环和环烷环上都还带有若干个长度不一的正构烷基侧链 ,其中还杂有各种含硫、氮、氧的基团 ,同时还会络合钒、铁等金属。这种以一个稠合的芳香环系为核心的结构是组成胶质或沥青质的基本单元。大量研究表明 ,沥青质由若干个这类单元结构组成 ,以缔合状态存在 ,渣油及其沥青质的分子量都随测定所用溶剂的极性不同而变化 ,在弱极性有机溶剂中所测得的分子量较大 ,在强极性的有机溶剂中所测得的分子量偏小。初步研究表明 ,沥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