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622篇
化学   983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3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通过对YBa2Cu1-xCox(Cu1-yZny)2Oz(0≤x,y≤0.1)体系晶体结构、氧含量、正常态电阻-温度关系、Hall效应以及超导临界温度等的综合测量,发现随着Co和Zn含量的增加,体系经历了从正交结构的超导金属向四方结构的非超导半导体的转变,超导临界温度Tc和载流子浓度nh均迅速下降,Co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了用以检测过渡金属离子的荧光化学敏感器体系,它们是由1,8-萘二酰亚胺为荧光团,多胺衍生物为金属离子受体组成.在室温下对其光物理性质的研究中发现,在没有加入过渡金属离子时,由于体系内存在有效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使得荧光团的荧光被淬灭.加入过渡金属离子后,金属离子受体中的氮原子和过渡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作用阻断了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体系的荧光增强.不同的金属离子受体表现出了和过渡金属离子不同的配位识别能力,并且通过荧光的变化传递出受体-金属离子作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激光诱导瞬态吸收光谱装置,研究了C60激发三重态在乙腈/甲苯混合溶剂中的光物理性质,得到了3C60的激发态寿命、自猝灭速率常数和时间分辩的瞬态吸收光谱.此外,实验中引入了哌嗪作为激发三重态猝灭剂.我们发现哌嗪能有效的猝灭3C60,猝灭速率常数kq接近扩散控制极限.改变混合溶剂的比例,相应的猝灭速率常数值也发生变化,即kq随混合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加,随溶剂粘度的增加而减小.稳态光解实验反映了反应物向产物转化过程中在紫外-可见波段吸收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交换吸附脱色及柱层析新技术,成功地从烟叶中分离和纯化了一种烟草过氧化物酶同工酶(TOPⅠ),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光谱特性研究.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得TOPⅠ分子量为21 888.5,等电点pI为3.5;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TOPⅠ为一含血红素的酸性蛋白酶.光谱学分析揭示,在402 nm处有一典型的Soret带,在498和636 nm处有特征吸收峰(α,β带),酸度和变性剂对TOPI在紫外可见区的特征吸收峰均产生一定的影响,TOP Ⅰ的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说明TOPⅠ分子中含有Trp残基和Tyr残基以及其自身的独特的光谱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光催化活性的掺杂P(t Ⅳ)离子的非晶态微孔TiO2,表面积为160~200 m2/g;含3.0%Pt(Ⅳ)的AMM-Ti具有最大的光催化活性. X射线精细结构分析(EXAFS)表明,单个的PtCl4分子均匀地分布在非晶态二氧化钛表面;用这种光催化剂降解2,4-二氯苯氧基乙酸时,2,4-二氯苯酚是主要的中间物,通过Langmuir-Hinshelwood 方程的线性形式估算了反应速率常数k 和吸附平衡常数K,研究了光催化起始反应速率和反应物起始浓度之间的关系,同时,提  相似文献   
6.
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绿原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碱性介质中绿原酸对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首次建立了绿原酸的化学发光分析法,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方便简便、迅速、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采用该法可测定1.0×10-8g/ml~1.0×10-5g/ml范围内的绿原酸,其检出限达到5.2×10-9g/ml,回收率为104%.  相似文献   
7.
醇体系中合成CuGaS2纳米晶及其形貌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uCl2·2H2O,自制的GaCl3和(NH2)2CS为原料,在乙二醇体系中合成了花状结构的CuGaS2纳米晶.产物分别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辩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220℃反应24 h得到均匀的花状纳米结构CuGaS2,它是由厚度80-100 nm的片晶组成.同时,通过反应时间的控制,可以清楚的看到由纳米颗粒到纳米球以及花状纳米结构的演变过程.另外,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等对产物和形貌的影响.此外,对花状结构纳米晶的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室温荧光光谱表明,随粒径的降低,发光位发生了部分蓝移.  相似文献   
8.
陆伟杰  伏义路 《分子催化》1989,3(2):119-129
本文研究了以γ-Al_2O_3、ZrO_2、CeO_2及La_2O_3为载体的硫化态钼催化剂在甲烷化反应过程中的激光拉曼光谱,发现在反应初期,催化剂表面氧硫钼结构变化较大,其活性下降也较快.在反应温度下,催化剂表面上的-S-键松动,部分硫原子升华,并发生一系列氧硫交换,形成体相MoS_2.甲烷化催化剂活性达到稳定后,则催化剂表面上的主要变化是MoS_2.晶粒不断长大.由于载体效应的影响.各个催化剂上表面结构的不同,与其达到活性稳定的时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另外,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上均无积碳形成.提出了硫化态钼催化剂在甲烷化反应过程中的表面结构变化模型.  相似文献   
9.
10.
制备了含有某些助剂的、活性较好的镍基催化剂。在高的CO 浓度(H_2/CO比从1至0)和水蒸气存在条件下,研究了变换-甲烷化反应的积炭量变化规律。对同一组分的催化剂,当催化剂较疏松时,积炭量较大,随着催化剂堆比重增大积炭量减小。积炭量随时间和空速的增加而增加。但随温度的增加在350℃附近有一极大值。500C°以上时积炭量显著减小,此时甲烷化活性较低,但变换功能仍相当强。随着H_2/CO 比或H_2O/CO 比的增加,积炭量均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