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4篇
化学   185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5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样品中的有机碘高温灰化后,在酸性条件下,经饱和溴水将I^-氧化为IO3^-.在0.06%的磷酸酸度条件下,以KI还原KIO3,使样品中的碘放大六倍。系统优化选择了定波长、磷酸酸度、氯化钠质量浓度、淀粉用量、碘化钾用量等。在选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碘质量浓度在0~3.2μg/mL范围旱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方法榆出限为0.028μg/mL,回收率为96.27%~106.43%。  相似文献   
32.
33.
杨娟  郎俊伟  张鹏  刘宝 《电化学》2019,25(5):621-630
本文通过简单的电荷吸附制备了高分散的氧化石墨烯含锰化合物(Mn-GO),利用高温驱动下氧化锰的生长以及热运动同时实现了GO的还原、刻蚀和纳米氧化锰的负载,即成功构筑了纳米氧化锰-多孔石墨烯复合材料(MnO-PGNSs). 对影响GO分散性的Mn2+的添加量、影响GO层数的分散液浓度以及影响MnO热运动的烧结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研究发现,当Mn-GO同时满足优异的分散性、适合的片层厚度和烧结条件(>800℃,>2h),才能在GNSs表面刻蚀成孔制备得到MnO-PGNSs. 本文进一步将MnO-PGNSs作为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结果表明在50 mA·g-1的电流密度下深度放电后容量达到5100 mAh·g-1,相比于GNSs和PGNSs,MnO-PGNSs具有更高的比容量. 锂空气电池性能的提高得益于GNSs表面的多孔结构和MnO优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4.
35.
首先,以4-乙烯基吡啶(4-VP)与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AEMA)为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得到聚(4-乙烯基吡啶-co-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共聚物(P(4-VP-co-DMAEMA));然后,用1,3-丙磺酸内酯对P(4-VP-co-DMAEMA)侧链进行季铵化改性,得到不同离子化修饰程度的P(4-VP-co-DMAEMA)的两性离子共聚物(P(4-VPPS-co-DMAPS))。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P(4-VP-co-DMAEMA)和P(4-VPPS-co-DMAPS)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用万能拉力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热重分析仪(TG)以及稀释涂布平板法对P(4-VP-co-DMAEMA)和P(4-VPPS-co-DMAPS)薄膜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以及抗菌/防污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单体单元物质的量之比、季铵化修饰程度对P(4-VPPS-co-DMAPS)薄膜材料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种单体单元的物质的量之比(n4-VP/nDMAEMA)为3/7,离子化修饰程度为20%时,得到的两性离子共聚物薄膜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韧性和强度,且兼具优异的抗菌/防污特性。  相似文献   
36.
The title compound [Zn(btzb)2Cl2]·2H2O (1·2H2O, btzb = 1,2-bis(5-tetrazolyl)ben- zene) was synthesized in situ by the [2+3] cycloaddition reaction of phthalonitrile with NaN3 in water in the presence of ZnCl2 under refluxing conditions. 1·2H2O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 1/c with a = 9.0119(18), b = 7.5566(15), c = 18.076(5)A, β= 114.67(2)°, V= 1118.6(4)A^3, Z = 2, Dc = 1.784 g/cm^3, T= 223(2) K, C16H16N16O2Cl2Zn, Mr = 600.74, F(000) = 608, μ(MoKα) = 1.393 mm^-1, S = 1.081, R = 0.0306 and wR = 0.0669 for 1896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The Zn^2+ ion of 1 is coordinated by four N atoms from two btzb ligands and two Cl atoms, forming a distorted octahedr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A number of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 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molecules 1 and/or the solvated water molecules result in a 3D hydrogen-bonded structure. The luminescent property of 1·2H2O was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37.
酶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专一的生物催化剂,在反应中具有能耗小、可循环利用和选择性高等优点,更重要的是酶催化聚合能够制备传统的化学催化无法(或难以)实现的聚合物,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前景。本文简述了酶催化的发展历程、机理以及其制备特殊结构和功能聚合物材料的特点,特别是脂肪酶催化下的开环聚合相对于缩聚反应来说,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分子量和结构可控性好等优势,因此重点描述脂肪酶催化开环聚合在合成不同拓扑结构(线型、支化、交联)聚合物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8.
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甲酯可作为不对称合成试剂[1],它是由L-半胱氨酸甲醋盐酸盐与二硫化碳反应成环得到的.我们曾由R-四氢唾哇-2-硫酮-4-羧酸(TTCA)与乙醇反应在硫酸铁水合物催化下得到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乙酯,产率为68%.  相似文献   
39.
在日本东京大学CRIB 次级束装置上,用长气体靶开展了22Na+ α共振散射的厚靶实验研究。针对长气体靶实验中的两体运动学重构问题,提出了一套包括构建空间复杂几何关系、计算能量损失以及反应运动学的逐事件分析方法;对22Na+α共振散射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重构分析,得到了Ec.m. = 4.2 ~ 5.4 MeV 区间22Na( α,α ) 的激发函数,从实验的激发函数中观测到了复合核26Al 5 个较为明显的共振峰。鉴于26Al 共振态的衰变模式比较复杂,本工作发现的26Al新共振态的能级性质有待进一步的理论分析。The 22Na+α resonant scattering is studied via a conventional thick target inverse kinematic method with an extended gas target. A data analysis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two-body reaction kinematic reconstruction, in which the spatial geometry, the reaction kinematics and the energy losses are consider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22Na+ αresonant scattering have been thus reconstructed, and the excitation function is obtained in the energy interval of Ec.m. =4.2~5.4 MeV. Five resonant states in 26Al are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al excitation function. Since several decay modes coexist for the observed 26Al resonant states, multi-channel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thus needed to reveal their structure and decay features.  相似文献   
40.
利用非平衡格林函数与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方法研究了电极表面具有原子级突起的铜-真空-铜隧道结的转变电压.计算结果表明,铜电极真空隧道结的转变电压主要决定于电极表面尖端铜原子4p轨道的局域态密度,因而对电极取向和表面局域原子构型非常敏感.对于电极取向沿(111)方向的铜电极真空隧道结,当电极表面原子级突起取为铜吸附原子和金字塔型铜纳米粒子两种构型时,转变电压的计算值分别约为1.40和2.40 V.当电极取向沿(100)方向时,电极表面原子级突起分别为铜吸附原子和金字塔型铜纳米粒子两种构型的铜电极真空隧道结,其转变电压的差异更为显著.具体而言,电极表面有一金字塔型铜纳米粒子的铜电极真空隧道结的转变电压值减小至1.70 V,而电极表面原子级突起为铜吸附原子的铜电极真空隧道结却因铜吸附原子4p轨道的局域态密度过于扩展,即使在偏压超过1.80 V时仍然没有出现转变电压.这些结果表明转变电压谱可用作分析金属电极真空隧道结电子输运特性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