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2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4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冯春  詹倩  李宝河  滕蛟  李明华  姜勇  于广华 《物理学报》2009,58(5):3503-3508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100℃的MgO单晶基片上制备了[FePt/Au]10多层膜,并研究了采用FePt/Au多层膜结构对FePt薄膜的有序化温度、矫顽力(HC)、垂直磁各向异性、晶粒尺寸以及颗粒间磁交换耦合作用的影响.磁性测试结果表明:FePt/Au多层膜在退火后具有较高的HC、良好的垂直磁各向异性、较小的晶粒尺寸且无磁交换耦合作用.截面高分辨电镜分析表明:Au可以缓解MgO和FePt之间较大的晶格错配,从而促进薄 关键词: 0-FePt薄膜')" href="#">L10-FePt薄膜 有序化温度 垂直磁各向异性 磁交换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包瑾  徐晓光  姜勇 《物理学报》2009,58(11):7998-8001
通过实验研究了一种特殊的反对称自旋阀结构.研究发现,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大,该结构纳米器件表现出了一种由“逆CIMS”向“正常CIMS”的转变.这种现象是因为:该反对称自旋阀在不同的外加磁场下有不同的磁化取向,因而引起不同的CIMS行为. 关键词: CPP ESPV CIMS  相似文献   
13.
Dictamdiol的1H NMR 和13C NMR数据全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勇  屠鹏飞  张娜 《波谱学杂志》2006,23(3):327-332
通过二维核磁技术,尤其是HMBC、HMQC和NOESY实验对一个从白鲜皮中分离得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dictamdiol的1H NMR 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并对文献中归属的错误进行了纠正.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内蒙古草地施用羊粪试验11年后土壤中Mn组分。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施干羊粪0,50,250,750和1 500 g·m-2·yr-1。结果表明,以四步加和法与强酸直接消煮法测定的全Mn含量作为回收率,各处理回收率为91.4%~105.9%,加标回收率为97.2%~102.9%。长期大量施有机肥可提高0~5 cm土层植物可利用的交换态Mn含量47.89%,但还原态Mn和全Mn含量显著下降。施肥对0~5 cm土层Mn形态影响大于5~10 cm土层。研究结果对于土壤微量元素形态测定及草地养分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原子力显微镜研究环带球晶的形貌和片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的轻敲模式, 研究了聚 e-己内酯/聚氯乙烯(PCL/ PVC)(质量比90︰10)共混体系形成的环带球晶的表面形态和片晶结构. PCL/PVC环带球晶的表面由周期性高低起伏的环状结构组成, 其凸凹起伏的周期与球晶在偏光显微镜下的明暗交替的周期相对应. 这种周期性的凸凹起伏和明暗交替消光的原因是由不同取向的片晶交替排列造成的, 片晶在凹下环带区域的排列主要是Flat-on取向, 而凸起环带区域的片晶排列主要是Edge-on取向. 同时用原子力显微镜原位观察了PHB-co-HHx共聚物环带球晶生长时片晶的动态扭转过程, 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片晶的扭转不是均匀连续的, 而是出现在相对较窄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从广西大风子的皮中分离得到两个新木脂素1和2,并通过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确定了其结构. 利用多种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包括HSQC, HMBC, DQF-COSY 和NOESY谱,对其碳氢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毛细管电泳分析显示1和2均为外消旋体.  相似文献   
17.
当结晶聚合物由熔融冷却或从浓溶液中析出结晶时 ,在不存在应力和流动的情况下 ,一般形成球晶 .球晶在一定的生长时期内呈现球形外观 ,在偏光显微镜下通常呈现Maltese黑十字消光图样 .球晶作为一种常见的结晶形态 ,由片晶堆积而成[1,2 ] .Keith和Padden认为形成球晶的体系包含杂质和聚合物链 ,由于杂质在片晶生长界面的富集导致片晶产生小角度分叉 ,这样片晶能填满球状的空间[1,2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球晶是由一个片晶开始生长 ,片晶在生长过程中不断的诱导成核使片晶分叉 ,首先形成片晶捆束 ,然后片晶向各个方向发散生长 ,最终形成球晶[3…  相似文献   
18.
Pdn(n=1-7)团簇及其与甲烷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勇  储伟  江成发  王耀红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11):1723-1727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 对Pdn(n=1-7)团簇的几何结构、振动频率及其与甲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Pd原子数增多, 团簇结构对团簇大小的依赖性减弱, 结构参数向金属晶体趋近. 在Pdn(n=1-7)团簇上, 甲烷的表面吸附作用较弱. Pd2CH4中, 甲烷受到两个Pd原子的活化作用, 活化程度增强, 吸附能增大. 在PdnCH4 (n=1, 3-7)体系中, 甲烷的吸附能随着团簇模型的增大而减小, 趋近于其在金属晶面上的吸附能.  相似文献   
19.
选择了DNA与聚乙烯亚胺(PEI)进行相互作用,使用AFM直观地观察DNA与PEI层层自组装时其分子形貌的变化过程,总结了自组装过程中薄膜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同时详细地分析了离子浓度、DNA浓度、基底和固定方法对层层自组装膜的影响,以此来探讨DNA与PEI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因素都会对膜的形貌产生影响,其中以云母作为基底,PEI处理基底表面后,再进行交替组装时,膜的表面粗糙度变化呈现出锯齿状的增长趋势,而用其他方法会影响膜的形貌以及粗糙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以刚性的二醋酸纤维素 (CDA)链为骨架 ,接枝上聚乙二醇 (PEG)柔性链段 ,可得到一种具有固固相变性能的网状储能材料 .利用该材料的PEG支链从结晶态到无定形态间的相转变 ,可以实现储能和释能的目的 .具体研究了PEG的百分含量及PEG的分子量对材料储能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PEG的百分含量与PEG的分子量 ,可以得到不同相变焓和不同相变温度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