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02篇
化学   379篇
晶体学   23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53篇
物理学   2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51.
提出了以自适应网络模糊推理系统参数为识别特征的γ能谱指纹模糊识别方法.通过建模和仿真,提取了γ能谱指纹的模糊系统特征参数,并建立了关于系统特征参数的模糊集及模糊识别原则,以较高的置信度实现了γ能谱指纹的类型识别和个体识别.对实测γ能谱指纹进行了识别,对方法的识别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表明,该方法不但具有较强的类型识别能力和个体识别能力,并具有较低的识别下限和较强的抗噪声能力.  相似文献   
152.
陈仙  王炎武  王晓艳  安书董  王小波  赵玉清 《物理学报》2014,63(24):246801-246801
研究了非晶氧化钛薄膜沉积过程中入射钛离子能量对表面结构形成机理以及薄膜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入射钛离子能量,可以有效降低成膜表面粗糙度,从而减小薄膜表面的光学散射损耗.研究发现,当入射离子能量提高后,薄膜生长模式从"岛"状生长过渡到了"层"状生长,且离子入射点附近的平均扩散系数也有显著增加,这有利于形成更加平整的高质量薄膜表面.  相似文献   
153.
N-氧化烟酰胺和伪尿嘧啶核苷是尿液代谢组的两种重要组成成分,但是其核磁共振信号的归属仍不完善.该文采用多种2D NMR谱(1H-1H COSY,1H-1H TOCSY,1H-1H J-RES,1H-13C HSQC和1H-13C HMBC)对尿液中N-氧化烟酰胺和伪尿嘧啶核苷的结构进行了确定,并对其1H和13C的化学位移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54.
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工程塑料,尼龙的老化备受关注。当作为电力系统芯片的封装材料时,尼龙在自然环境下的老化有可能会导致封装失效,从而影响芯片使用的可靠性,严重时甚至导致芯片的失效,给电力行业带来巨大损失。常规的自然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评价周期非常漫长,不同因素对尼龙老化的影响机理十分复杂,且这种影响难以研究,使得评价尼龙的老化稳定性成为一大难题。采用自主开发的原位老化评价系统,对尼龙6(PA6)和尼龙66(PA66)的老化稳定性及湿度对老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该系统可以实现光照/温度/湿度/氧气等环境因素的加载,通过高灵敏度地测定材料在综合环境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气相降解产物来评价材料的老化稳定性,评价时间缩短到几小时。实验表明,PA6和PA66的气相降解产物以H2O和CO2为主,由于H2O在气相中的浓度不稳定,因此以CO2的产生量作为老化评价指标。通过对不同自然老化时间PA6和PA66的原位老化评价,并与其ATR-FTIR红外光谱图进行对照,证明了原位老化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尼龙的老化程度,自然老化时间越长,PA6和PA66的稳定性越低,CO2的产生量越大。进一步,采用该方法研究了湿度对PA6和PA66老化反应的影响,证明增大湿度对尼龙老化存在促进作用,而且升高温度会进一步促进湿度对老化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原位老化评价方法是一种快速评价尼龙老化稳定性及环境因素影响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55.
光谱质量、样本个体差异、检测系统和建模算法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水果糖度检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采用自主研发的短积分全透射近红外在线检测系统以5 ms积分时间和0.5 m·s-1运行速度在线获取了“富士”苹果全透射光谱信号。不同姿态获取的透射光谱强度差异明显,但曲线走势相近,均在920 nm波段具有最大的光谱强度,在850 nm波段存在波谷。采用移动平均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多元散射校正等预处理方法有效去除原始光谱的随机噪声和基线偏差,减小了样本检测姿态引起的光谱差异。为分析不同检测姿态对苹果整果糖度预测模型的影响,构建了单一姿态局限模型和多姿态通用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全位点平均透射光谱构建的单一姿态局限模型对检测姿态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多姿态通用模型预测能力较单一检测姿态相当,但却对不同的检测姿态具有更强的适用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光谱信号质量,优化模型预测能力,采用信号强度阈值优选方法实现了苹果整果糖度预测模型优化,发现移除中央位点获取的透射光谱信号,有利于提高苹果整果糖度预测模型精度。多姿态通用信号强度优化模型综合考虑不同姿态获取的光谱信息有效性,有效提升了通用信号强度优化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当多姿态通用模型中信号强度阈值为5 000时,模型预测性能最佳,其预测参数Rp,RMSEP和RPD分别为0.79,0.84%和1.58。表明短积分全透射近红外在线检测系统用于不同姿态苹果糖度预测是可行的,多姿态通用模型的建立,扩大了模型在不同姿态的预测稳健性,短积分光谱采集方式结合信号强度阈值优选方法提升了光谱信号的质量和模型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6.
本文以纯NaCl和CuCl粉末为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了尺寸为Φ5×1.8 mm的NaCl:Cu圆形剂量片,将剂量片置入四元件外壳中并用塑料薄膜密封以克服材料的吸湿性,使用InLight 200型光释光自动测量系统研究其光释光特性.结果发现,对于X/γ射线, NaCl∶Cu剂量片对于能量较低射线的光释光响应高于能量较高的同种射线.光释光曲线具有典型的指数衰减特征,剂量片的偏转角度对测量值影响最大为13.5%.原料粒径的均匀度对剂量片光释光响应数据的分布一致性具有较大影响.重复性测试实验的变异系数CV=2.28%,重复测量数据的一致性较好.在1—1000 mGy剂量范围内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 NaCl∶Cu烧结剂量片的光释光强度逐渐增加,且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较未掺杂的纯氯化钠光释光响应高2—4倍.通过烧结法制备的NaCl∶Cu剂量片可用于个人或环境剂量监测用剂量计.  相似文献   
157.
采用沉淀法制备前驱体,通过不同温度合成了上转换发光材料Y2O2S∶Er3+,Yb3+,运用XRD,SEM和上转换发射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Y2O2S∶Er3+Yb3+属于六方晶系晶体,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产物的粒径不断增大,上转换发射光强度逐渐增加。研究Y2O2S∶Er3+Yb3+的上转换发光过程,红光发射和绿光发射分别源于Er3+离子的4F9/2→4I15/2以及2H11/2→4I15/2,4S3/2→4I15/2能级跃迁。利用群论计算了晶场中Er3+离子的能级分裂数目。  相似文献   
158.
以氧化镥、钨、聚乙烯为主要原料,运用偶联剂处理的机械共混法、酸碱反应法、原位反应法制备出一种新型梯度防核辐射材料,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新型梯度防核辐射材料,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对口射线、7射线均有很好的屏蔽效果,无铅毒、屏蔽效能持久,综合性能良好。这种梯度材料能根据具体辐射环境灵活调整组成材料的种类与顺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与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9.
采用XRD、BET、IR、SEM、NH3-TPD方法对以无定形Zr(OH)4和已晶化的ZrO2为载体制备的Ni-WO3/Zr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晶化对催化剂结构、酸性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晶化减弱了W与Zr间的相互作用,抑制了四方相ZrO2的生成,减少了催化剂上强酸中心的数目,从而降低了Pt-WO3/ZrO2催化剂上正庚烷异构化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60.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Sr3SiO5∶Eu2+时,往往有Sr2SiO4∶Eu2+共存,从而影响Sr3SiO5∶Eu2+的发光性能。本文采用DSC/TG、淬冷法结合XRD,研究了Sr3SiO5∶Eu2+在降温过程中的分解反应。结果表明,Sr3SiO5是在1 250℃以上稳定存在的化合物,在降温过程中Sr3SiO5在1 250℃分解为Sr2SiO4和SrO。采用快速降温的方法可以抑制Sr3SiO5的分解。当降温速率小于10℃.min-1时,Sr3SiO5全部分解为Sr2SiO4和SrO;当降温速率为15℃.min-1时,样品主要物相为Sr3SiO5,但有少部分Sr3SiO5发生分解,当降温速率增大到20℃.min-1时,Sr3SiO5分解的量更少,即随着降温速率增大,Sr3SiO5分解的量减小,从而获得几近纯相的Sr3SiO5∶Eu2+荧光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