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322篇
化学   1361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56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201篇
物理学   46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69年   4篇
  1968年   7篇
  1967年   3篇
  1966年   5篇
  1962年   2篇
  19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CuO-BaO/SiO2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XRD、XPS和EXAFS手段对CuO-BaO/Sic2催化剂及其还原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CuO-BaO/SiO2体系中铜和钡都是以氧化态的形式存在,超细SiO2载体对所负载的CuO的结构有影响.随着样品负载量的逐渐降低,Cu-O和Cu-Cu睡的健长和配位数逐渐征小,而且低载量样品的健长和配位数减小的幅度最大.在总负载量>13.39%的样品中,CuO以晶相的形式存在;总负载量<13.39%的样品中,CUO呈现单层分布的高分出状态.还原态样品中钢以本价铜的形式存在,随负载量的降低,还原态Cu-Cu健的镇长和配位数也分别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还原态中心铜原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分布状态基本上保持了氧化态催化剂中CuO物相的分市状态.  相似文献   
52.
 利用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与反相高效液相 二极管阵列检测 (RP HPLC DAD)相结合 ,在洗脱时间为1 0 86min~ 1 399min(间隔 1 / 1 50min)、紫外吸收波长为 2 68nm~ 2 98nm(间隔 1nm)时对苯二酚位置异构体的重叠及光谱体系进行了分辨研究。分辨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同时测定了水溶液中共存的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含量 ,回收率分别为 (1 0 0 1± 1 0 ) % ,(99 4± 1 4) % ,(1 0 0 5± 1 7) %。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定量快速准确 ,实验操作步骤简单 ,解决了在干扰物存在条件下三者很难同时分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具有死区输入的预设约束未知高阶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函数的自抗扰预设漏斗约束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针对系统内部的未知问题,采用免疫函数与扩张状态观测器结合对系统内部未知项进行观测;其次,通过Lyapunov方法与漏斗控制相结合设计控制器,使得跟踪误差能够维持在预先设定的漏斗约束范围内;同时,利用双曲正切函数速率变化快这一特性设计自适应控制律,引入指令滤波器避免反步法中重复求导问题,分析证明了闭环系统所有信号的有界性。仿真实例表明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4.
N. Ruškuc 《Semigroup Forum》1995,51(1):319-333
Some presentations for the semigroups of all 2×2 matrices and all 2×2 matrices of determinant 0 or 1 over the field GF(p) (p prime) are given. In particular, if <a, b, c‖ R> is any (semigroup) presentation for the general linear group in terms of generators $$A = \left( {\begin{array}{*{20}c} 1 & 0 \\ 1 & 1 \\ \end{array} } \right),B = \left( {\begin{array}{*{20}c} 1 & 1 \\ 0 & 1 \\ \end{array} } \right),C = \left( {\begin{array}{*{20}c} 1 & 0 \\ 0 & \xi \\ \end{array} } \right),$$ where ζ is a primitive root of 1 modulop, then the presentation $$\langle a,b,c,t|R,t^2 = ct = tc = t,tba^{p - 1} t = 0,b^{\xi - 1} atb = a^{\xi - 1} tb^\xi a^{1 - \xi - 1} \rangle $$ defines the semigroup of all 2×2 matrices over GF (2,p) in terms of generatorsA, B, C and $$T = \left( {\begin{array}{*{20}c} 1 & 0 \\ 0 & 0 \\ \end{array} } \right).$$ Generating sets and ranks of various matrix semigroups are also found.  相似文献   
55.
Three Schiff base copper(II) complexes have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mass spectra, i.r., electronic spectra, eff and X-ray crystal structures. Cyclic voltammetry studies on the complexes indicate a dependence of the cathodic potentials upon electronic effects, but independence on the solid stat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56.
Tetra-Schiff base macrocyclic compound containing benzo-12-crown-4 was synthesized via condensation of 2,6-diformyl-4-methyl-phenol with 4′,5′-diaminobenzo-12-C-4 promoted by proton. The compound was characterized by MS,IR ^1HNMR spectroscopy and element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57.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somerization of 1,3,2-diazaphospholidine-2-sclenide dervatives in refluxing benzene in the presence of trace water was observed. The structures of isomerized products were determined by IR, ^1H NMR,^31P NMR, elemental analysis and X-ray crystallography. The mechanism of isomerization was also proposed.  相似文献   
58.
将快速 Monte Carlo方法与分子动力学方法相结合 ,研究了不同种类有机分子在 Al3P4 O3- 1 6 计量比的二维层状磷酸铝形成中的模板能力 .依据主 -客体之间非键相互作用能 (包括范德华能、氢键能和库仑能 ) ,可合理地解释已知实验现象 ,并能有效地预测出适于形成某一特定无机层结构的有机胺模板剂 .通过选择理论预测的有机胺分子作为模板剂 ,成功地合成了二维层状磷酸铝化合物 Al3P4 O1 6 · 1 .5 H3NC6 H1 0 NH3.  相似文献   
59.
Zusammenfassung In dieser Arbeit wurden Schlußfolgerungen über den simultanen Verlauf der beiden Reduktionsphasen von Resazurin überprüft.Weiters wurden Bedingungen für die quantitative titanometrische Bestimmung von Resazurin und seiner Derivate ermittelt.
The conclusion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course of reduction of Resazurin to Resorufin and Resorufin to Dihidroresorufin were verified in this work.The conditions for the quantitative titan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Resazurin and its derivatives were found.


Mit 4 Abbildungen  相似文献   
60.
以苯乙烯为原料,通过Sharpless不对称二羟基化反应合成高对映体纯的苯基乙二醇,经环化、亲核开环和取代反应转化为手性碳膦-氧膦型双膦配体.后者与[Rh(COD)Cl]2及NH4PF6作用生成手性膦-铑阳离子催化剂.在α-脱氢氨基酸衍生物的不对称氢化反应中,化学转化率为100%,对映选择性最高达到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