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直径7 μm的碳纤维组合成超微圆盘电极,以聚苯胺修饰电级.以阶梯扫描法、循环伏安法、双阶跃计时电量法和交流阻抗法等,研究了Cd2+在该电极上的表面络合吸附特性和电极过程.在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两个还原峰,实验和理论都证明,由于电极表面的聚苯胺对Cd2+的特性吸附,形成电活性的表面吸附态络合物.因此,这种表面络合物首先被还原,形成峰电位-0.90 V处的表面络合吸附波,还原峰电位比Cd2+直接还原电位(-0.98 V)正移,循环反扫时,氧化波无峰形.根据实验数据推测了电极过程的反应机理,证实该还原波具有扩散和表面反应同时控制的表面络合吸附波的特性.理论计算与实验基本一致,并求得了表面吸附态配合物的形成常数、吸附量和表面络合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实验还证实,在峰电位-1.06 V 处的还原波,是Cd2+的表面吸附还原态诱导而产生的催化氢波.  相似文献   

2.
张祖训  高齐家 《化学学报》1982,40(6):523-529
本文对络合吸附电流的性质从理论上进行探讨,推导了示差脉冲极谱络合吸附波方程式,并成功地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镍(Ⅱ)-硫代氨基脲体系的络合吸附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i(Ⅱ)的络合吸附波测定微量镍,文献曾提出若干体系,但 Ni(Ⅱ)-硫代氨基脲(TSC)体系的络合吸附波尚未见报导。本文对该体系采用单扫示波极谱仪进行了试验,获得了灵敏的极谱波,并用多种方法探讨了该体系的机理,认为该极谱波是具有络合吸附波性质的催化前波。  相似文献   

4.
李南强  赵燕南  高小霞 《化学学报》1984,42(10):1057-1061
在pH5.9的0.1 M HOAc-NaOAc中,茜素配位剂的单扫极谱图上获得可逆的吸附前波,E_p_1=-0.43V(SCE).而可逆扩散波E_p_2=-0.48 V.电极反应为茜素配位剂由醌型还原为氢醌型.茜素配位剂在滴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Frumkin等温式.测得的吸附系数β=2.9×10~4,吸引因素v=1.27.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线性变位极谱法对B.R.缓冲溶液(pH6.5)中叶酸的吸附波进行了研究,证实它是一个2e-2H~+可逆反应,极谱波符合吸附可逆波方程式。测定了叶酸的扩散系数,并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镓-茜素络合剂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导了镓-茜素络合剂极谱络合吸附波产生的条件及其电极过程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极谱催化波和络合吸附波的应用评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全面评述了我国在极谱催化波和络合吸附波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列表概述了用极谱催化波和络合吸附波测定各种元素的分析方法。对用催化极谱可测定的元素、检出限和分析动态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效率、成本、连续测定技术、应用和今后发展倾向等8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参考文献442篇。  相似文献   

8.
极谱催化波的机理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评述七五期间北京大学化学系电分析化学小组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极谱催化波的机理研究及应用》的成果和进展。内容分三个部分:一、极谱催化波的机理研究。二、稀土及某些元素络合吸附波的新体系。三、催化波和络合吸附波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的应用。各了具体例子并谰议了电分析化学与生物化学交叉学科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研究了NaOH——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8-羟基喹啉偶氮苯磺酸(SPAZOX)体系中Bi-SPAZOX络合吸附波,导数示波极谱峰电位E_p=-0.50V,相对于Ag/Hg电极。铋的检出限为6×10~(-9)M。建立了巯基棉分离富集-导数示波极谱法测定各种天然水中痕量铋的方法。研究了络合吸附波的机理,证明Bi-SPAZOX络合物的极谱波是一种具有阴离子诱导吸附性质的络台吸附波。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包括吸附、扩散、电极反应速率等多种因素同时发生作用时配位吸附波的理论,提出的统一方程式包括可逆、不可逆和准可逆过程常规示波极谱、一次导数和二次导数极谱波方程式.利用铅(Ⅱ)-8-羟基喹啉体系进行验证,理论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1.
铜(Ⅱ)-咪唑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极谱测定微量铜的铜(Ⅱ)-咪唑新体系。以0.2mol/LNaOH为底液,该体系在单扫示波极谱仪上有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波。波的峰电位为-0.59V(SCE)。波高与浓度在3.1×10-8~1.6×10-6mol/L范围内的铜(Ⅱ)成正比,且选择性校好。应用循环伏安、脉冲极谱等方法研究了该极谱波的性质,结果表明该极谱波属于反应物弱吸附的络合吸附波。  相似文献   

12.
高小霞  焦奎 《化学学报》1982,40(7):611-620
在示波极谱上,在氯化铵底液中,pH4~7时,Sc3+-铜铁试剂(Cup)-二苯胍(DPG)体系产生一个较大的催化波,在1×l0-7~1×l0-6M Sc3+浓度内与波高有线性关系,而在dc极谱上不产生催化波.此波为络合吸附波,络合物在电极上的吸附平衡不能瞬时达到.络合物组成为:Sc3+:Cup:DPG:CL-=1:1:1:2,它具有八面体构型.在实验条件下,条件稳定常数β=1.22×107.四元络合离子吸附于电极表面,络合物中的Cup以酸形式在电极上还原,产物为苯肼;释出的Sc3+可以再络合、吸附,产生催化电流.  相似文献   

13.
稀土-偶氮硝羧的极谱络合吸附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钕-偶氮硝羧的示波极谱络合吸附波和镧-偶氮硝羧的微分脉冲极谱波。示波极谱络合吸附波可测5×10~(-7)—8×10~(-6)M的钕,微分脉冲极谱波可测1×10~(-8)—1×10~(-6)M的镧,测定了水培黄瓜叶中镧的含量。实验证明了偶氮硝羧及钕-偶氮硝羧络合物的吸附性质,讨论了络合物吸附波的电极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14.
极谱法测定高纯氧化铋中微量铅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坚  龚竹青  晏超 《分析试验室》2005,24(10):34-36
在HCl-NaAc底液中,铅(Ⅱ)与碘(Ⅰ)可生成稳定络合物,并且能在滴汞电极表面被吸附,产生灵敏的络合吸附波,示波极谱的峰电位(vs.SCE)为-0.55 V。本法测定铅的检出限为5.67×10-9mol/L,线性范围为1.93×10-7~2.90×10-6mol/L。方法可用于测定高纯氧化铋中的微量铅。本文还对铅(Ⅱ)与碘(Ⅰ)络合吸附波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轻稀土与有机试剂DSPCF形成的络合物的灵敏络合吸附波。试剂与轻稀土(La—Eu)和重稀土(Gd—Lu),Sc,Y形成不同电活性的络合物,可以不必分离重稀土而测定个别轻稀土或轻稀土总量。研究和讨论了轻稀土络合吸附波的机理和重稀土络合物无电活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配位吸附准可逆波测定标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和转移系数(α)的理论与方法,实验结果证实,方法简便,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17.
镧-茜素铬合剂-氟三元络合物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4.8—5.0的六次甲基四胺的缓冲溶液中,可获得镧-茜素络合剂-氟体系的络合吸附波,其单扫导数波峰高与氟离子浓度在1×10~(-7)—6×10~6mol/L范围内有正比关系。应用络合吸附波测定了天然水中氟的含量,并研究讨论了有关电极过程。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氧在甲基丙烯酸辛酯 乙烯基咪唑共聚物 钴卟啉复合膜中的溶解和扩散过程,用二元输送模型分析了间α,α,α,α-四(邻三甲基乙酰胺苯基)钴卟啉(CoP)作为氧载体的复合膜氧输送性能.研究发现,固定在聚合物中的CoP与氧可逆地络合和解络合,其络合平衡常数K为14mol- 1 L ,根据吸附实验结果计算出氧在基体聚合物中的物理溶解度系数kD 为4 4×10 - 5cm3(STP)cm- 3Pa- 1 .聚合物 载体复合膜除了物理渗透外,氧还可通过与载体的络合和解络合而扩散,从而促进氧的输送.氧通过载体的扩散系数(DC)和通过基体聚合物的物理扩散系数(DD)的比值为0 0 8.  相似文献   

19.
核固红及稀土核固红极谱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由酸性至碱性的水溶液中均获得了核固红的极谱吸附波, 证实在酸性底液中核固红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Frumkin等温式. 对pH由7至11的碱性底液中核固红电还原的ECE机制作了研究, 还获得并研究了在pH11附近, 乙二胺-氯化钾底液中的稀土-核固红体系的极谱络合吸附波。  相似文献   

20.
铟(Ⅲ)在0.03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KHP)、5×10~(-6)mol/l二甲酚橙(XO)溶液(pH3.9)中,出现一良好的示波极谱图,峰电位E_p=-0.68V(vs.SCE),其峰电流与铟的浓度在1.0×10~(-7)~3.0×10~(-6)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5.0×10~(-8)mol/l。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确定络合物的络合比为In(Ⅲ):XO=1:1。用循环伏安法等电化学手段研究极谱波的性质及其反应机理。并测定了不同铟浓度时体系的吸附量。体系的吸附符合Frumkin吸附等温式,吸附系数β=4.3×10~5,吸引因数α=-1.75。实验表明,该波属于络合吸附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