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1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Cu(Ⅱ)-L-肾上腺素的极谱配位吸附波,在pH为6.9的B.R.缓冲溶液中.该波的峰电位为-0.246 V(vs.SCE).对极谱波电流、电位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_s)、转移系数(α)、配合物的组成及其表观稳定常数和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配位吸附准可逆波测定标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α)和转移系数(α)的理论与方法, 实验结果证实, 方法简便, 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3.
丁世家  张祖训 《化学学报》1991,49(5):488-492
本文讨论配位吸附准可逆波测定标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α)和转移系数(α)的理论与方法, 实验结果证实, 方法简便, 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讨论包括吸附、扩散、电极反应速率等多种因素同时发生作用时配位吸附波的理论,提出的统一方程式包括可逆、不可逆和准可逆过程常规示波极谱、一次导数和二次导数极谱波方程式。利用铅(II)-8-羟基喹啉体系进行验证,理论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包括吸附、扩散、电极反应速率等多种因素同时发生作用时配位吸附波的理论,提出的统一方程式包括可逆、不可逆和准可逆过程常规示波极谱、一次导数和二次导数极谱波方程式.利用铅(Ⅱ)-8-羟基喹啉体系进行验证,理论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配位吸附准可逆波测定标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和转移系数(α)的理论与方法,实验结果证实,方法简便,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获得肽质量指纹谱(PMF)时主要分析条件及准确度对蛋白质数据库搜索结果的影响.将牛血清白蛋白(BSA)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酶解;肽段经质谱分析得PMF数据;用MS-Fit引擎在相同数据库及参数下搜索.得出:(1)激光脉冲击打次数在300次以前时,蛋白序列和肽段覆盖率逐步增加;当击打400次时,覆盖率呈下降趋势;(2)随着激光强度增加,目标蛋白得分、氨基酸序列和肽段的覆盖率逐步增加,但当强度增到1413时,则呈现降低趋势;(3)随延迟时间的增加,肽覆盖率呈递增趋势,但当达260 ns后呈下降趋势.按照优化的分析条件对同一位点重复3次,重复性良好.通过对质谱数据准确度的考察,发现以Mix2为外标,数据跟标准值差异越小时,则经其校正后的肽段数据所搜索目标蛋白的得分越高、排序靠前、检出预选蛋白个数越少,可信度越高;反之,难获得候选蛋白.结果表明:质谱准确度和分析条件对蛋白质数据库搜索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网状玻璃碳(Reticulated VitreousCarbon,简称RVC)是六十年代开始研制的新型碳质材料,1976年由美国ChemotroniesInternational Ann-Arbor Michigon公司首先作为商品投放市场,当时主要用于过滤,高温绝热,声控和半导体工业等方面。但由于它的网状多孔结构,以及具有相似于玻璃碳的物理、化学和电化学方面的优良性能,很快便受到电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包括吸附、扩散、电极反应速率等多种因素同时发生作用时配位吸附波的理论,提出的统一方程式包括可逆、不可逆和准可逆过程常规示波极谱、一次导数和二次导数极谱波方程式。利用铅(II)-8-羟基喹啉体系进行验证,理论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