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π络合吸附分离技术以低能耗、高效和可再生等优点,在燃料油的脱硫、烯烃/烷烃气体的分离、混合气体中CO的分离几个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吸附材料是π络合吸附分离技术的关键。本文围绕π络合吸附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应用效果,综述国内外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总体来说,将过渡金属离子(Cu(Ⅰ)、Ag(Ⅰ)和Pd(Ⅱ)等)引入高比表面积的载体是合成π络合吸附材料的普遍方法。至今,基于无机分子筛合成π络合吸附材料的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浸渍、固相研磨和空间限域等。研究者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且卓有成效。近年,研究者致力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OFs)合成π络合吸附材料,包括未修饰和修饰的MOFs,具备较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此外,本文总结了目前几种π络合吸附材料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镍(Ⅱ)-硫代氨基脲体系的络合吸附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i(Ⅱ)的络合吸附波测定微量镍,文献曾提出若干体系,但 Ni(Ⅱ)-硫代氨基脲(TSC)体系的络合吸附波尚未见报导。本文对该体系采用单扫示波极谱仪进行了试验,获得了灵敏的极谱波,并用多种方法探讨了该体系的机理,认为该极谱波是具有络合吸附波性质的催化前波。  相似文献   

3.
研究吸附介质的pH值、 尿素及盐类对木质素磺酸钠(SL)在氧化铁表面吸附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络合能力较强的柠檬酸钠使SL的吸附量几乎减少至零, 较弱络合能力的亚硫酸钠使SL的吸附量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而无络合能力的硫酸钠增大了SL的吸附量. 说明SL的羧基与氧化铁之间的络合吸附驱动力对吸附起主导作用, 磺酸基对其在氧化铁上吸附的影响很弱. 采用氯化锂屏蔽部分羧基后SL在氧化铁上的吸附量也有所降低, 进一步证明了羧基与氧化铁表面的络合作用是其吸附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二次导数线性变位示波极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二次导数线性变位示波极谱法测定可逆波、络合吸附波和催化波,均可以获得很高的灵敏度.文中还对可逆波、络合吸附波的性质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并给出了这些波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氯化亚铜与二乙烯苯的络合吸附反应分离提纯工业二乙烯苯,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的配比,稀释剂的用量等条件对络合吸附的影响,讨论了影响二乙烯苯分离纯度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氯化亚铜络合吸附法分离提纯工业二乙烯苯,可得到对二乙烯苯(p-DVB)纯度大于99%,间二乙烯苯(m-DVB)的纯度大于97%。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速离心法制备了鱿鱼墨黑色素,研究了其与Fe(Ⅲ)的相互作用行为。静态吸附结果表明,黑色素在pH4.0的条件下络合Fe(Ⅲ)最大吸附量为1.33mmol/g。研究了温度、pH值和其他常见盐对黑色素络合铁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率受温度影响较大,随温度上升而升高;pH为4.0时吸附率最高;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对黑色素络合Fe(Ⅲ)的影响较小。采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鱿鱼墨黑色素在与Fe(Ⅲ)的络合过程中,羧基,羟基和亚胺基的红外特征峰减弱,表明3个官能团都参与了与金属离子的络合。扫描电镜(SEM)图谱表明,鱿鱼墨黑色素与Fe(Ⅲ)络合后,可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致使鱿鱼墨黑色素结构遭到一定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我国极谱催化波和络合吸附波的应用评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全面评述了我国在极谱催化波和络合吸附波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列表概述了用极谱催化波和络合吸附波测定各种元素的分析方法。对用催化极谱可测定的元素、检出限和分析动态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效率、成本、连续测定技术、应用和今后发展倾向等8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参考文献442篇。  相似文献   

8.
用直径7 μm的碳纤维组合成超微圆盘电极,以聚苯胺修饰电级.以阶梯扫描法、循环伏安法、双阶跃计时电量法和交流阻抗法等,研究了Cd2+在该电极上的表面络合吸附特性和电极过程.在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两个还原峰,实验和理论都证明,由于电极表面的聚苯胺对Cd2+的特性吸附,形成电活性的表面吸附态络合物.因此,这种表面络合物首先被还原,形成峰电位-0.90 V处的表面络合吸附波,还原峰电位比Cd2+直接还原电位(-0.98 V)正移,循环反扫时,氧化波无峰形.根据实验数据推测了电极过程的反应机理,证实该还原波具有扩散和表面反应同时控制的表面络合吸附波的特性.理论计算与实验基本一致,并求得了表面吸附态配合物的形成常数、吸附量和表面络合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实验还证实,在峰电位-1.06 V 处的还原波,是Cd2+的表面吸附还原态诱导而产生的催化氢波.  相似文献   

9.
多乙烯多胺络合吸附剂的合成和特性.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油分散体系中,采用缩聚反应,制得一系列络合吸附剂。由IR研究了吸附剂的化学结构,并对比国产330~#考察了吸附剂对金属离子Cu(Ⅱ)、Ni(Ⅱ)、Co(Ⅱ)、Zn(Ⅱ)的静态吸附性能和不同pH条件下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以及测定了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该系列络合吸附剂对Cu(Ⅱ)、Ni(Ⅱ)具有高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0.
载铜活性炭吸附一氧化碳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军  马正飞  刘晓勤  姚虎卿 《化学学报》2005,63(10):903-908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和相对论有效核势方法, 用C16H10, C13H9, C12H12原子簇模型模拟活性炭表面, 计算得到了CO在载铜活性炭上的吸附位、吸附构型和吸附能. 研究表明: 载铜活性炭吸附CO的过程, 本质上是Cu(I)通过σ-π配键与CO络合, 形成Cu—C键的过程. 载铜活性炭对CO的络合吸附能在50~60 kJ/mol之间, 远大于活性炭对CO的物理吸附能(9.15 kJ/mol), 因而络合吸附更稳定, 选择性也更高. Cu(I)选择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顶位和桥位, 一个Cu(I)至多可以吸附一个到两个CO分子, 但吸附一个CO比吸附两个CO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5,10,15,20-四苯基中啉二酸吸附在Ag溶胶表面的吸收光谱。发现H4TPP^2+吸附在Ag溶胶表面的去质子化现象,生成游离碱卟啉H2TPP,随样品放置时间延长,卟啉分子进一步发生络合反应,生成Ag(Ⅱ)TPP。对络合反应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苯甲酰基修饰的吸附树脂对对甲苯胺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用苯甲酰基修饰的新型吸附树脂ZH-03和ZH-04,同时研究了它们和AmberliteXAD-4对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对甲苯胺的静态吸附和脱附性能,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化学修饰后的树脂ZH-03和ZH-04对水溶液中对甲苯胺的吸附过程在合适温度时存在化学络合吸附作用,对吸附剂进行苯甲酰基修饰可以提高吸附剂对水溶液中对甲苯胺的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研究了NaOH——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8-羟基喹啉偶氮苯磺酸(SPAZOX)体系中Bi-SPAZOX络合吸附波,导数示波极谱峰电位E_p=-0.50V,相对于Ag/Hg电极。铋的检出限为6×10~(-9)M。建立了巯基棉分离富集-导数示波极谱法测定各种天然水中痕量铋的方法。研究了络合吸附波的机理,证明Bi-SPAZOX络合物的极谱波是一种具有阴离子诱导吸附性质的络台吸附波。  相似文献   

14.
结合溶液体系Cu-EDTA形态分析,研究了广泛pH值下EDTA对多胺螯合树脂(PAMD)选择性吸附Cu(Ⅱ)的影响规律。酸性条件(2.0pH7.0)下,随pH值升高,Cu(Ⅱ)的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显示出受游离EDTA离子形态变化的明显影响,这与阴离子络合态铜(CuHEDTA-和CuEDTA~(2-))与质子化氨基的静电作用相关。碱性条件(7.0pH12.0)下,随pH值升高,Cu(Ⅱ)的吸附量逐步增大并趋于稳定,这主要是因为作用机制由去质子化氨基与EDTA络合态铜形成三元络合物(7.0pH9.5)转变为去质子化氨基直接置换EDTA络合态铜中EDTA配体的方式(9.5pH12.0),进而增加了PAMD树脂对Cu(Ⅱ)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另外,无机盐离子促进了PAMD树脂对EDTA络合态铜的配体置换作用,提高了Cu(Ⅱ)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在盐、碱共存体系中Cu(Ⅱ)对EDTA的选择性系数高达73.1,可作为常见有机络合重金属离子选择性去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极谱法测定高纯氧化铋中微量铅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坚  龚竹青  晏超 《分析试验室》2005,24(10):34-36
在HCl-NaAc底液中,铅(Ⅱ)与碘(Ⅰ)可生成稳定络合物,并且能在滴汞电极表面被吸附,产生灵敏的络合吸附波,示波极谱的峰电位(vs.SCE)为-0.55 V。本法测定铅的检出限为5.67×10-9mol/L,线性范围为1.93×10-7~2.90×10-6mol/L。方法可用于测定高纯氧化铋中的微量铅。本文还对铅(Ⅱ)与碘(Ⅰ)络合吸附波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对络合吸附体系分别推导了前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1和K1两种情况的方波伏库仑法的电量方程及作了实验验证,获得判别这两种络合吸附体系的理论依据。讨论了各种因素对伏库仑曲线的影响,并由实验比较了方波伏库仑法和方波伏安法的检测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CysH为络合吸附剂,对Cu(Ⅱ)、Sn(Ⅳ)进行吸附电位溶出分析,获得了较高的灵敏度。着重研究了该体系的吸附性质、反应机理;进一步分析了几个体系的电位溶出行为,对吸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吸附电位溶出分析的必要条件,拟定了用电位溶出法测定半胱氨酸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络合吸附体系分别推导了前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1和K〉〉1两种情况的方波伏库仑法的电量方程及作了实验验证,获得判别这两种络合吸附体系的理论依据,讨论了各种因素对估库仑曲线的影响,并由实验比较皮伏库仑法和方波伏安法的检测限。  相似文献   

19.
Cu2+、Pb2+和Ni2+等重金属离子可与水中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分子形成络合态重金属。相比于游离态离子,络合态重金属具有更高的水溶性和环境毒性,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稳定存在且形态复杂,难以通过化学沉淀等常规方法高效去除。对近年来基于金属组学方法的水中络合态重金属复杂形态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对吸附净化技术在络合态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上述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弱碱性环氧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铜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利用701弱碱性环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饮用水中痕量Cu2 的去除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Cu2 吸附的因素以及该树脂吸附Cu2 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701弱碱性环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Cu2 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静态吸附容量为83.33mg/g;并用动边界模型推算出701弱碱性环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Cu2 的吸附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为表面络合反应,该过程近似于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